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道风
近年来,山东省鄄城县农机局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注册到规范化建设,从单一农忙时集中作业到常年跨区作业,实现了质的跨越和量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变农民耕作思维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机化发展主力军截至目前,鄄城县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78个,注册资金总额1.2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6亿元,入社社员2560余户,拥有大型农机具2780台套。农机合作社在鄄城县农机事业发展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愈来愈成为发展当地农机化的主力军和支柱。
农机合作社把多种不同功能的单机和大中小型的农机有机组合起来,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安排,有效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实现了农业机械“量”和“质”的双重提高,使得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农机合作社根据农作物成熟的先后,统筹安排,机动灵活,有组织的进行连片作业,提高农机具的作业效率;通过组织开展跨区作业,从而拉长作业链条,延长作业时间,增加收益;服务领域得到扩展,组织农机开展运输、维修、兴修水利、乡村道路建设等作业,拓宽合作社创收渠道,确保了农户购置农业机械“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
农机合作社不断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使以往被动接受的农机新技术转变为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主动需求,各类新机具新技术迅速得到应用,加快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增强,耕种收机械化的适时作业,提高了农作物复种指数,大量增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农机合作社通过对土地流转进行资源整合,不仅可以将闲散荒置的土地盘活起来,也便于各种大中型农机装备和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农机合作社利用现代农业装备,开展土地承包、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经营服务,把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目前,鄄城县小麦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并已向复式、保护性耕作等高层次机械化方向发展;玉米生产播种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收获环节机械化得到迅速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也实现了新突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5%。
运行规范快速发展鄄城县农机局坚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意愿,遵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机大户、农村能人、村两委成员、工商业主等,激发创建农机合作社的热情和信心。严格标准,规范程序,采用机具入股、技术入股、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形成了农机大户联合、农村能人带动、村两委领办等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多元投入创建机制。
鄄城县农机合作社的运行模式规范,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决策、规范运行、利益共享”原则,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突出农机合作社独立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规范运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把农机合作社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了机械统一存放,统一维修保养,统一指挥调度,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油料供应,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核算效益“七统一”。
另外,当地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机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农机服务组织政策理论的带头人,提高农机合作社自我管理、完善、发展的能力。
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首先,资金短缺。建设农机合作社需要大量资金,而社员多是农民,收入较低、缺乏大量资金;普通农机合作社在金融机构贷款较难且利息高,农民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过大,导致农民参加、组建合作社的积极性大大减弱。
第二,人才缺乏。鄄城县农机局对当地78个农机合作社进行了调查,有经营管理头脑和市场经营经验,在农村担任村官的仅有10人,其余理事长均是农机大户和农机手;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合作社理事长仅20人,只占总数的26%。虽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请了技术人员,但也仅限于操作、维修技术指导,难以参与决策,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建设中来。多数社员只关注农田作业,对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如何经营管理较少过问,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其内部事务往往由理事长一人拍脑袋决定,导致合作社的整体运作随意性较大。
第三,管理不善。部分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财务管理、民主议事、科学决策等方面还不够规范;多数农机合作社组织紧密度不够,多以松散型为主,难以形成统一的经营机制,企业化管理程度较低;片面追求发展数量,忽视建设质量,不少新成立的合作社基础设施简陋,场地狭窄,库房少,面积小,难以经营运作,服务能力低下,不适应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解决的建议和对策首先,抓宣传、抓培训。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典型合作社的经验,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通过培训、学习、参观、研讨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规范管理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包括合作社管理人才、会计、技术人员等,为合作社的发展培养造就出一批实用人才。
第二,抓扶持、抓落实。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各项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项目扶持、用地建设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扶持措施和可操作性的规定,使合作社在为农业生产和种粮农民的服务中享受到优惠和倾斜,得到实惠。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支撑使农机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中把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推动农机合作社做大做强。
第三,抓典型、抓示范。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要结合当地的产业特点,农机化发展特色、速度、结构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典型,树立榜样,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劳动竞赛、表彰活动等多种途径,总结推广示范合作社的典型经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合作社步入规范发展的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