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阳光”普照 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动力十足

网友投稿  2013-10-22  互联网

杨雪 李林颖

“这个培训很好,有理论有实践,两方面一结合,对我很有帮助,而且还不收我们一分钱。”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埠镇前圩村的李保跃在9月刚参加了一次县里组织的短期农机培训。他说,为了多学习东西,大家都把农活往后推了推,就是想到培训班来多学一些新技术,这样才好把这些新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创造更好的效益。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不仅是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更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使用现代农业机械、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的实用技能人才。如今,农机手无疑已经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他们既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更已成为新型的职业农民。所以提高他们的知识素养和劳动技能,对加快发展农机化,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像李保跃参加的这种免费农机培训被称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每年在江苏省各地会举办上百期。从2009年开始,江苏省以“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为载体,免费为农机手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截至2012年,江苏省共举办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班503期,培训3.6万人次,达到了让政府满意、机手满意、企业满意的效果。

精心组织 让“阳光”普照大地

“阳光工程”如何真能像阳光一样普照到所有的农业生产者中去呢?江苏省农机局把“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详细制定实施方案,与各地签订工作责任状,强化检查验收。江苏省农机局还成立了由一把手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并多次与省阳光办联系协调,有效沟通,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方案,细化措施,保证“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顺利实施。

同时,为了让广大的农机手都了解“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这项惠农政策,江苏省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还开展了丰富多彩、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工作。培训前一方面通过电视、广播及时发布培训信息、跟踪报道培训动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意义。另外各地充分利用平安农机通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培训信息,扩大“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知晓度。培训开班时,农机主管部门邀请当地阳光办、农林、财政、农机部门领导出席,宣传国家“阳光工程”培训鉴定的重要目的、意义和有关政策。在培训报名时,向学员免费发放印有“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资料袋,既方便了学员学习,又宣传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真正做到了让“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家喻户晓。

在江苏省,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遍地开花。利用合作社做好阳光工程的宣传组织工作也成为了江苏省的一大法宝。无锡市江阴顾山镇红豆村的郭强说:“每次培训,农机部门的同志都会主动给我们打电话,详细告诉我们培训的时间、内容、地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安排好时间去参加培训了。有时老师还直接到合作社给我们指导,真是特别好。”

形式创新 让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对农机手的培训讲究的是学以致用、贴近实际。为了让“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能够起到实效,在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上江苏省也有所创新。

“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结合江苏省农业生产的实际,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同时还要做到培训内容与农机化中心工作相结合,当前主推什么新技术我们就培训什么技术。”江苏省农机局副局长王翠章说。

近年来,江苏省“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就与机插秧技术推广、农机深松作业、设施农业装备、拖拉机驾驶、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等培训有机结合,既促进了江苏省本地农机化中心工作,又解决了农机手实际需求。同时,在培养形式上更加灵活。有理论讲解,有实践训练,有专题讲座,有现身说法,有参观交流,有考试考核,有现场演示答疑,还有电话跟踪指导,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培训形式,让教师与机手零距离接触、沟通,有效增强了培训学习效果。还有地方积极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其培训场地、机具开展培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操作实践老师,调派培训教学机具、设备,充实培训教学力量,保证培训质量,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连云港市东海县清湖镇泉沟村的王正华说,“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对他的帮助太大了,特别是在理论知识方面受益很多。“我以前对书本上那些理论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通过培训,我就能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老师直接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我很快就能学会,很管用。”

学以致用 为农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我在培训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像机插秧技术、机电维修、高效植保等很多知识都是培训班教的内容。把这些技能交给我们,我们就能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这些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就大大地推广开来了。”扬州市大众机插秧合作社的徐大中说。

如今,“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已成为农机手们获取先进农机化技术的有力途径。通过对农机手的培训,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素质,使得一批懂技术、有技能、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机手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大量的新机具、新技术通过他们得到了快速而广泛地推广,从而使得农机化新技术节本增效的作用不断显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培养了这样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农业生产人才,为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从而创造了高达76%的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250亿元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收入的傲人成绩。

2012年,江苏省还通过了对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的政策。凡经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合格、获得农业部核发的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机从业人员可获得600—1200元的奖励补助。这样的政策更加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而连续举办四届的江苏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更是在农机手中营造了一种比学赶超的好氛围。如今,参加农机培训在江苏省各地已经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学习农机化新技术已经成为当代职业农民的“新时髦”。



http://farm.00-net.com/jx/1/2013-10-22/23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