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仔鸡饲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肉仔鸡非传染性腿病

网友投稿  2009-06-29  互联网

    肉用仔鸡由于饲养周期较短,其腿病往往不被广大养殖户所重视。长期以来,一直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提高,而且还降低肉禽产品质量,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小觑。肉鸡非传染性腿病所表现的症状较为多样,包括腿的麻痹、瘫痪、跛行、软腿和蹲下不愿走动等等,它往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疾病的征候群。肉仔鸡正是因为其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故对饲料营养水平的均衡性有别于其他畜禽类。其他如饲养管理、环境、遗传等等因素单一或者相互作用均可引发肉仔鸡发生非传染性腿病。

    1 营养因素引起的腿病L1 无机盐类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禽体内无机盐类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却在禽类的营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禽所需的Mn、Zn、Cu、Ca、P、Cl、Na等18种无机元素中,任何一种元素的缺乏都会使禽的体质衰弱、增重迟缓、饲料利用率及综合生产性能低,甚至引发各种疾病或死亡。

    1.1.1 Ca、P是肉仔鸡体内最多的无机盐,约占其灰分重量的70%,且体内99%的Ca、80%的P存在于骨骼中。故肉仔鸡对Ca、P需要量最多,也最易产生缺乏症。由于Ca或P的缺乏、Ca/P比偏离,就可产生Ca、P代谢紊乱。

    1.1.1.1 器质性代谢紊乱。主要表现骨组织本身的疾病,即骨软症、疲劳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脚麻痹,不愿站立。

    1.1.1.2 机能性代谢紊乱。主要是因为血清中Ca、P浓度下降引起全身代谢紊乱,运动失调。

    1.1.1.3 骨Ca的异位沉着。如禽软组织的骨石化症即痛风。

    1.1.2 Mn的主要作用与Ca、P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同时,又是禽体内数种酶的成分之一,而这些酶又与禽骨骼的发育生长有关。雏鸡缺乏Mn时,骨发育不良、短粗、胫跗关节异常肿大、脱腱,不能站立行走。

    1.1.3 Na和Cl主要作用是维持渗透压和体液酸碱平衡。Na的缺乏可发生骨松软;缺乏Cl雏鸡常发生腿麻痹向后伸展。饲料中含盐量过高会出现中毒,病鸡不能站立、昏迷甚至死亡,故日粮中含盐量不应高于3%。

    1.1.4 缺Cu不利于Ca、P在软骨基质上沉着,使骨脆易折断,运动失调,痉挛性麻痹。

    1.2 维生素 维生素是家禽维持正常生长、生产所必需的微量物质,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3、维生素A、维生素E、胆碱、叶酸、泛酸、烟酸、吡哆醇等,任何一种缺乏都可能引起仔鸡的骨短粗症。其特征是跗关节肿大、胫骨远端跖骨近端扭曲等一系列腿病。

    1.2.1 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引起神经炎或外周神经麻痹,病鸡呈"观星"状。

    1.2.2 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又称蜷趾麻痹症,常使病鸡飞节着地。

    1.2.3 维生素B3(泛酸)缺乏使病鸡走路时呈高抬腿运动特征。

    1.2.4 维生素B4(胆碱)缺乏使病鸡关节软、骨移位、跟腱滑脱、发育不良、跗关节肿大。

    1.2.5 维生素A-D,除了影响Ca、P吸收和向骨组织沉着外,还引发软骨症、跛行等腿病。缺乏维生素A-D,可引起蛋白质代谢障碍,尿酸盐大量沉积于关节、内脏,形成痛风,且常呈群发性。

    防治维生素类缺乏症其实不难,只要平时在饲料日粮配合中适量添加新鲜高效复合的多种维生素就能收到明显成效。

    1.3 微量元素类 微量元素在仔鸡体内含量甚少,常以mg、ng、pg、μg计算。其在体内的生物学作用与含量之间关系密切且存在辩证关系,其作用不言而喻。与仔鸡腿病关系密切的除了上面提到的Mn、Cu、Fe、Zn外还有Se。12~30日龄肉仔鸡发生Se-维生素E缺乏症后,大腿内侧肌肉有条索状白色坏死、脚软、瘫痪或叉开,死亡率可达10%~30%。饲料中搀入0.2×10E-6硒-维生素E可控制病情。

    2 饲养管理因素引起的腿病

    饲料成分单一或饲料中缺乏某种营养成分,谷实类饲料淀粉过多、必需氨基酸含量不平衡、限制性氨基酸缺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占日粮30%),尤其是动物蛋白含量过高易引起关节痛风,使腿关节肿胀变形。其他因素如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垫料、光线、饲料颗粒以及严重腹泻脱水使体内电解质流失等也可致仔鸡腿病。

    3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肉仔鸡的腿病影响首先表现在品种的选择上,一般而言,快大型的比轻慢型的脚畸形发生率要高得多,如海波罗、科宝500、哈巴特、罗斯308比AA+、爱维因、爱维因超级2000的腿病发生率要高。

    4 小结

    根据上述不同诱因,对肉仔鸡非传染性腿病应采取不同的防制措施。在营养方面不仅某种营养成分的缺乏会引起发病,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不平衡或某些成分之间相互拮抗(尤其以无机盐类为甚)均可引起腿病发生。诊断时不要轻易下诊断结论,应综合分析。同时,应提高饲养管理的综合水平,注意引进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http://farm.00-net.com/yz/yj/8/2009-06-29/1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