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局调研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网友投稿  2008-11-20  互联网

张小林

按照省委、市委、区委搞好农民收入调研、破解农民增收乏力、想方设法使农民增收的安排部署,宝鸡市陈仓区农业局三中全会精神农机宣讲组在磻溪镇杨家店村,详细地调查了农户2007—2008两年的收支情况,结合7月份全系统对有关专业村农民收入调查资料,对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因素全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一是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其优越性已经发挥到极致,最大最明显的问题是不利于集约经营和农业机械化,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从某种意义上制约着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二是受农民素质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普遍较低和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源性因素。在我们调查中,不论在家农民或者外出打工者,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绝大多数,高中文化程度者寥寥无几,加之陕西人保守和恋家思想严重,再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导致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差,更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仍是弱质产业,农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大集体时代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机井、渠道、电路设施、机耕道路,几乎破坏殆尽,农田基建步伐缓慢,农业生产条件退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业生产后劲不足是制约农民利用土地增收的主要障碍。

四是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匹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更无力投入,主要投入靠农户,由于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绝大多数农户的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无力对发展前景好、增收快的项目投资。加之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逐年上涨,化肥、农用柴油、农膜、良种等价格几乎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农机作业费价格居高不下,直接冲击了国家种粮优惠补贴政策的作用,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五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形不成主导产业。农民在生产安排和结构调整上缺乏有效引导,结构雷同,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结构调整产生不了直接效益,难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普遍存在。

六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延缓了现代农业步伐,制约了劳动力的转移。全区川原基本实现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和玉米播种机械化,但在机电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方面水平较低,特别是玉米中耕几乎空白、玉米机械收获刚起步,果园、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农副产品深加工、畜牧养殖机械化水平不是很高,西部山区农机化作业水平低成为全区提升农机化综合生产水品的“瓶颈”,直接制约着农民致富步伐。

七是农民负担过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户支出两大项中,生活支出所占比例最大,尤以住院看病和教育支出堪忧,大病住院负担比较沉重,高中阶段、特别是大学教育支出过高;隐性支出象婚丧嫁娶、随份子送人情礼、逢年过节等也是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农民都倾其所有花一辈子的积蓄修建住房,甚至借债建房,这些负担严重影响对农业的投入和农村的发展。

八是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缓慢,是农民增收的薄弱环节。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处于一家一户、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状态,信息不灵,生产经营成本大,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难以抗御市场风险,“卖难”问题突出,农业专业社会化服务滞后既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又难以适应当前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九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大多处于初级加工,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缺乏,生产规模小,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农产品价低卖难,品牌效应不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显现,投入高、产出低,农民靠农产品增收难。

十是高素质技能型劳动力缺乏和农村闲余劳力大量过剩的矛盾,成为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依赖打工增加农民收入的道路并不平坦,一方面是智力投资不足,存在急于致富心理,大多数子女初中毕业不再进行职业技能教育,毫无一技之长就被父母送上打工之路,不经过正规渠道劳务输出,只能从事又苦又累又脏、条件不好甚至危险职业,保障机制不完善,收入也并不高,若在本地打工则工资待遇更低,因而形成了庞大的外出打工潮。另一方面,农民工进城务工除推动了劳动力转移和有效增加农村收入等积极因素外,还有一些潜在消极因素存在,最主要的就是土地收入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大量外流致使老弱幼成为农村的普遍现象,这直接会造成“留守老人儿童”的问题,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下降,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现象,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也有潜在危险。

十一是城镇化化发展步伐不快,工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不够,城乡二元经济差距呈拉大之势,农民依靠二、三产业增收比较困难。

十二是农民贷款需求旺盛和商业银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业务萎缩的矛盾,民间个人借贷不规范,矛盾纠纷多,是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金融政策性制约因素。



http://farm.00-net.com/jx/1/2008-11-20/23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