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厉兵秣马 再战“三夏”(下)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5-28  互联网

康毅夫 郭恒 李清明

河北:抢农时 玉米夏播“零农耗”

今年河北省小麦种植面积3621万亩,适宜机械收割面积3550万亩左右。据预测,全省小麦收获自6月10日左右开始,6月15日后进入高潮。预计共投入夏收、夏种和农业运输的联合收割机、割晒机、脱粒机、拖拉机、玉米免耕播种机等农业机械130万台。在没有连续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的情况下,全省夏收可在6月25日左右结束。今年,除力争实现小麦机收面积98%以外,河北省农机局要求各地在夏收完成之后,抢抓农时,适时早播,争取在收获小麦时,同步完成玉米夏播,实现“零农耗”,使夏玉米机械播种面积达到85%以上。

为使小麦夏收、玉米夏播实现无缝对接,河北省农机局通过举办夏玉米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技术培训班等方式,推广普及先进技术,保障夏玉米播种质量。要求在“三夏”作业过程中,适当控制小麦留茬高度,尽可能采取带秸秆切抛装置的小麦收割机,严格控制机具前进速度,播深控制在农艺要求的范围内。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地增施底肥,大力推广机播技术,确保夏玉米机播“苗全、苗均、苗壮”,为秋粮丰产丰收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同时,河北省农机推广部门积极推进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秸秆打捆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力争全省小麦秸秆机械直接还田率达到85%以上,有效预防秸秆焚烧,并将其作为新型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长效机制持久推广。

河北小麦成熟时间相对较晚,为保证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及时返乡作业,省农机局对出省作业的机具采取密切跟踪的做法,及时与作业机手和合作组织取得联系,在河北省小麦成熟时,确保其按时返回,参加本省作业。在小麦机收期间,各地将分别建立快速、高效的小麦机收指挥体系,24小时不间断为麦收提供服务,确保夏收、夏种进度。

尽管现阶段天气状况良好,但是省农机局依然不断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密切关注麦收期间有可能遭遇的多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要求各地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制定防范预案,主动与当地气象部门搞好协调配合,尽可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将气象信息传达到千家万户,合理调度机具,尽全力减少灾害性天气对麦收的影响。

减“天灾”,更要防“人祸”。三夏”农机作业时间紧,任务重,活动区域大,是农机事故高发期。省农机局要求省内各级农机管理和监理部门逐级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市农机监理所长、各县监理站长为本辖区第一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将隐患排查治理与日常执法相结合,定人员、定区域、定责任,确保“三夏”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实现安全、优质、高效作业。

山西:“三特征”促农机作业组织化

今年,山西省“三夏”总体情况与前几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主要呈现出三大特征,即:夏收作业机具增加、柴油价格大幅上涨和劳动力价格增长,都会引起作业市场的起伏跌宕。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持续鼓励下,山西省小麦联合收割机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全省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达到1.13万台,作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预计今年“三夏”期间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与去年相比呈下降趋势。小麦跨区作业仍以本省内跨市、县为主,其中跨县作业最多。其次,柴油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进一步拉高了机收作业价格。据测算,在0号柴油价格上涨后,“三夏”作业油耗成本平均增加4元/亩。熟练机手雇佣价格也由去年的每天150元上涨至每天200元,涨幅超过3成。作业成本的进一步加大,必将推动今年小麦机收作业价格的上涨,预计今年山西省小麦机收价格在每亩40-50元之间,比上年增加5元左右。

随着机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和由作业成本带来的作业费用提高,山西省小麦跨区机收已由过去的“机手市场”转向“麦农市场”,整个麦收市场向农机作业市场提出了提高作业质量、打造强势品牌、提供优惠价格的客观要求,将会使山西省逐步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小麦跨区机收将面临严峻挑战。据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预测,在今年的“三夏”农业生产中,市场规律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更会促使农机散户走向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加快农机服务的社会化组织程度。

受此影响,山西省内跨区作业的供需矛盾基本缓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少部分农机散户盲目外出,不但影响了跨区作业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加跨区作业机手的收益。今年,山西省农机局将大力倡导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共同组建跨区农机作业队,与农户签订农机作业合同,引导广大农机手参加有组织、有目的跨区作业,不断扩大农机跨区作业队的数量和规模,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其市场运行机制。

为全面提升农机手参加跨区作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山西省农机局今年还将在全省范围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争先创优”劳动竞赛活动,对在作业质量、经营收益、服务水平和安全生产等方面成绩突出的跨区作业机组进行表彰,颁发“山西省跨区作业优质服务机组”标志牌,树立一批“规范、高效、创新、质优”并有鲜明特色的优质服务机组,真正发挥他们的“排头兵”和示范引领作用。

山东:订单作业成为“三夏”新趋势

目前,山东省小麦收割机保有量已经达到13.5万台,其中将有近8万台参加小麦机收跨区作业,机具保有量充足,完成本地作业不成问题。但是,由于近年来山东以及邻近各省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持续增加,作业机具已接近饱和,小麦机收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加之油料等费用持续上涨,跨区作业成本连续两年增加,收益相对持续走低,导致机手进行跨区作业的积极性也逐年降低,即使有意愿参加出省跨区作业的作业队,也只是选择到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稳定合作关系的地区进行作业。而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山东各地出现大量的订单式作业,作业形式逐渐由松散跨区作业向订单作业转变。

根据这一趋势,山东省农机局通过积极引导、扶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机收、机播、机插作业队,农机抢收、抢种突击队,大力发展订单作业“一条龙作业”模式,深入开展明星农机跨区作业队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全省232个明星农机跨区作业队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坚持讲服务、守信誉、重质量,以“明星作业队”为龙头,对参加跨区作业的各类组织,进行编队组合,提高作业质量和服务水平,开展帮扶作业,树立山东农机跨区作业的良好形象。

相对于江苏受低温阴雨气候影响小麦晚熟,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农田墒情适宜,除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或者无水浇条件的薄地墒情较差外,全省基本没有气候灾害出现,5400多万亩小麦长势良好,如无特殊气象变化,今年山东小麦成熟期将比去年提前5天左右。这就要求,各地提前制定“三夏”农机生产应急预案,做好阴、晴天气两手准备,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天气对“三夏”农机作业的影响。

“三夏”是农机事故易发、多发期,除“天灾”外,也需谨防“人祸”。山东省农机局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三夏”农机生产服务全过程,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强安全监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把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落实到“三夏”农业生产中去,组织开展麦收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严防麦场火灾、人员伤亡和机械事故发生。对辖区内的农机配件经营、维修网点进行联合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及配件等坑农害农行为。以整治和提高农机“三率”水平为重点,扎实开展严厉打击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严格查处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

据预测,今年山东省小麦将于6月初,首先在鲁西南地区开机收获,6月22日左右,全省小麦机收基本结束。

甘肃:河西走廊机收将超90%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域偏远,受地形条件所限,大块成片麦田较少,且布局分散,机收价格明显低于四川、陕西、河南等周边省份,省外联合收割机入甘参加跨区作业的积极性不高,外来联合收割机数量正逐年减少。加之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缺乏网络等快速传输所必须的信息设备,造成省内机收信息滞后、时效性差、可用率低,难以满足机收市场对信息准确、快捷和详实的要求,这也进一步影响了省内联合收割机的合理调配和有序流动。

针对这些问题,今年,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立足现实,严格按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的规定,加快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实施进度,确保“三夏”作业机具及早发放到农机户手中,并做好机具供货和送机下乡工作,确保补贴机具及时到位,为跨区作业提供装备保障。在外来机具不足的情况下,挖掘自身农机潜力,扶植专业农机服务组织,实现早一天投入作业,早一天见到效益。

甘肃省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各项扶持政策,对农机服务组织给予信贷支持,对农机跨区作业免费放行,对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维修免征所得税,不断提高本省农机手参加“三夏”农机化生产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全省机具投入总量和机收水平稳中有升。力争省内参加“三夏”生产的联合收割机达到3600台以上,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到2800台以上。力争全省小麦机收面积突破680万亩,平均机收水平达到52%以上;在河西走廊、陇东川塬及沿黄灌区等小麦主产区,机收水平超过90%。

甘肃省农机局还将建立健全作业市场信息的采集发布制度,通过加强对甘肃省内跨区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丰富信息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及时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进行更新发布,提高机具作业效率。在网络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扬长避短,大力开展手机短信息服务,免费为机手提供及时有效的天气、供求、价格、交通、维修等信息,引导机具合理有序流动。同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明白纸、信息卡和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在做好本地信息发布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异地机收信息的沟通往来,及时掌握作业市场动态,为合理调度机具提供科学依据,共同构建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平台,提高甘肃农机跨区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

在开展跨区作业的主要地区和交通要道,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和机收联系点,为省内外联合收割机手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停车住宿、机车维修、油料零配件供应和协调作业价格等服务,并及时帮助机手解决他们在机收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甘肃农机跨区作业的良好氛围。



http://farm.00-net.com/jx/1/2012-5-28/23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