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引领企业抱团出海 提升行业竞争实力

网友投稿  2018-08-20  互联网

:金娟

本报讯  8月7日下午,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主办的“农机进出口研讨会”在青岛召开。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农机企业纷纷尝试着“走出去,引进来”,但由于地域差异、文化不同、政策各异等原因,很多项目无法顺利实施。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正是为了团结各省部分优秀经销商和农机企业,希望能够组成联盟,协同为农机产品的进口与出口寻找到更为适宜的合作。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希望为中国农机企业与国外市场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促使中国农机企业更加了解国外市场,国外适宜农机也能走进中国市场,为中国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研讨会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潘超、季节为参会代表分别作了“加拿大免耕播种以及土壤处理机械”和“印度农机市场分析”的报告,以帮助大家了解国外市场需求与变化。

近两年,我国农机走出去的动力,除了来自国外的需求,还有来自我国“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红利的“利益推动”以及国内企业去产能压力和参与国际竞争愿望的“自我能动性”。作为中国农机出口国外市场的佼佼者,吉峰农机连锁有限公司成效显著。据吉峰农机农装事业部部长彭松介绍,吉峰农机依托全国采购体系,为不同地理气候环境、不同农作物和作业环节、不同种植农艺需求,设计农机配套方案并完成设备供应、安装和服务交付。如在2016年,该公司承接马干达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完成农机设备配套、供应和技术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开发水田1500公顷,推动了当地水稻机械化。“虽然国内农机市场趋于平稳,但是未来五年农机进出口仍然将保持两位数加速发展,占农机总产量的比例将快速提高到10%—20%的水平。就目前而言,整机产品出口将主要流向‘一带一路’沿线,零部件出口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市场参与国际农机产业链合作,双向合作将中国农机推向国际化。”彭松说道,“虽然形势较好,但企业走出去的痛点也有很多,如没有适合的销售渠道、没有与外商谈判的经验,把控风险能力低,更为关键的是农机售后能力无法保证。”安徽青园董事长叶青也坦言:“我国大型农机企业每年都会有很多援外项目,但是在国外很多产品都不能长期使用,原因就在于没有懂技术、会维修的人员,在国内是一流的产品最后在国外多数成为了废铁一堆,使国际友人对我国农机品牌的认知度大打折扣,事与愿违。”来自刚果(布)的郑国伟更具有发言权,他在刚果(布)承包了近70万公顷土地,但是机器的维修、配件服务成为了头等大事。“非洲很多企业涉足农业,他们都承包几万公顷的土地,但是多数会选择购买欧洲国家的农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机售后跟不上。对于我们来说,70万公顷的土地既需要农机也需要售后,所以需要我国农机企业协同作战,拿出一套合理方案,实现合作共赢。”他说,首先要扭转中国农机走出去各自为阵的局面。其次,要实现优质农机产品、优质客户和优质服务商三方面结盟,驱劣倡优,引领中国农机走出去。

我们都知道,农机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并非只将机器销往国外即可,还存在后续的售后、维修以及零配件的提供,这些问题的不完善将导致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认可度上受到一定的影响。彭松认为,境外的“小流通”无法承载中国农机的“大制造”,因此,整合国外农机行业资源,形成真正的“优质企业抱团”,共同构建我国农机产业境外流通与服务体系建设,是支撑中国农机生产企业在境外可持续发展的桥头堡。为确保中国优秀农机产品在境外的可持续发展,从区域重点市场着手构建我国农机境外流通和服务体系势在必行。与会者也纷纷表示,推进中国农机产业链条整体走出去,可以利用我国现阶段已形成的150马力段以下的拖拉机、耕播类农机产业集群优势,推进开展包括零部件出口重点市场的农机组装,与国外企业形成农机技术、维修、培训、操作、营销人才输出等多种内容的合作。

另外也有参会者表示,目前有意愿购买国外优秀农机产品,但是存在信息不对等、不知向谁买、买哪家企业产品更放心等问题,希望协会能给予一定的帮助,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邓志红说:“近年来,中国农机流通协会通过国外农机展会积极为用户搜集了欧美等各国农机信息,从中发现目前国外一线产品进入中国后,机械性能很好,但是价格较高,让用户望而却步。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也在积极寻找一些二线产品,并积极进行相关项目的洽谈工作,希望我国用户能集中力量,将散单子拼成大订单,提升我们的议价能力。同时,协会还将一如既往地为用户寻找更加适合的厂家,尽量满足用户以及企业的需求。”

 



http://farm.00-net.com/jx/1/2018-8-20/23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