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龙口农机化:不走寻常路

网友投稿  2008-04-17  互联网

姜忠礼 王彤 李卫华

春耕时节,在山东省龙口市乡村,机声隆隆,一排排大型拖拉机拖着闪亮的犁铧在田里“撒欢”,肥沃的土壤从犁铧边流过,像是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在乡间公路边,许多大型挖坑机在不知疲倦地挖树坑,农民们正在往坑里种树苗:“现在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一耽误就是一年,这可得抓紧”。

据悉,龙口全市有各种农机2.2万台套,农机总动力74.7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3.91亿元。目前,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作为全国百强县第16位的龙口市,目前基本形成多元化、立体化、全程化的大农机发展格局,极大地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龙口市连续10多年被山东省、烟台市授予农机化综合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强“机”固本:从外延到内涵的拓展

在龙口,第一感觉是农业机械的数量真多。一个只有60万人口的县级市,农机具总量达到2.2万台套,而且每年都以上千的数量增长,足见龙口的“财大气粗”!农机局吕世林局长表示,农业机械化,保有一定数量的农业机械是必需的,但不是全部;龙口着眼于构筑“大农机”格局,在农机化的内涵和外延上都有质的提升。近几年,龙口在稳步提高农机数量的同时,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优化装备结构,每年财政掏出100多万元购机补贴,鼓励农民购置大型、科技含量高的适用机具,并逐步从大田生产作业环节向大棚等经济作物生产环节延伸,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也发展迅速。仅去年一年,全市投入农机发展的资金就达1000多万元。目前,全市75%以上的农业生产劳动量90%的农业运输量和80%的农田水利建设量已由农业机械承担,初步形成“大农机”格局。

在龙口的不少村子的角落里,堆放着锈蚀的链轨式拖拉机,机身上厚厚的尘土表明它们已经沉睡了很长时间。原来这里面也有着一段故事:链轨式拖拉机过去曾是龙口机械化的主力军,但随着近年来农村“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让它们几乎寸步难行;加之以它们在速度等到方面的缺陷,影响到农机化的正常发展。龙口根据市场和当地实际,迅速把农机推广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和大轮式拖拉机上来,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大中型、高层次联合作业机械等,弥补了链轨式拖拉机的缺憾,使农机化走上全新的发展道路。

“大农机”格局给龙口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目前龙口麦田深耕、精少量播种以及小麦收割、秸杆还田都达到总面积的100%;玉米机收、秸杆还田面积分别达到总面积的70.8%和80%,位居山东省、全国前列。“大农机”为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发挥了关键作用,每年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可直接增产粮食3万吨以上;每年可从农业生产中替代出劳动力10万多人,投入到二、三产业;全市农民每年可增收5亿多元。

创新思维:从引进到创造的嬗变

现在正值种姜季节,胶东盛产大姜,龙口更是大姜之乡。姜田筑埂是一项特别费工费时的劳作,每到这个时候,姜田里“人海战术”是必不可少的。可在龙口北马镇2万亩姜田中,却没有找到期待中的热闹场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新型姜田筑埂机在耕作,姜田里只有少数村民在已深耕过待筑埂的土地上划线。

农机手郑志杰得意地说:“这机器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这是首创。从设计、制造到实验成功,都是俺们农民自己搞出来的!过去打坝一亩地得4个整劳力,现在我一个人一天就能搞定20亩。我帮村民耕一亩才收几十元,可节省劳动力成本75%以上!”市农机局的高工魏积利师傅确认了老郑的话:“龙口农民能人多,农机局就在农民中提倡自主创新研制新型农业机械,许多有头脑农民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姜田筑埂机就是其中的亮点。现在我们正在帮助他们进行设计改进,将来说不准能全国推广呢。”

正是由于龙口农机部门的创新思维,示范引导农民进行新型农机的创新改造,才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新景象。在农机局下属的农机作业服务中心,几台“四不象”的机器格外醒目。“这是大姜联合收获作业机,我们局里的几个高工捣估出来的,属国内首创。核心技术已经取得国家专利,现在正在做功能测试和推广应用,一旦定型成功,龙口将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大姜种植全程机械化!”龙口的农机化之路,基本上“不按套路出牌”,最近几年引进的先进机械,许多都被他们动了“手脚”。小麦联合收割机本来是很成熟的机械,但到了龙口,又被农机人员进行了改造:从标准的一次收3垄变为一次2垄,还调整了轮距,既解决了农机与公路不适应的问题,又减少了对套种玉米的损害。他们还根据龙口的实际,重新设计改造了免耕播种机,既符合精细化耕作的要求,又不破坏畦背,还提高了机械的效率,一举数得,连厂家都连声赞叹。

“拉帮结伙”:从单干到合作的变迁

在王格庄村的宏来农机作业服务社,这是农机大户刘宏来和几个村民联合组建的。大院里空无一人,据村民讲,一大早刘宏来就和几个机手开着机器干活了,有去挖树坑的,有去耕地的,天不黑回不来。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引导下,刘宏来先后购置了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深耕机等20多台套,并联合村里的其它2户配备筑埂器、播种机的农机户,跨村跨镇区为农民进行一条龙服务。刘宏来目前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周围的村民们同样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龙口在发展机械化过程中,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策扶持、行业指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以及以合作组织形式为主体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分散经营而造成的机具重复购置和作业成本过高的问题,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新型农机经营机制。他们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并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和信息服务。目前龙口个体、联合体农机户达到近2万个,其中固定资产超过25万元的农机大户50户,指导建立符合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2个。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龙口农机部门成立个农机作业服务中心,拥有40多台农用机械,机手全部是在职机关干部兼职。龙口引进的先进机械,都是先由这个中心调试运行,成功了再向全市示范推广。市里的农机大户和合作社引进机械,都是经过服务中心推介的。仅去年,中心就向厂家退了12台不适用的引进机械,减少了农民不必要的损失。每到农忙季节,农机局机关干部便身兼数职:一方面要指导农民抢收抢种,不误农时;另一方面为缓解农机紧张局面,动用中心的机械直接到农田里作业,有时农机局长都要亲自驾驶拖拉机上阵。中心每年完成农田作业量1万余亩,只向农民收成本费用,平抑了龙口市的农机作业市场价格,深受农民欢迎,成为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龙口农机局吕世林局长说:龙口农机化新思路的成功,无外乎政策扶持、行政推动、抓好服务这三条;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只要我们能真正吃透党的惠农新政策,真正想为群众办点实事,那么再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http://farm.00-net.com/jx/1/2008-4-17/23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