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雷沃杯2015“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评选候选人事迹汇编

零零社区网友  2015-12-14  互联网

编 者 按

雷沃杯2015年“全国20佳理事长”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后,得到了全国各地农机部门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按照评选活动的标准,各地农机部门积极推举了候选人,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刊登这些理事长的优秀事迹。

 

山东省邹平县亨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水:

发展农机合作社 拓宽农民增收新途径

王水,44岁,是山东邹平县孙镇大三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与农机摸爬滚打了20个年头。2008年11月18日,他牵头组织成立亨通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7年的发展,王水把亨通农机合作社建设成了一个经营规模化、作业产业化、管理规范化的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理事长王水了解到购买公司产品的农机户大多需要自己联系作业、单独结算,效率非常低,而农户也遇到了作业质量参差不齐的苦恼。于是,他把用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方面解决了单兵作战效率不高的问题,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增加农户收入。另一方面,先进农机产品通过实地演示更容易推广出去。加入合作社不光让社员增收,统一的订单作业和财务管理也让社员赚钱更轻松了。同时,经销公司通过对合作社车辆的统一跟踪服务,更加熟悉车辆性能和零配件需求量,经销业绩不断攀升,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经济后盾。

亨通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设备多、服务优的优势,组织开展农机规模化作业、跨区作业,同时不断拓宽农机服务领域。2014年,合作社与邹平县孙镇农业机械服务站签订小麦机收、玉米播种、玉米机收作业合同,实施作业面积3.5万亩,合同总金额665万元。今年,王水抓住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机深松作业连续中标的机遇,购买了130马力以上四驱拖拉机、深松机20台(套),自走式玉米收获机10 台,服务面积达7600亩,合同金额201.4万元;农机深松作业面积2万亩,合同金额152万元。同时,合作社与邹平县孙镇农业机械服务站签订小麦机收、玉米播种、玉米机收作业合同,实施作业面积3.6万亩,合同总金额686万元;农机具维修收入16万元;其他收入14万元。另外,合作社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完善了内部运行机制,建立了健全的规章制度,使合作社管理更加规范。一是广纳人才,吸纳录用农机专业技术强、作业水平高的农机手,新增农机维修技术能手3名。二是完善设施,新建一处集农机仓储、维修维护、农技培训和多项办公于一体的合作社场地,占地11000平方米,标准车库1400平方米。三是强化培训,对农机手统一实施技术培训,规范操作技术技能,减少农机设备故障率。

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亨通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形成特色鲜明、紧跟市场、运转灵活的发展格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亨通合作社在2012年被评为省级、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5年,连续被评为市级农机示范社。合作社理事长王水在2014年被评为“邹平县乡村之星”。

 

河北省邢台市任县沃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利军:

农机铸就黄土地上的沃土梦

白利军出生河北省邢台市任县邢湾镇边家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始终怀揣着从黄土地上做大文章的梦想。这些年,他渐渐发现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大多已进城务工,种田的责任便落在了老人、妇女的身上。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转变,导致先进的农业技术难于推行,农民种田效益得不到提高。同时,国家政策对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越来越支持。2011年5月,白利军抓准这一时机,联合其他8名社员成立了任县沃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社员是合作社的灵魂和生命。创社之初,白利军制定了松散型联合运作模式,让农机户带机入社,机械所有权归个人所有,自己保管,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组织作业。同时对于有意购新机入社的农民,白利军跑前跑后,说服农机销售公司及银行机构为其提供购机贷款。看到了他的诚意,尝到了入社甜头的社员们纷纷努力工作,同时也带动了又一批农民入社。人多了,机器也多了,白利军又和社员们商量着自己流转一些土地自己种,就是从最初这一个小小的想法开始,截至2015年10月,合作社社员已增至205人,流转土地3100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87台(套),合作社“耕、种、管、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程度已达到97%以上。

白利军依靠选种和农艺措施种出高产优质的粮食。他通过向县农业局技术人员讨教,选用符合国家优质小麦标准的济麦22等优质高产良种,并结合承包地块的实际,大力推行农机深松、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灌溉等先进的农艺措施。这些先进技术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小麦单产,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0%左右,同时所产出的小麦、玉米质量在全县处于上乘,市场畅销,价格比常规小麦高出10%以上。合作社积极与县农业局合作,成功创建了河北省玉米产业创新团队示范基地和农业部小麦节水高产示范基地;合作社还与国内农机知名雷沃重工携手,创建了雷沃示范农场,并学习其先进、完善的管理经验,拓展自身业务,增加营收点,同时积极开展农机新产品试验、农机与农艺融合性试验推广,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白利军先后被评为“第五届任县十大杰出青年”、“任县科技示范户”、“任县劳动模范”、“全国种粮大户”等称号。在他的领导下,任县沃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该合作社2012年被邢台市农业局评为市级示范社,2013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安徽省界首市前进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林:

用农机载着乡亲们一起前进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合并,对农机作业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多,在市政府的促成下,安徽省界首市成立了由22家合作社组成的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其中21家是种植合作社,前进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是唯一一家农机合作社。

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林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界首人。中学毕业就在家乡务农的他注意到,每年农忙季节,乡亲们都在各自家门口作业,工作时间也就10天左右,然后就开始赋闲在家。于是,他就萌生了将大家集中在一起作业的想法。将大家拧成一股绳,不仅可以提高本地作业效率,还能实行跨区作业,实现规模效益,提高收入。于是,在2010年8月9日,李玉林带领村民正式在工商注册成立了前进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社员团结互助,更大范围地实现了跨区作业,每年作业时间延长到1个月左右,大大提高了社员收入。几年来,该合作社坚持以正当渠道购置农机具配件、种子、化肥及其他农资,保证了各种机械的正常运转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合作社在从事农机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做到了诚实守信、服务群众,赢得了广大农户的信任。目前,前进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已发展各种大型农业机械、农机具400多台套。办公楼400多平米,维修车间300多平米,合作社场地10000多平米,停车厂棚4000多平米,农机固定资产总值2000多万元。合作社核心成员100多人,常年跨区作业,每年作业量20多万亩,服务农民数万户,带动就业人员500多人。先后被评为界首市、阜阳市、安徽省、全国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近些年来,随着土地流转整合和农业产业化生产、需求的不断扩展,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林开始为合作社谋求新的发展方向。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开始打破只限于耕种收的格局,向机械化服务的纵深方向发展,全面开拓设施农业机械、植保农业机械、高科技排灌机械、粮食深加工机械等领域,扩大合作社经营服务规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祁连山牧草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生鹏:

一心为“草”的农机人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祁连山牧草机械化专业合作社是2011年10月注册的一家以牧草机械化生产销售和牧草种子培育为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肖生鹏是一位从小就生活在山丹马场边上的农民,多年来,他本着对农机的热爱和马场大草原独有的情愫,利用山丹马场独有的地理及气候环境,从2006年开始他小面积引进试验种植青燕麦取得成功后,便开始在山丹马场广袤的土地上大面积开始种植青燕麦。 

在合作社创建之初,肖生鹏积极联合本村的59户与他一起参与种植牧草的农户多方筹资500万元成立了山丹县祁连山牧草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他打破了一般农机专业合作社“带机入社”的模式,采取“带资入社,统一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筹建模式,共同制定了合作社章程,盈余分配办法,农机作业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从一开始就使合作社走上了专业化作业、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轨道。同时,紧紧依托现代牧业和秋实草业公司,采取“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使合作社的发展既有市场,又有基地,打响了山丹马场全国最优质“青燕麦”的品牌。2015年,该合作社在山丹马场及山丹县内各乡镇流转经营土地3万多亩,全部种植自己培育的优质青燕麦,预计今年的经营收入将达到800万元以上。

通过这几年的逐步发展壮大,该合作社至今已拥有固定资产1300多万元,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54台(套)。2014年该合作社加入内蒙古草都集团,理事长肖生鹏也当选为中国草业协会会员,内蒙古农牧协会理事会成员。2015年加入中国牧草企业诚信联盟商会,加盟易牧连锁网上销售超市和机械化优质牧草加工作业服务,通过草都大宗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优质牧草网上销售,使该合作社成为国内牧草机械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大连市普兰店亿丰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永高:  

创建优秀团队,实现合作共赢

2008年1月,由大连市“科技致富能手”王永高牵头,联合大连市城子坦镇9户农机专业户自发成立,经过工商部门注册了“普兰店市亿丰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简称亿丰农机合作社)。 该合作社以“创建优秀团队,实现合作共赢”为办社宗旨,以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合作社成员共同走向致富道路。

亿丰农机合作社创建前,当地的基层农机户处在一种孤军奋战的态势,机户与农机户之间不相往来,在农机作业市场上处在独立封闭状态,更有甚者在作业时相互压价,造成两败俱伤的情况。合作社创办后,实行四统一独立的原则,即统一调配机具、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费价格、统一进件维修、收益独立核算;在运行方式上,实行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的原则,即在农活忙的季节里,由合作社牵头,带领社员户共同作业,在农活淡季里,由各农机户自己开展农机服务,这样既体现合作社的优势,也突出了农机户各自的特点,做到合而不死,各显其能。在财务管理上,实行分户记账的方式,依据农机户的能力、技术和机具状态等差别,实行多劳多得,不搞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以提高各农机社员户的积极性。

作为远近文明的“科技致富能手”,王永高十分注重技术对于合作社发展的作用。自2011年以来,合作社先后承包旱田570亩、水田450 亩,在耕、种、收等作业环节上,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他组织建立立示范基地,实现玉米、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使合作社走向了健康发展之路,合作社不仅在普兰店市及周边地区作业,还到黑龙江、盘锦、营口等地区跨区作业,年总收入达到590余万元,纯收入210余万元。

目前合作社现有核心成员53户,社员300余户,固定资产600万元;拥有大中型机具67台,各种配套农机具120余台;合作社总建筑面积850平方米。2013年1月,亿丰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王永高个人被评为“2010—2011年度大连市劳动模范”。普兰店市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理事长王永高的带领下,将始终坚持以“创建优秀团队,实现合作共赢”为宗旨,不断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合作社凝聚力,增强合作社经济势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南省邓州市占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占科:

规范管理 合理运行 优化服务提升能力

2008年9月,由石占科发起并组建了河南省邓州市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占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石占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之重大。为使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石占科首先在合作社规范管理上下功夫,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合作社章程办事,一切活动由理事会决定,监事会同意,切实保障合作社社员对生产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同时,建立健全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一切按制度办事,一切用制度约束,从而使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农闲时统一维修保养机械,农忙时统一承揽作业项目、统一作业、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加油、统一供应配件,实行单机核算,利益公平分配,财务公开透明,接受监事会和社员监督。

为提升合作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合作社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包括耕、耙、播、收、运输及机械植保等方面服务,农户向合作社交纳相应的服务费,每季收获的粮食全部归农户所有。通过这种模式,农户从农业生产中彻底解放出来,转向二、三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全村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此外,合作社还在农资供应、机械维修、对外加油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合作社与无机户、外出务工户、困难户签订作业协议每年都在700份以上,既增加了合作社社员收益,又解决了无机户、外出务工户的后顾之忧。跨区作业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加服务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占科农机合作社跨区作业的范围正在由春、夏、秋农机耕种到夏、秋作物收获、农田基本建设等全方位拓展,作业区域也由本地到外地、由本省到外省更多区域延伸。近年来,合作社每年都组织社员40余人,组织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等农业机械到湖北天门、荆州,河南许昌、安阳,河北石家庄,山东德州等地作业,既提高了机车利用率,又增加了社员收益,效果十分显著。今年以来,合作社积极参与政府针对专业合作社的各类招标活动。其中腰店乡的1.5万亩深耕和秸杆还田项目,由该社中标。农机局的土壤深松项目,该社中标1万亩,其中刘集5000亩,构林5000亩,现已基本完成,为服务全市农业生产作出了一定成绩。

作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石占科思想进步,工作努力,认真履职尽责,合作社管理井然有序,发展步伐稳健,社员收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突出,受到合作社广大社员群众和受益群众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黑龙江省五常市峰岭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云鹏:

民主管理 实现利益最大化

黑龙江省五常市牛家满族镇兴富村地处松嫩平原第一积温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适合于大田生产。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白云鹏于2013年注册成立峰岭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采取土地保底分红模式,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入社成员911人,核心成员66人,注册资金2000万元,合作社占地10000平方米,其中农机库1000平方米,机具库、配件库、维修间1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700平方米,拥有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27台,配套农机具40台(套),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固定资产2283万元。2014年峰岭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规范社,并于2015年8月1日接受了全国人大领导对合作社的调研,2015年9月29日农业部全国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座谈会也在峰岭合作社召开。

白云鹏非常注重对合作社人才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带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参加了中组部、农业部组织的农民拔尖人才培训班的学习。把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家和五常市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请到合作社为社员讲授农作物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该合作社采取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等“六统一”经营模式。实现了“两降两提高”,两降:一是通过团购降低了生产资料成本;二是使用农机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两提高:一是通过科学种植提高了单产,二是统一销售提高了价格。白云鹏在合作社运营上按社员意愿办事,实行民主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机构民主选,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会、监事会均由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二是社内大事民主定,合作社每年召开两次社员代表大会,针对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决策表决时一人一票;三是帐目财务民主管,认真执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公开,随时接受社员的监督,既增加了透明度,又提高了社员的责任意识,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合作社的信誉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白云鹏在实现社员利益最大化上明确了分配机制。2014年总收入3352万元,总盈余2040万元,在年终召开的社会代表大会上,他认真兑现承诺,并按照“一保两提两分红”的分配方式兑现土地保底金600元/亩,按成员投资分配265.9万元,国投平均量化户均1653元,每亩地分得83.56元,土地折资分得542.5万元,每亩分得301.11元,当年提取公积金57.5万元,入社农民每亩比入社前增收300多元。使广大社员充分享受到了加入农机合作社带来的实惠。

白云鹏在谋划未来发展上,准备拉长产业链,在粮食烘干、仓储、秸秆回收方面布局谋篇,进一步增加农机合作社的收入,使峰岭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向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

 

广东省惠东县中惠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乃忠:

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提升合作社服务质量

李乃忠,出生于广东省惠东县平山街道三联村,他不仅是一名党员,还拥有本科学历和农村高级技师的职称。2009年10月,他带领6户农民成立了惠东县中惠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李乃忠坚持以发展农机化带动社员致富为己任,不断推行农机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发展农机化带动社员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他以合作社为载体,带动社员通过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积极提升合作社服务质量,增加社员的收入。

合作社创建伊始,李乃忠就主张积极开展农机销售服务。他与广东省农业机械总公司、广东省开平农机市场等多家农机厂家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选择适合当地农业生产农艺要求的先进优质农业机械进行推广,为购机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农机产品,在推动当地农机化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同时,为充分发挥农机信息化对发展农机化的作用,合作社建立了信息网络和微信平台,配备了专职信息人员,利用信息平台,及时准确提供相关政策法规,农机生产、农机管理、新技术推广、农机具供求、农机作业等信息服务,为服务对象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一条快捷的路径。

该合作社与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中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农业生产耕、种、收、防治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1000亩,通过示范引导,转变农户传统耕作方式,增强农户对发展农机化生产的紧迫感。在服务好成员的同时,合作社开展跨镇作业,作业量明显提高,每年服务作业量10000多亩。为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合作社加大安全、技术培训服务力度。2014年以来,合作社累计培训1500多人次,印发学习资料5000多份。同时,合作社还制定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和《农机安全作业制度》等制度,印发《农机安全生产知识使用手册》。设立农机安全知识宣传栏,定期组织机手、维修工学习农机安全生产行为准则,定期组织对农机进行保养、检修、调试、确保所有农机以良好状态投入作业。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合作社社员发展到218人,核心成员5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农机教练员5人、理论教员2人、机手及维修工35人。李乃忠领导合作社坚持农机服务市场化、服务实体企业化、企业群体产业化的理念,建立了以农机作业、农机及配件销售、农机维修、农资配送、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为主的多元化农机化服务体系。建成了7000多平方米的农机综合服务区,2014年度,合作社资产总额894万元,营业收入1078万元,可分配盈余总额293万元。自成立以来,合作社相继被评为广东省 “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和“全国合作社示范社”。

由于理事长李乃忠的突出贡献,2010年,他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2013年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水桥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何少文:

任尔东南西北风 咬定农机不放松

何少文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水桥村村民,在当地,他是有名的种粮大户。为解决劳动力稀缺问题,2008年1月,何少文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与农户协商,以每亩150元租金签订了100亩土地流转合同,尝试进行粮食规模化生产,当年水稻产量每亩达到550公斤。这件事让头脑灵活的何少文尝到了规模经营的甜头,同年10月,何少文发动本村在家的种植户自筹资金约10.03万元,成立西秀区第一家农机合作社——水桥农机合作社。

该合作社在贵州省安顺市率先大规模运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从2009年起,他流转的所有田地的水稻种植全部实行旱育保姆育秧,机械播种育秧、插秧,良种覆盖率达100%。与此同时,逐年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陆续配置了灌溉、机耕、机插、机收等农业机械设备,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由于实行良种良法和科学管理相配套措施,种植的水稻单产由2008年的平均亩产550公斤提高到2011年的平均亩产617公斤,亩数也由2008的100亩发展到现在1080亩。2014年和2015年,何少文带领农机合作社,充分运用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的最新技术,在水桥村水淹坝实施水稻水直播项目和水稻旱直播项目,高标准打造一流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项目点面积每年均为200亩,实施效果良好,产量达到水直播550公斤,旱直播500公斤,实现成本降低,收益提高,得到省、市、区领导和农业专家的肯定。

到2015年为止,水桥农机合作社已经发展到有社员208人,固定资产510万元,拥有插秧机、耕整机、收获机、烘干机、植保飞机、提灌设备等各类大小农机具69台(套)。2015年他的合作社已经流转土地1080亩,合作社种植收入127.6万元,农机社会化服务收入近200万元,全年总收入327.6万元,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增收。

何少文富了,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没有忘记农民的本色。多年来,他累计帮助老弱病残户17户,无偿帮助们实施农机作业。其中,水桥村的官世兴老人就是他的帮扶对象之一。年近花甲的官世兴家有3.5亩田地,子女全部在外地打工,何文富每年都无偿为他提供从种到收农机一条龙服务,帮助老人搞好农业生产。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农机不放松”,在理事长何少文的带领下,水桥农机合作社将在2016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00亩,增加大型农机具5台(套),进一步提高农业农业机械化种植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另一方面他将通过农业机械化种植,带动乡镇农户的种植热情,推动当地农业发展,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江西省上高县荣尧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荣华:

围绕农业做文章 搞好服务促发展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现代化”,这是江西省上高县荣尧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荣华常挂在嘴边并坚定不移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

荣尧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2月,在理事长罗荣华的带领下,合作社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大力推广新型、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工厂化育秧,现代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手段;围绕农村、农业、农民做文章,搞好“多元化”服务。合作社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新技术推广应用,农机及零配件销售,农机维修服务,大面积水稻双季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

从2013年起,合作社在做好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思路,将农机推广与农业生产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自身的优势,示范和带动广大农户进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同时,合作社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集中连片承包了2038亩土地进行双季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作业。此举,一方面为合作社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合作社+大户(农机、种粮)+科技户”的发展模式,统一粮种、浸种、统一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植保,统一机耕、机收“五统一”管理思路。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广大农户种粮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通过示范,带动农民使用机插面积达2万多亩,每亩降低成本60元,全年示范区多增收480多万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现有社员231人,理事会成员5人,技术人员26人,合作社包括农机作业部、新技术推广部、财务部、维修服务部、报废农机回收部及锦丰农机公司,拥有大型农业机械183台(套),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2台(套),全自动催芽机1台,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30个,三包维修服务车辆3辆,农用运输车4辆,总资产达1343万。

为加强合作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09年6月经县直属机关工委研究决定,批准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隶属上高县农机局党总支。现有党员5人,党员社员15人,从2010年起,合作社按党总支的要求,党支部建立了党员帮扶制度,要求每个党员社员要帮扶3-5户困难户、低保户,为他们低价或免费进行部分农机作业。从2013年起连续3年合作社组织党员到县福利院帮组孤寡老人捐建蔬菜大棚、传授相关农技等。同时还要求党员农机手帮助非社员农机手提高农机操作技能。

2014年,合作社被农业部等9部委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并连续多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项目建设示范基地。未来,合作社的发展将以“农”为本,围绕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文章,以服务为重点,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农业、在服务中求生存,在服务中谋发展,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利民秸秆机械化加工利用合作社理事长王九利:

笃定自信 不断创新

王九利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民,凭着对农机化事业的满腔热忱,于2008年9月牵头成立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利民秸秆机械化加工利用合作社。依靠勤劳朴实和诚信服务,凭借独特的组织优势、灵活的运行机制,在短短7年之内将一个单一经营的农机合作社,一举发展成为集小麦秸秆捡拾、饲草加工、贮存、销售、农机作业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合作社,实现机制转换、土地流转、规模作业、集约经营,创建了小麦秸秆捡拾打捆“利民”品牌,走出了一条“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品牌销售”的新路子。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农业部“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陕西省农业厅百强合作社”、“陕西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宝鸡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荣誉。2014年,利民合作社又领衔挂帅成立了“宝鸡市便民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创了宝鸡市农机合作联社的先河。

合作社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理事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通过推行计划管理、强化机务管理、合理统筹机具作业、规范财务管理、加强机手岗位培训等措施,使合作社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王九利十分注重品牌效益,合作社成立后,便与诺菲博尔公司签订统一的秸秆收购合同,然后进行地区统一布局分配,整合秸秆资源,扩大规模和秸秆收购量,不但从整体上提高了秸秆收购价格,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树立了合作社的品牌,形成了企业和合作社相互依存,效益共赢的经营模式。

合作社积极加强与农机部门合作,争取保护性耕作、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及深松项目作业合同,成为先进农业机械的使用者和先进农机技术推广的主力军。近年来,合作社购置、租赁了捡拾打捆机45台,80马力以上拖拉机36台,防缠绕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46 台,自走式和悬挂式喷雾机8台,秸秆茎穗兼收机1台,土壤深松机8台。2014年,购置了1台六旋翼农用遥控直升飞机,填补了陈仓区高秆作物机械植保作业的空白;2014-2015年又购置了1台牵引式和1台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大大提高了玉米青贮饲料收获效率,再次提升了合作社的农机装备水平。

为了增强农机合作社生命力,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王九利认真分析市场形势,首先提出成立合作社联社。2014年9月,由利民合作社领衔挂帅挂牌成立了“宝鸡市便民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陈仓区四家秸秆捡拾打捆作业的合作社加强横向联合,共谋发展大计。目前,联合社共有社员312人,机械253台件,总资产517万元。

王九利用他的执着和努力为陈仓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他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的奉献着,成为广大社员的主心骨,引领社员们迈向了致富路。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金田园农机合作理事长王金文:

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领头雁

在山西省朔州市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和谐农机的道路上,活跃着一个惠农强农、坚持创新的农机服务组织—朔城区金田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金文带领广大社员凝聚智慧,大胆创新,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现代农机发展的新路子,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2010年10月,王金文牵头带领5名养机户注册成立金田园农机专业合作社。该社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现有社员205人。几年来,合作社积极开展综合作业服务,承接土地流转,延伸产业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金田园农机合作社在理事长王金文带领下,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悉心经营,兴建了综合服务大楼、三农秸秆厂、维修车间、加工车间、机具库(棚)等基础设施,固定资产超过了3000万元。其中各种农机具达到80多台(套),总价值约560余万元;还有生物质燃料、饲料生产线2条;万亩机械化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个,日光自动调温大棚95座。年生产加工生物质燃料、柠条、玉米秸秆混合饲料十万多吨。规模经营土地3000多亩,实现年营业收入550余万元。成为全朔州市规模最大、服务最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之一。

理事长王金文将当地粮食生产能力及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用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理念,创新和发展农机服务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能力,在为周围农户提供“五统一”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市场,发展壮大自身。整合现有农机和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合作社土地规模化经营,发挥合作社的社会效能。在服务内容上,积极发展合同化服务方式,建立稳定的供求服务关系,大力组织承包闲置土地和流转土地,提高规模效益,全面推广种植机械化作业及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方式,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在组织形式上,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完善和健全自主决策、自我约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机制。在运行机制上,着力建设社会化服务的市场运营机制,规范服务标准,统一服务价格,既考虑服务主体效益,又提高农民直接受益和接受服务的主动性,从而显现了该社经济效益逐年增长,社会效益更加显著的可喜局面。到2014年底,业务覆盖周边5个乡镇20多个村,完成机耕2.6万亩,机播2万亩,机收1.6万亩,实现农机服务总收入244万元。合作社不仅为农户提供耕、播、收全程机械化服务,还为养机户提供机械维修及零配件,以及为种植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

 

天津旺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占兴:

立志农业增产增收 服务社会创新发展

刘占兴,现任天津旺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1年11月,由他发起并联合其他6个农机户成立了天津旺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团结带领下,由成立时的7名社员、注册资金70万元、仅有7台拖拉机、十几套农具,发展到如今吸纳社员307名、固定资产总额达1480万元、各类农机具保有量221台套、年作业服务面积突破28万亩、承包流转土地2万亩的规模。旺达农机合作社在四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天津市资产规模最大、作业服务能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示范带动作用最为显著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作为合作社理事长,刘占兴深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是合作社持续发展的根本。他在认真研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外出学习兄弟区县合作社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本社实际,研究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依据。在合作社内部经营管理上,他积极倡导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生产作业成本,大幅提升了经营收益,使合作社经营收入实现了逐年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为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他与大港农机化学校签订实训基地代培协议,购置培训设备,扩建培训教室,在定期培训本社农机手和管理人员。同时,合作社还承担了天津市大港区农机手职业技能培训和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才培训的任务,年培训能力达1000余人。

自2013年起,他组建作业服务队,主动承担了天津市耕地深松及激光平地作业项目,为自愿实施耕地深松及激光平地作业的村镇、农户提供机械化作业服务。3年来先后实施耕地深松作业6万亩,使近1万余农户受益。同时,他充分利用农机合作社对新技术接受快、认识度高、有试验用地、机具较为齐全的优势,积极参与保护性耕作建设专项、市农委示范推广项目以及市科委基础研究等项目的实施,先后推广应用了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高效植保、蔬菜移栽等20多项农机化增产增效技术,建立农机化新技术示范点、培训基地7个,参与部、市级推广应用项目5项。

合作社从开展作业服务起步,围绕农机服务延伸发展链条,逐步实现了农机新产品试验、维修服务、配件供应、农机销售、技术培训等一体化经营,弥补了单一开展作业季节性强、效益不高的弊端,释放了发展活力,实现了规模化作业、全程化服务、多元化经营、一体化发展,成为天津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方向标。

作为村民致富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在理事会上提出了两条规定,即对本村及周边村镇的困难户和孤寡户实行免费作业和对周边 1000多户村民的近1万亩耕地实行耕、种、收作业费减半。虽然每年合作社因此会少收入20多万元,但如此善举,不仅有助于营造扶贫帮困的社会氛围、扩大合作社的社会影响,而且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连续三年受到了乡镇政府及区领导的多次表彰。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耀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开跃:

诚信经营 优质服务 做大做强

周开跃是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溪尾乡溪尾村农民,他凭着对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准确判断,通过对农村农业发展状况和农机作业服务需求做深入的调查,于2008年11月成立尤溪县耀旺农机合作社。目前已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03台套,农业机械总值530万元。他用短短的几年时间,把合作社创办成一个综合实力强、管理规范、规模经营、社员增收的部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并积极带动、辐射溪尾乡及周边地区广大农机户,他也名副其实地成为利用农机服务引领当地百姓致富的带头人。

该合作社常年在溪尾乡及附近乡村提供机耕、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植保、机械收割与谷物烘干等服务;同时利用季节时差,组织跨区作业队到江苏、江西、安徽、河南、广东等地开展机械化插秧与收割作业,增加收入。2014年全社年机械作业面积达1.2万亩,作业服务农户1500余户,合作社经营总收入228万元。

作为合作社的领头人,周开跃善于学习,他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组织社员参加各类培训班,让社员们系统地学习了农业机械理论知识、实践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合作社的农机具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事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周开跃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他积极扶贫帮困,对贫困户、无劳动力户机耕、机收的作业收费采取少收或免收。并安排他们中的一些人到农机合作社中务工,让他们既有一份工作,又可以学到一定的操作技能。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已有30余户贫困户受益。他的行为得到了同村乡亲们的称赞,农户都愿意找他的合作社帮忙作业,使耀旺农机专业合作社名声越来越大。

周开跃靠着自己的不断钻研,善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广大农机经营者树立了榜样,为农民发家致富积累了经验,既有效地服务了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了荒田、闲田,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还使诸多社员、农户得到了实惠。他为如何搞好农机经营做出了表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在尤溪县的农机合作社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谈及合作社今后的发展,周开跃表示,下一步要在各级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做大做强”的工作思路,着力增强农机化综合服务功能,一是对合作社社员严格要求,保证作业质量,搞好优质服务,取信于民;二是对入社社员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三是拓展农机作业链条,跨区作业,延长作业时间,增加社员收入。

 

新疆沙湾县宏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波:

以优质服务取胜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原本从事道路运输业的韩波,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和朋友参加了一次农机新机具现场演示会,深深地被现场作业的大马力拖拉机吸引了,随后他购买了新疆沙湾县第一台进口大马力拖拉机,投身农机行业,并赚取了第一桶金。2008年购买了全疆地方系统第一台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凯斯620,由于地方上机采棉推广尚未起步,每到采收季节需要跨区作业,他都感觉自己像无根的浮萍。于是,在2010年5月,他联合了本镇7名农机手于成立了沙湾县宏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0万元。发展到现在,入社成员达到61个,拥有固定资产5459万元,建有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的农机大院一个,其中包括500平米高标准钢架结构机库,300平方米的农具棚,500平方米的采棉机修理车间,200平方米的生产加工车间,各类机具82台(套)。2015年,合作社投资200余万元,新建凯斯采棉机维修服务中心一个,与凯斯公司合作,进行采棉机棉箱改造。

韩波在经营采棉机的过程中发现,提高机车利用率和经营效益是合作社的根本。采棉机经营效益好,需要规模经营,他一边积极配合县委政府开展土地整合工作,参与推广机采棉;一边潜心研究,努力提高采棉机作业效率,自主研发制造了移动式打模机、便携式脱棉盘研磨机等装备,最大限度提高采棉机田间作业效率。2013年,合作社创造了采棉机单车单季作业记录13000亩。在跨区作业过程中,他还注重对兵团先进经验和生产模式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对本县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沙湾县2014年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达到64.5%,用了四年时间,达到了兵团20年的发展水平。

宏基农机合作社成立以来,以优质服务取胜,努力增强发展后劲。为沙湾县土地整合、棉花、番茄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一是发挥农机合作社的合作优势,积极参与农业部棉花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和万亩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二是积极进行跨区作业。在完成本地作业任务的情况下,到周边县市团场开展代耕、代播、机采棉花等跨区作业,增加经营收入。2013年,该合作社被自治区农机局确定为区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韩波始终以一位普通农民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认可。从2004年至2011年连续被评为沙湾县“先进农机手”,2006年被金沟河镇政府评为“劳动模范”,2008年被沙湾县委政府评为“致富能手”,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被金沟河镇政府评为“十大致富能手”。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顺轩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明辉:

农机合作社让马铃薯变成了金疙瘩

赵明辉,1997年毕业于湖北省襄阳市机电工程学校,又于2002年自修毕业于军事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有着机电专业和管理专业背景的赵明辉于2013年注册成立了湖北省襄阳坤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襄阳市襄州区顺轩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出任合作社理事长。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大生产国,面积和总产约占世界的1/4。马铃薯又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于促进中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该合作社创建以来,就在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和新技术推广上下大功夫,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在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赵明辉带领合作社积极发挥纽带作用,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初步形成“基地培育→良种供应→科学种植→规模经营→收贮销售”的服务体系。一是产前搞好生产资料统一购进,降低生产成本。二是产中依托合作社的专业技术人员无偿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落实增产种植技术。适时举办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培训班,并成立了“襄州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推广培训中心”,今年已成功举办培训班12期,累计培训农民1800多人次,免费发放《马铃薯种植技术》等培训资料3000多份。三是产后免费让农民加入到定单生产中来。2013年以来,该合作社与世界500强的百事公司签订了马铃薯种销协议,马铃薯收获之后不需要储存,直接由百事公司运走销售。合作社按照订单以现金方式全部收购社员产品,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为保证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率,合作社注重各个生产环节的服务对接工作,从深耕、整地、起垄、播种到中耕、施肥、打药再到灌溉、杀秧、收获等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不仅提高了土豆的产量,生产的土豆也达到了国际标准。与马铃薯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我们在人工、机械、化肥、农药、种子等综合成本上可以减少500元/亩,而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使用以及全程机械化的操作,能够使单位效益从以前的1500元/亩,提高到4500元/亩。

合作社采用机械化种植马铃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收获了社会效益。一方面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化的推广,扩大了当地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显著促进了当地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合作社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了全社会的科技水平。2014年,该合作社利用土豆新技术、新品种以及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先进种植模式,获得利润900余万元。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推广还提高了当地生态环境水平,特别是植保技术的实施,极大减少了马铃薯的化学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生态的改善,为建设生态,文明,和谐新农村做贡献。

 

宁夏银川市金谷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学忠:

一切以农民的事为重

朱学忠从2004创建“银川市金穗农机服务协会”起,他带领几十名失地农民创业,到2008年,他响应宁夏农机部门“以农机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以农机合作组织带动规模经营”的农机化发展思路,成立“银川市金谷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金银穗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合作社注册资金530万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共有社员52人,固定资产1610万元,设有一个总部和四个分部。

为确保规范运行,合作社每年都参加自治区对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考核和评星定级合作社从创建之初就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和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流转土地面积4200亩。合作社大力推广订单作业、合同化服务等方式,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得到了农业和农机管理部门的肯定,获得了多项表彰和荣誉。2013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机示范合作社;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013—2014年连续两年评为自治区3星级作业公司。合作社理事长朱学忠同志2006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机跨区作业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评选为奥运会火炬手,2010年被评选为银川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朱学忠为种粮大户解难题,不断拓展农机作业服务的新领域。由于气候原因,当地玉米收获后要等到12月甚至来年1月才能完全晾干,但这对于那些依靠贷款种地的种粮大户而言太过遥远,因为他们亟需把粮食卖掉还贷款,所以他们迫切希望缩短种植周期、尽快收回种植成本。与金谷穗合作社保持长期合作的种粮大户有七八家,他们之中种规模最小的有200多亩,最大的有2000余亩,烘干是种粮大户的难题。2015年,他在银川市贺兰县建设了立岗粮食烘干厂,总投资95万元,每天可烘干粮食150吨,粮食收购、加工临时储藏设施3000多平方米。就这样,朱学忠帮种粮大户解决了烘干难题,又积极拓展了新的经营渠道。合作社在抓好农机作业服务的同时,开展农机维修、配件供应、农产品购销等服务,拓展服务空间。

朱学忠十分重视农机安全问题,常年开展驾驶员安全培训,并为所有机手人员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由于管理到位,公司自成立以来没有人员发生农机事故。同时,他还创办培训学校,每年免费为银川市及周边地区培训农机操作及维修人员近600人次。农机培训提高了农机手操作和维修技能,降低了现代农机装备使用和维修成本,减少了事故隐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农机手和现代农机装备维修人才短缺的问题。

 

宁波市鄞州区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朱欢长:

立足根本 自强不息 共同致富

在江南宁绍平原的鄞州区古林镇万亩优质稻米基地活跃着一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机服务组织——宁波市鄞州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理事长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朱欢长。2008年,凭着对农业农机有的深厚感情,朱欢长带领当地12位农机大户成立了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在他地带领下,合作社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有力的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效、增收,在鄞西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体验辛勤耕耘和丰收喜悦。

历年来,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鄞州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宁波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宁波市示范农机合作社”、 “宁波市农机化学习园区”、“全国智能农机实验基地”、 “宁波市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浙江省农机示范合作社”、“全国农机示范合作社”、“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朱欢长本人也先后获得“鄞州双千工程示范户”、“科技示范户”等荣誉。2012年,宁波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成立,因鄞州区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自律,被推介为常务理事单位。

随着合作社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效益也不断提高,合作社成员也不断增加。截止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共有52户,拥有各类农田作业机械125台套,烘干机7台,80万元的稻谷深加工流水线一套,农机总原值达到了686万元,注册资金由成立初的10万元增到100万元,已具备为全镇28000亩土地及周边乡镇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的能力,其中2015年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达到5.3万亩次,经营收入达到了430万元。

作为理事长的朱欢长深感肩头担子重大,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虽然把机手和种粮大户都联合在一起,但是如何形成持续动力,实现资源的合理运作以及如何提高社员的经济效益等都是要注意的问题。常言道,“赚钱难分钱更难”,所以,合作社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理事长职权、理事会职权、监事会职权、监事长职权、成员权利义务、财务管理制度,有了以上的管理制度,8年来,合作社内部作业安排条理分明,而且无一起经济纠纷。

为了更加紧密地把农户联系起来形成合力,加强农业生产的作业能力,在朱欢长的组织下,联系了2位农机大户,聘请职工10名,于2014年6月成立了宁波市鄞州与时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朱欢长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为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兼营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加工,水稻、小麦、蔺草、水果、蔬菜的种植。2014年公司盈利达34万元。

如今朱欢长已经把根扎在鄞西这片沃土,把心埋在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里。

 

江苏省宝应县范水庆丰收割机跨区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必胜:

让“共产党员扬州麦客”品牌叫响全国

江苏省宝应县范水庆丰农机跨区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4月。通过多年的运作,规模日益壮大,效益稳步上升。目前,合作社成员从当初只有8名成员、8台收割机发展到现在的640人、186台(套),下设8个作业队。2014年,合作社收入近4153万元,纯收入达1653多万元,社员平均收入达15万元。合作社发展的背后始终站着一个人,他就是合作社理事长周必胜。

2006年4月,在有关部门指导下,由周必胜领头组建该合作社,经过民主选举,周必胜高票当选合作社理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名气也越来越响,作业区域扩大到重庆、河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福建、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2008年7月,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周必胜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合作社38名党员,人人都是红色品牌,在跨区作业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机作业的优越性,抢天时,战阴天,分秒必争,及时把农民朋友辛辛苦苦生产的粮食收割到手,确保颗粒归仓。现在农民朋友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共产党员扬州麦客”。

党员就要做好模范示范作用。为此,周必胜在合作社党支部中,积极引导开展“争创党员先锋车”活动。有了合作社党支部这个家,农机手有了荣誉感,哪怕远在千里之外也不忘过党组织生活,遇到残疾、五保农户,还免费收割运送到家。如今的庆丰合作社,规模大、牌子响、实力强。在跨区作业过程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各种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社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坚持“服务+质量+扶持”的宗旨,遇到当地的五保户、困难户等弱势群体,在收费上更是坚持少收和免收。周必胜说:“我们这支队伍每辆车头上都挂着党旗,都是‘共产党员先锋车’,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扬州麦客’,从不干丢脸的事,真心服务客户,业务自然就会找上门。”

“在别人眼里,我们的事业像滚雪球一样,形成了规模效益。但作为农机手,其中的甘苦很少有人体味到。”周必胜说,别人创业,是办企业,当老板,他创业,是日晒风吹,吃尽苦头。每到夏收,他都要“脱胎换骨”一回,脸黑了,皮脱了,人一个月内要瘦掉十几斤。周必胜认为,苦是磨难,也是历练,更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几年来,周必胜先后获得“全国跨区作业能手”、“江苏省十佳跨区作业机手”、“宝应县十佳青年创业之星”、江苏省第四届“创业之星”、扬州市人大代表、宝应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合作社也被评为扬州市“四有”合作社、江苏省“明星合作社”、全国示范农机合作社等,备受农民的欢迎和领导的赞誉。

 

内蒙古扎赉特旗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文义:

从“门外汉”到“带头人”

他靠着自己勤劳能干,刻苦钻研农机知识,靠着执着追求,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从农业机械化的“门外汉”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从服务农业到经营农业,从普通的老百姓到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凭着农民的勤劳、朴实和热爱钻研、敢于创新的牛劲,他走出一条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多方合作共赢的成功之路。他就是内蒙古扎赉特旗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文义。

2012年,杜文义和村里几名农户成立了合作社,注册资金255.45万元,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是一家集农业机械服务、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新品种试种、秸秆颗粒饲料、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几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打造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发展定位,扎赉特旗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逐步建成了集观光观摩、试验示范于一体的农业生产观光基地。

目前,合作社有各类农业机械180余台套,种植的农作物从整地播种、插秧栽植、田间管理到秋季收割,全部采用农机作业,机械化率达到100%,降低了劳动成本,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合作社统一标识牌,统一制度上墙,有完整的财务收支制度。合作社采取“二次分红”(所谓“二次分红”即年初土地入股时可分得一次红,年底时根据合作社收益情况再分一次红)的方式,保障入社成员的经济收益,入社成员平均每亩可分得纯收益1500元左右,远远超过自己耕种所得。

为了提高信息化水平,合作社建设了物联网。物联网的建设实现了气象信息自动监测、作物病虫害智能化防治、土壤墒情全天候监控。农产品电子商务终端操作平台的建立不但实现了小产品与大市场的对接,也使农户与合作社、合作社与企业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技宝”的应用提升了农技推广的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快了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初步实现了用信息化引领和助推农业的现代化。

在致富的同时,杜文义不忘回报社会。他每月自掏腰包3000元捐给本村刚入学校的学生,解决他们的伙食费。为贫用户免费提供机械整地服务。夏季雨水大,义务修理砂石路,冬季道路积雪多,他总是第一时间清理,保证了老百姓的出行。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杜文义深知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状,也清楚地看到了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多次针对目前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向上级领导提出建设性、可行性意见,同时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坚持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不断推动农村深化改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更强农业、更美农村而不懈努力奋斗着。

 

吉林省公主岭市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耀辉:

立足全程农机化服务  助推合作社综合发展

薛耀辉是“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出来的吉林大学毕业生。2008年3月,凭着对农业的热爱和独有的胆识魄力,他正式登记注册成立吉林省公主岭市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7年的发展,合作社从建社初期只有7户成员、20万元的启动资金,一台收割机和一台拖拉机的情况下,发展到现在的登记注册47户成员,合作社的总资产3000万以上,拥有玉米收获机107台,各类型拖拉机34台,配套农具80套,小型运输车12台,农机维修及改装车间5900平方米,服务土地作业面积4200多公顷,办公楼5000多平方米,厂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目前合作社已经成为吉林省农机作业面积最大、服务最广泛的专业合作社。

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薛耀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根据农户不同需求,开展“土地粮食银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和以“全程服务式换取土地入股权”等多种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既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大型农机装备的作业效率,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有效扩大了服务规模,又解决了“谁来种地,谁来收粮”的问题。

2012年初薛耀辉理事长又构想了一幅这样的宏伟蓝图——以农机服务为导向,以玉米产业基地为基础,以养殖业为配套,让有机肥料回归土地打造立体循环产业链,形成一条龙服务。计划自主创建科技城,为玉米产业研发运转提供技术支持,建设生态村,打造特色旅游,增加创收点。合作社现已建成300吨烘干塔一台,现有的粮食存储中心和烘储中心预计可储粮7.8万吨,是吉林省粮食烘储重要项目之一,是国家农业规划设计院在吉林省唯一一家试点单位。烘储中心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合作社储粮难的问题,也为合作社实现粮食直收奠定了基础。玉米深加工生产线,可产玉米高筋粉、玉米速食米、玉米方便面等食品,这样大大提高玉米附加值,剩余辅料也可做饲料发展养殖业。利用玉米秸秆青储、黄储进行养殖,养息土地。

发展至今,该合作社不但成为公主岭市粮食生产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典范,也成了吉林省种粮农户和外国农场主前来学习考察的重要基地。目前,合作社已成为吉林大学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合作社还建成了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学校,农机作业手培训实践训练基地。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各类农机装备资源在粮食产业中的作用,在农业部门的引导下,2015年8月,由万欣专业合作社牵头,联合全市其他1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公主岭市亿欣众合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薛耀辉出任理事长。

辛勤自有收获,合作社相继被评为“吉林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部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薛耀辉相继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等荣誉称号。

 

北京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振启:

致富路是这样来的

金振启,现年59岁,高中文化,北京市顺义区李遂镇人,现任北京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北京市荣萍种植业合作社理事长、北京金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金振启积极响应国家“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号召,依托北京金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连市场”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本着取之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人生宗旨,带领村民以集资入股的形式,先后注册1600万元成立了北京市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注册1152万元成立了北京市荣萍种植业合作社,走上了“一企+两社”合作共赢的致富路。特别是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农机专业合作社中的标杆,积极开展综合作业服务、承接土地流转、延伸农业产业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金振启理事长脚踏实地的努力,合作社获得了一系列殊荣,先后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6月,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起校社共建合作实训基地。

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北京市银行贴息贷款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下,发展至今已拥有各种农机具200余台(套),农机库棚6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达2454万元。拥有本镇及周边乡镇入社成员302人,辐射带动农民千余户,年经营收入突破3700万元。

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现代合作社制度实行理事长负总责,每位社员分工负责的方式,加强对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一是农业机械实行六统一管理办法,即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作业、统一收费、统一供油、统一核算。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与每位股东社员签订生产目标责任书,提高股东的责任意识,提高单机作业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建立健全合作社章程,制定了社员(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社员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等内部规章制度,由专人担任会计、出纳职务。合作社分别与区农机安全监理所、农机具驾驶人员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农机具安全作业。四是坚持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商议合作社运营的重大事宜。五是坚持财务公开透明,定期向社员(代表)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社员(代表)的监督。

为了使合作社较快地发展,金振启带领合作社通过规模经营、试验示范、延伸产业链条、开展校社共建等多项措施,积极拓展涉农业务,使合作社专业服务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社员和农民不断分享合作社发展的收益,促进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收入水平。目前已与本市800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2万亩;与外省市区60名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5万亩,有效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实现了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户的增收。

 

四川省三台县大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福平:

探索运营新模式 破解种田老难题

四川省三台县大兴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8月。7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合作社社员已由成立之初的17户发展到310户,从业人员13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58台套;建有烘干库房1100平方米,农机库棚1150平方米,资产总额达1000万元;具备年机耕3万亩、机播5万亩、机防4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3万亩、油菜全程机械化服务0.3万亩的农机作业服务能力。自成立以来,已为15700户农户提供各类机械化作业服务,近5年累计作业面积达23万亩,实现服务总收入1842万元,利润175万元。就近安置剩余劳动力700余人次,为农户节约资金200万元以上。合作社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理事长刘福平的领导。

2008年8月,刘福平联合当地17个农机大户,把农业机械、技术和资金进行了整合,按照自愿、平等、民主、互利原则,以自有资金和农业机械入社,组成集机耕、机播、机收、植保、运输、维修等为一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服务经营性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经工商、税务等部门登记注册后,正式挂牌成立,是三台县成立的第一个资产上100万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为了确保合作社正常运转并强劲发展,理事长刘福平带领理事会在加大宣传、加强培训、创新模式、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对农机作业服务内容、质量、效率、收费标准、成本和效益比较等进行广泛宣传。在农闲时节,农机人员深入村社和农户,搞好服务宣传,争取新用户和新订单。刘福平还邀请农机、农技专家到合作社授课,开设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和农机作业及维修保养技术培训课程,积极创建“平安农机示范社”;组织技术骨干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农机专合社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水稻机械化插秧、玉米、小麦直播等先进适用机具和技术。

刘福平集思广益,不断探索运营服务新模式,逐渐形成“全托”、“半托”、“单项委托”三种服务模式和统一作业合同、统一作业标准、统一农机调度、统一油料供应、统一财务结算的“五统一”经营模式。在他的带动下,农机合作社完美解决了当前形势下“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的问题。7年来,合作社除从事传统的机耕、机收、运输等农机服务外,已扩展到机播、植保、维修、粮食烘干等经营服务。合作社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先后高质量完成了2013年四川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营销体系建设项目、四川省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合作社建设项目、2014年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规范化平安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

刘福平本人从2004年至今,一直担任三台县人大代表,其合作社先后荣获“县农村优秀专合经济组织”、“三农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2012年被评为全国农机示范合作社。

 

上海嘉定民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建其:

在农机化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沈建其,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上海嘉定民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2年9月5日,他凭借着对农业的真挚热情、独特胆识和先进理念,牵头成立了上海嘉定民欣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2名,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农机服务场所近2000平方米。合作社主要从事农机作业、配件供应、维修服务、农机培训等服务工作。合作社成立以来,沈建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以及促进了先进技术应用。合作社拥有大中型农机具68台,配套农业机械130余台,年作业服务面积达12000亩,位居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前列。

沈建其十分注重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他主动与社员沟通协作,共同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和规章制度。在合作社内部运行管理中,实行了“四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调度、统一作业、统一维修、统一收费”,有效降低了生产作业成本,提高了农机服务效率。在全区推行“订单式作业”,有效地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

为了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沈建其在全区首创并推行了连续作业法,即边收割、边翻耕、边上水,有效遏制了秸秆露天焚烧,加快了秸秆腐烂,提高了播种质量和速度;为了积极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他带领农机手从收割、运粮、翻耕、育插秧到收割,全程实行“一条龙”服务;为了示范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他积极推广运用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和小麦机械条播,体现省工、省时、省力等优势,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

为了解决农机维修难的问题,沈建其充分依靠合作社现有的管理团队和专业维修队伍,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2014年建成了上海市二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点,实现了“维修、培训、销售”三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定位,为全区农业机械作业服务保驾护航。二级维修点运行以来,其年维修能力已翻一番,维修覆盖面达到全区农机总量的50%。

沈建其积极发挥合作社自身优势,在市、区两级农机管理部门的支持下,2012年建成了嘉定区唯一一所“教、学、练、做”一体化的农机驾校培训基地。合作社为全区累计举办16期次多类型、多层次的农机培训班,共培训科技推广人员、农机驾驶员、农机维修及职业技能等级工等农机服务操作人员1200人次。合作社在获得了“2012年度上海市农机驾驶培训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市级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等荣誉称号。

作为民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和现代农业的实践者,沈建其带领合作社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逐渐步入了农业机械化种植、规模化作业、专业化服务无缝对接的良性发展轨道,在农机化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新全:

勇于创新 探索农村发展新出路

唐新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崔家乡高泽村委秦家自然村人,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9年开始从事粮食规模生产。由于业绩优异,多次荣获国务院、自治区及桂林市等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国务院“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的称号,2011年荣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发展钱粮双增标兵农户”和“农村科学致富科学种植模范”,2011-2013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种粮大户”的称号等。

近些年来,唐新全发现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年轻人少有种田热情,村里的田地大多依靠50岁以上老人和留守妇女在耕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因此,他意识到今后农村必然需要一批不同于祖辈的新型农民。2009年,他把村里农民弃耕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土地流转方式,聚集起50亩田,办起了家庭农场。他主动向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能手学习和请教种植技术,逐步掌握了现代水稻种植技术,当年种植水稻纯收入就达到了5万余元。四年来,粮食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600亩以上,从事水稻、马铃薯、甜玉米等粮食生产,并成功掌握了“超级稻+秋马铃薯”、“超级稻+免耕甜玉米”高效种植模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对于利润微薄的粮食种植来说,如果不能更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将无以为继。此时的他,自然地将眼光投向了高效现代农业机械,主动与农机部门联系,带领周围村镇的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于2013年底成立了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价值150多万元的农机装备,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台,大中型收割机6台,乘坐式插秧机7台,手扶式插秧机4台,其他农业机械23台。2014年,合作社承担了广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建成了一个面积8000多平米的具有工厂化育秧、粮食烘干及产品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固定资产增加至560万元,农机具总台数增加至75台(其中大中型53台),实现了水稻生产耕、种、收、烘干、加工等主要环节的机械化。

唐新全带领的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已建成的水稻全程机械化基地,为农户提供代耕、代育、代插、代收、代烘干等水稻种植一体化的社会化服务,取得了成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4、2015年全年分别为周边4000多户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面积6000多亩。特别是在提供工厂化育秧服务方面,探索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育秧测土配方,山坡土+食用菌废料+壮秧剂,农机农艺融合,较好解决了工厂化育秧取土难问题,成为全市乃至全区工厂化育秧学习的样板。

唐新全勤奋努力,为人正直、和善,在平日及生产经营中,始终遵纪守法、恪守信用。对村里的困难群众,总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没流转土地的农户和周边村农户,在粮种和肥料采购、生产管理等方面遇到困难的一样给予帮助。村里修路、修渠等公益事务,他都积极捐助。良好的信誉和品德,极大地助推了规模生产的顺利开展。多年来与村里群众保持良好关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唐新全当代扎根土地的新型农民,是当地农民勤劳致富的领头人,是广西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典范。

 

辽宁康平县汇老农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亚杰:

与农户抱团合作 实现增产增收

2010年底,孟亚杰成立了辽宁省汇老农人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固定员工13人,下设销售部、财会部、农机部、发货部、综合办公室。作为合作社理事长,孟亚杰秉承“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理念,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3年以来,汇老农人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扶贫龙头企业”、“‘两新组织’先进单位”、“全国五十佳合作社”等称号,孟亚杰也获得了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自汇老农人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孟亚杰就率领社员通过将良种、优肥、好药、先进耕作技术融为一体,改变康平农业生产现状。2011年孟亚杰了解到,吉林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免耕播种机可以在秸秆还田的条件下进行免耕播种,于是,合作社一次性购买了4台。当年,合作社就为农户提供种子、肥料,实现了全县97农户的2000亩耕地播种,保苗率达到了90%以上,对比增产18%,合作社也获得了可观的效益,当年就收回了购机成本。近年来,合作社统一购进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放心农资,受到了一致好评。同时,结合康平地区十年九春旱的实际情况,合作社购买的指夹式免耕播种机在本地区发挥了巨大作用,得到了农民的信赖,连续几年合作社利润水平不断提高,经营规模也不断壮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显示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将成为下一阶段的主旋律,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汇老农人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利用国家的好政策,增加农业装备投入、延伸服务环节、扩大作业面积,不断扩大全程机械化链条。同时,还将吸收更多农户入社,整合零散土地实现集约生产,并共享先进科技,共享经济效益。在作业环节,合作社将由免耕播种、高车喷药延伸到收割、土地深松;生产资料及农产品供销由良种、优肥、好药延伸到粮食销售、粮食深加工。另外,该合作社力争将经营土地面积力达到10万亩,机械化作业面积扩大到8万亩;在子乡柳树屯等2个乡镇搞股份制试点工作,让农民把承包地交给合作社经营。随着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合作社还将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从而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为了进一步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合作社提出让农民加入合作社后,利益按四六分成,农民得六,合作社得四。今年,该合作社已与农民签订了2987份入股合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农机生产,提高机具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让农民从中直接受益。合作社争取在未来的几年里,采取以土地托管、土地流转、代耕代收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提升农机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湖南省常德市登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建国:

夯实基础 争做划时代的的新农民

李建国,男,现年56岁,高中文化,现任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登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该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4月,以全程水稻生产机械化为主,同时还兼有农机化服务如机耕平整、水稻机插、收割、运输、植保、机修等项目。2015年流转土地1200余亩,农机化服务面积达3000亩以上。今年年产值已达1500万元,纯利200万元左右。2014年按百千万工程政策要求被湖南省政府、湖南省农机局评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015年被常德市农机局评为机插秧项目先进单位。

多年来,李建国积极响应各级政府号召,流转周边村组的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依靠科技种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截至2015年11月,合作社投入资金近300万元,累积购置农机具22台套,修建粮食仓储面积550平方米、肥料等物资仓储100平方米、烘干机库房350平方米、办公及培训用房200平方米、水泥晒坪3500平方米。能满足3000亩水田的机械作业、稻谷烘干、仓储等需要。

合作社以水稻机插秧和粮食烘干两项主营业务为发展方向,做有特色的农机合作社。为此,合作社购置了6台高速插秧机,开始了机插秧服务,为周边农户的早、晚稻,一季稻进行服务。合作社共实行机插800余亩,每亩增产200多斤,实行机插的水田平均亩产要高出撒播230元。2016年,合作社仍将加大投入购进新的插秧机设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建立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育秧工厂,为全区各合作社、大户、周边农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建成鼎城区第一家突出机插秧专业农机服务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拥有3台套专业粮食烘干机,日烘干量为150吨,可以解决近2万亩水稻晒粮难的问题,确保了粮食生产的安全。2015年年底,登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服务面积将达到3000余亩。

从2015年开始,合作社将成员素质的提升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严格农机合作社的日常管理,通过学习培训,专业知识授课等方式提升农机合作社成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机手业务学习和培训,实行操作技能大比拼活动,积极引进新农机、新技术,全面提升农机合作社的服务水平,赢得广大服务对象良好的口碑。

合作社计划立足本地实际,稳步推进粮食规模经营。到2020年,流转水田面积达到3000亩,双季稻复种面积达到170%以上,机耕、机插、机收、烘干等机械作业率达100%,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95%以上,稻谷平均亩产高出周边农户5%以上,年获利80万元以上。同时,充分发挥自己设备优势、经营网络优势、资金技术优势,积极为社员和周边农户提供农资供应、生产作业、产品销售等全程全方位服务,带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登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还很小,但合作社全体成员都信心百倍,乘着各级政府对农业大力扶持的东风,积极提升合作社自身水平,全面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打造登丰服务特色品牌,将登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为常德市乃至湖南省首屈一指的专业农机合作社。

 

黑龙江省绥化农垦高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海滨:

专业合作共致富 多措并举谋发展

郑海滨,现任黑龙江省绥化农垦高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9年,郑海滨积极响应国家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号召,本着取之社会、奉献社会的人生宗旨,组织成立了绥化农垦高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本着“创一流队伍、创一流服务、互信互利共赢、实现高新卓越”的理念,紧紧围绕 “推进精确农业、发展现代化大农机、服务新垦区、建设和谐新农村”这个中心,以“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农机服务宗旨,积极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上规模、上效益。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省农机局(办)授予 “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于2009年8月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10万元,共有社员232人(其中核心社员53人)。合作社成立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达到2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26000平方米,建成各种库房68间、 1037平方米的农机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办公楼1座。拥有100马力以上大型农业动力机械162台套,总动力达到1.41万千瓦,各种配套农具730余套;并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组建了多媒体教室,完善了办公设施。合作社先后建立健全了合作社章程,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社务公开制度、议事决策记录制度等内部规章制度。

郑海滨为加速合作社发展,增加社员收入,他积极与周边乡镇联系,组织社员外出开展跨区作业,近两年累计完成农机三代作业量260多万亩,增加效益1300多万元;在农业生产各个阶段和冬闲时期开展现场会和培训班对社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社员的综合素质,合作社成立以来累计培训社员1300多人次。在农机服务过程中,他坚持采取“订单作业”形式,安排专人到周边乡镇进行广泛联系,协调好村、镇,组织统一收缴机械作业费,由农机合作社统一与农机户结算。既保护了有机户的利益,又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树立良好作业质量信誉,调动了有机户和农民区域协作的积极性。同时,他还组织社员收集和发布农机跨区作业的道路交通、天气、作业地号基本情况等有关信息,加强各社员之间的联系,互通信息,互相帮助。为保证作业中消耗最多的柴油的供应,保质、保量、及时的配送,他组织了两台加油车,并与中石油农场加油站协商,直接在其储备库中调运。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构建了服务范围覆盖嘉荫县各乡镇的“跨区作业网络”。

为了使合作社较快地发展,郑海滨带领合作社进行土地规模经营。从2010年开始,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起高标准的示范基地,运用新技术、新装备进行“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和“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轮作种植。截至目前,合作社先后依法流转土地2多亩,2015年大豆产量达到375斤/亩,玉米1500斤/亩,为社员增加收入180多万元,带动周边2000余户农民致富。

在郑海滨的带领下绥化农垦高新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了生产经营规模化、制度管理规范化、农机作业标准化。对农场农机更新换代、技术推广应用,农机标准化主要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云南省峨山县坡拉坡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兴锋:

回乡种经济作物,带领乡亲共走富裕路

李兴锋,男,彝族,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人,1996年高中毕业后在外地打工,2005年回家务农,2007年担任塔冲村委会主任,2009年成立了云南省峨山县坡拉坡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理事长。2012年担任“峨山县众鑫烤烟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法人,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值得称赞。

在李兴锋的带领下,合作社以长期跟红塔集团烟草基地开展机耕作业服务的良好基础,建立以“红塔集团玉溪庄园”为核心的机耕作业服务品牌,辐射乡镇、整个峨山县甚至玉溪的烤烟种植机械化作业服务,减轻烟草种植劳动力强度,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带动农民一齐致富,仅坡拉坡乡的机手和农民成员数量就超过300人。

合作社在生产经营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当地烟草、农业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全面、全程机械化服务,得到了省、市、县农机、烟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帮助,共享受扶持资金2096万余元,分别是:2012年云南省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万元,用于购买大拖拉机;2014年云南省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万元,用于购买收谷机;2014年云南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烟草农业机械采购项目》资金960万元,用于购置农机;2015年年云南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产物资采购项目》资金1020万元,用于购置烟叶烘烤所需的烟夹;2015年得到了中央购机补贴资金56万元,用于买农机。目前,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播种机、苗盘清洗机、微耕起垄机、悬挂式起垄机、自走式覆膜机、自走式移栽机、中耕培土机、烟叶回潮机、悬挂式多功能机、自走式多功能机、轮式拖拉机、铧式犁、旋耕机、收割机等,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0台,当地土壤适合福田雷沃拖拉机,是福田雷沃拖拉机的忠实用户。

李兴锋带领社员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采取农民冬季闲置地免种加春耕免费的方法,将冬季免费种植的荞麦作为酒原料,结合家传的酒业基础,发展酒产业,并结合红塔集团作品牌,成为农机合作社创新发展的典范。合作社每年的作业完成情况12万亩,其中5.4万亩的农田机耕、机耙、起垄的作业,5000亩的玉米机收作业,1万亩的水稻机收作业,2万亩的油菜机收作业,在辖区承担3万亩的烤烟地机耕、机耙、起垄、育苗、中耕管理、植保、烘烤、烟叶收购、物资运输,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对烟农的技术培训和信息交流服务,服务农户数量1.5万户,2013年经营收入571.45万元。

合作社坚定地走规范发展之路。目前拥有固定办公场所250平方米,办公室设在乡镇政府办公楼,与政府和农业农机部门配合紧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财务管理规范。积极承担部门推广工作,每年有效组织机耕作业现场会、玉米收割机现场会、中耕培土现场会、机收油菜现场和机耕安全培训会;机耕、机耙、起垄培训会等,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成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学员参观考察示范点。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新联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顾春妹:

“3+X”促进农业新发展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新联粮油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00万元,由嘉兴市新埭镇9个村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社员656户,核心社员168名。其中单位入社的8个、农民社员个人入社的145名、农业技术人员入社的15名。合作社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推荐产生31位社员代表,并且设立了合作社理事会与监事会,分别有理事会7人与监事会3人组成。合作社为区域内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主要开展机械化育插秧、统防统治、机械收获、机械烘干、碾米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拥有自己经营的1500亩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展示示范。

合作社目前固定资产1561万元。建有农业公共服务中心1330平方米、水稻智能化育秧中心200平方米、育秧钢管大棚5000平方米、50吨烘干中心664平方米及水泥场地1522平方米。共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58台套,设备原值493万元。其中高速乘坐式插秧机20台、10T烘干机5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平田机械等)6台套、碾米加工设备一套、精量穴直播机械2台、稻草捆扎机2台、育秧流水线3套、植保机械23台,行走式植保机1台,水稻大型平耕机1台等。

合作社建立以村集体为主体的公益性服务机制,由新埭镇9个村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建设一幢1330平方米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区域内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供“3+X”农业综合服务,同时建设水稻育插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农机作业服务中心、农机维修中心和1500亩粮油技术示范基地等“四中心一基地”,为区域内农户提供各类农机化作业服务。区域内工厂化育供秧能力达到100%,农机社会化服务率达85%以上。

合作社董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等内部管理制度健全,9个村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协同管理;同时成立统防统治服务队、农机作业服务队、技术服务队和生产经营小组等服务队伍,落实目标,责任到人;9个村经济合作社27名社务监督小组人员组成服务监督小组,维护农民权益,规范服务行为。

合作社提供“菜单式”的社会化服务。通过制定相应农机作业技术流程图和技术要点,公开服务承诺、服务项目、服务收费及服务监督,为农户提供水稻耕作、机械化育插秧、统防统治、机械收获、机械烘干、碾米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通过合作社有效服务,带动了区域内农机化服务综合水平的提高。2014年为区域内2万亩农田开展机耕、机插、机械统防统治、机收等全程农机化作业,总作业面积达到3.5万亩,机械烘干粮食3000余吨,经营收入超过200万元。

目前平湖新联粮油专业合作社已经获得加兴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浙江省示范性植保服务组织、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基地获得稻谷无公害基地。

 

重庆市潼南县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伟:

改土平坡,发展丘陵机械化

陈伟,重庆市潼南县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自1990年进入四川省绵阳市工程机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机械专业以来,就与机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于1998年牵头成立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互助组织,发展合作社成员数百人,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农业生产队伍。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让当地百姓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农业生产,由陈伟领头,于2012年正式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各类生产环节的技术人员,让他们熟练掌握机械化生产技术,利用自身的技术资源,通过设备、技术入股分红的形式组建了一支有技术、有机械、有资金的农机作业服务队伍。合作社对人员职责作了科学合理分配,建立了作业及财务管理制度,租赁机棚1000平方米。他把零散的农机户有意识地组建成一支合作社队伍,充分利用机器的闲置期与丘陵地带的种植业主联系,改土平坡,探索丘陵地带种植作物的机械使用程度,把农机化水平深入到极致。将秸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机械使用技术用到了坡地上。同时,拓展业务范围并延伸到了周边区县。

在陈伟的带领下,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上墙,并建立了规范的项目补助机具管理使用办法,在经营管理上大胆探索和创新,合作社成员实行机械入股、根据作业量进行估量分红,既鼓励合作社成员多购设备入股,又激励成员多劳多得。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当地的农业机械化率提高了5-10个百分点,为推动各镇乃至全区农机化发展起到了率先模范作用。在具体的运行管理中,合作社以人为本,发挥农机合作社的最大功效,改变传统耕作观念,实现业主和农机经营都 “双嬴”,推动现代农业农机化发展。近几年,合作社不断拓展辐射区域,增强示范效应。通过示范合作社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合作社高效运行的新路子。

该合作社主要服务于潼南、绵阳、遂宁、成都、安岳、内江等地。在当地主要开展机械化耕地、松地,水稻、油菜等作物的机械化耕地。特别是今年,合作社首次将机械化深松深入到了经果林、洋姜等旱地作物。合作社培训了大批熟练使用各类农机具的机手,带领周边百姓走规模化、科技化、机械化的致富路。围绕增产增效的目标,通过提升土壤肥力及抗旱保墒,领导成员们探索了深松、秸杆粉碎还田、除草等作业服务,通过外出参加农机展览会学习,增加成员的眼界,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和社员对合作社的向心力。仅2015 年机械化作业达50000亩以上,在除草、深松、耕作、种植、收获等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年收入就达600余万元,实现了业主和农机经营“双嬴”,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农机化发展。

 

青海省北山兴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世荣:

创新土地集约模式 让农户不犯愁

从2008年到2015年,理事长吴世荣带领着青海省北山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土地集约化经营试点工作,在这七年中,合作社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农业打破了30年来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实现了大地连片规模经营,带动农户从原来77户360人,发展到2015年的7个行政村的17个生产合作社1.3万亩土地和周边6000亩土地的机械集约,涉及农户1678户5048人,土地托管面积累计达到12.7万亩,有利地推动了规模化发展,提高了本地区农机化水平。

近年来,合作社积极推广新型耕作技术,并购置大型拖拉机14台、大型收割机14台、各类农机具92台(套)。同时,还率先成立了3万亩“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对照试验田。

在政府“加快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政策的号召下,合作社以农业生产要素整合为重点,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为核心,引导农户大力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积极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企业化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因地制宜的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土地流转经营工作。合作社在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翻、耱、耙、镇、收割”五道工序收费标准比单散种植农户的机械作业费可降低成本19—26元/亩;减少了人工收割、打碾环节,每亩可增产5—10公斤。为了提高农户积极性,合作社的机械作业费采用“先垫后还”的方式,到秋后农民卖了粮油,再归还合作社土地作业费用。            

通过几年的土地集约工作实践,在与群众的接触和磨合过程中,形成了土地租赁和机械集约服务两种土地集约模式。

另外,为了推动和促进无公害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为农牧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吴世荣于2012年至2015年建成了年产一万吨的生物有机肥料厂,吸纳了40余名闲散劳力到合作社就业,并在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上狠下功夫,促进生物有机肥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搏击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北山兴源农机服务合作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15年底,合作社总资产达到了800余万元,年产值达300余万元。吴世荣也被评为优秀党员、青海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吴世荣对社会公益事业也坚持不懈,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他总是积极主动捐款捐物,个人累计资助达5000元。

 



http://farm.00-net.com/jx/1/2015-12-14/234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