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淮安跨区作业组织创新入围创新项目决赛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2-01  互联网

杨雪 范云兵

江苏省淮安市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创新项目,在政府工作创新项目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杀入决赛”。据悉,淮安市政府举办的政府工作创新项目比赛,将于2008年1月27日从130个项目中评出36个等级奖项,奖金最高可达10万元。淮安市农机局此次入围决赛,成绩来之不易。

提起这次比赛,淮安市农机局局长庄德勤显得信心十足:“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创新,全年组织1.1万台农机跨区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以上,经济效益达2.72亿元,在作业收入普遍下降的市场形势下,实现了跨区作业收入同比略有上升,估计得奖不成问题。”

组织形式创新促进劳动力转移

近年来,由于稻麦联合收割机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相对饱和的情况,加上柴油涨价等因素,导致单机作业面积逐渐下滑,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面对诸多不利因素,淮安市农机局高度重视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工作,把组织好跨区作业作为为农民、机手办实事的主要内容来抓,及时转变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努力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淮安市农机局通过组建作业协会来构建适应市场的组织化网络,即由市农机作业协会、县(区)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作业队和农机户分层组成的网络,农机作业协会和经纪人成为联系市场与机手的纽带,农机管理部门逐步淡出跨区作业具体经营行为。

“其实我们把经纪人引入到跨区作业中来,还是借鉴了《中国农机化导报》介绍的先进经验呢。目前,我们市已经有8个农机作业协会和31个农民经纪人。作业协会和经纪人直接参与考察作业市场,改变了以往由县局单一考察的局面,他们与跨区作业目的地签订作业合同,然后带领机手进行跨区作业。这样,就增强了农机跨区作业的市场性,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庄德勤局长说。

组织结构创新灵活面对市场竞争

有了先进的组织形式,还要有优化的组织结构和先进的工作方法。据庄局长介绍,淮安市农机局为适应市场的新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编队,积极调整作业队规模,将传统单一的“大组织,大规模”编队模式(由50-100台机械组成)向“中小组织”编队模式(由10-40台机械组成)转化。经过合理整编,缩小每一支作业队的规模,充分发挥船小好掉头的市场优势,远近结合,精简作业线路,突出快、灵、准的特色,以灵活机动的组织结构形式应对市场的竞争。“全市夏秋两季以乡(镇)、村、大户为单位,共组建跨区作业队656个,涟水县保滩镇洪荡村的姜巨林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夏季在县农机作业协会的组织下,他带领由20台收割机组成的作业队到常熟、泰兴、连云港等地作业,作业面积达2万亩,收入80多万元。”淮安市农机局管理处的王士刚说。

服务内容创新是机手利益的保障

庄德勤局长说:“我们在服务跨出机手的同时,对跨进淮安市作业的机手也努力提供优质服务。”2007年“三夏”期间,淮安市除了在全市设立28个接待站为外地机手提供服务外,还适时发起召开由全市周边兄弟省、市农机监理人员参加的区域联动会议,达成为农机跨区作业的安全保驾护航的共识。全市农机作业协会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对辖区内的农机经销商、供油点、维修点统一登记,形成网络,向社会公布,供跨进淮安的作业队参考。

同时,淮安市农机局对跨区作业期间机手所投诉的问题做到专人负责,及时沟通化解矛盾,切实维护机手的正当权益,此举深得机手的欢迎和好评。在两季大忙期间,盱眙县由县局技术人员、生产厂家“三包”人员和经销商维修人员组成的维修服务指挥部,开设8部服务专线,组织50多人的维修队伍和12辆装着各种配件的服务车巡回在全县田间地头,一旦接到报修电话,指挥中心就会调动就近的服务队立即赶赴维修现场进行抢修。



http://farm.00-net.com/jx/1/2008-2-1/234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