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这是真正的双赢

网友投稿  2011-10-17  互联网

张桃英

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指导农机合作社社员开展农机具维修与保养。梁斌供图

 

去年9月,江苏省以“全省农机服务推进会”的召开为标志,正式拉开了大力推动“企社共建”的序幕。仅仅一年时间,江苏农机企社共建就收获了重重惊喜:面对记者,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欢欣鼓舞,认为“企业来跟我们结对子,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企业也尝到了螃蟹的美味,一再表示“这个事情有做头,一定要坚持下去!”

企社联姻 优势互补

多年来,江苏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发展的生力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已经发展到2622个,社员总数达到13.04万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39.35亿元,机具总数16.12万台,平均每个农机合作社拥有社员59人、机具72台、固定资产178万元、服务农户1366户。但是受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库一间”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服务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尤其是在面对机具维修、零配件供应等现实问题时,常常被拖住后腿。

成立于2008年的镇江丹阳市英才农机跨区作业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2人,主要从事机械化育插秧、耕整地、植保等业务,年服务面积8000亩,年纯收益超过30万元。合作社所在的延陵镇无论是耕地面积还是农机保有量,都稳坐丹阳头把交椅,农民对于机械化育插秧的认知度也很高,全镇现有拖拉机100多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76台、步进式插秧机120台。当中除了高速乘坐式插秧机的品牌集中度较高外(90%以上是久保田),其他产品均分属不同品牌,种类也不一样。这引起了镇里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姜生才的注意,“这么多机器买回来了,维修、保养、调试、配件可怎么弄?”2008年,姜生才组建起了丹阳市英才农机跨区作业专业合作社、当上了理事长,业务也随之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可是对于这个问题,他却没有找到答案,“插秧是季节性很强的工作,一季只有12天左右。按照一台高速插秧机一天插秧50亩计算,这机器坏一天,就要误50亩地的事。”

2010年9月17日,江苏省农机局、省农机服务协会联合在苏州召开了全省农机服务推进会。会上,江苏省农机服务协会和农机企业签署了推进合作社发展备忘录,7个农机企业当场与合作社现场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这让坐在观众席上的姜生才眼前一亮。心思活络的他,当即想到要为自己的农机合作社找门“亲家”,并迅速把目标锁定在了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身上。

“我们社就数久保田的产品最多,当中包括16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和4台联合收割机。对于久保田的质量和服务,心里有数。而且在延陵镇,久保田的品牌影响力很大,农民都希望让久保田的机器给自己家作业,哪怕是收费贵点儿都乐意。”主意拿定,姜生才很快就与久保田公司镇江总代理——镇江农机公司取得了联系,镇江农机公司非常重视,及时向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做了汇报。久保田公司闻讯后派出专人,多次赴合作社实地了解情况、沟通共建事宜,最终双方结成了共建对子。由此,英才农机跨区作业专业合作社成为镇江第一家参与企社共建的农机合作社。

据姜生才透露,久保田出手十分大方。首先,合作社所需的配件、润滑油等,全部由公司从苏州本部发货,货到后先不收钱,用了多少付多少。其次,久保田将农机合作社的3位技术人员请到公司进行一周培训,路费及食宿完全由公司承担。培训结束还给每个人赠送了一套价值千元的工具箱和工作服。姜生才告诉记者:“经过培训,这些技术人员能够把整台插秧机拆解,再重新组装起来。现在,机器出现故障我们根本不需要给公司打电话,自己就可以摆平。” 此外,久保田还将向合作社赠送一辆流动服务车。今年7月,姜生才前往苏州向久保田公司反映,社员外出服务时需要携带油料、工具、零配件等物品,合作社现有的交通工具——摩托车根本无法携带。经过商讨,久保田公司当即表示,愿意为合作社无偿提供一辆面包车作为流动服务车。

有了久保田的鼎力支持,英才农机合作社的底气也硬了起来:机器性能稳定,维修服务及时,作业质量就有了保障。姜生才不无得意地说:“农民对我们非常认可,今年镇江的机插作业费水平是每亩200-210元,我们收230元农民还抢着要。我们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威信越来越高,其他合作社开工前只能收到20%-30%的预付款;对我们,农民主动提出先给90%,有的甚至付全款。”

久保田的付出也获得了可观的回报。今年雨量大,机器故障相对多了一些,但公司根本不需要往延陵镇派人,光靠英才农机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就把全镇的久保田机器拾掇得利利索索的,帮助久保田节省了不少服务成本。今年,延陵镇新增了38台高速插秧机,其中37台是久保田,这当中也离不开英才农机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之功。正像姜生才说的那样:“农民和合作社社员心里都有一杆秤,企业为我们做了多少事,我们就回报给它多少支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当前第1页/共2页  



http://farm.00-net.com/jx/1/2011-10-17/23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