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湖北125万农民喜圆“农机梦”

零零社区网友  2015-02-10  互联网

:刘烈辉 彭仪

2004年,国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11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春风吹遍荆楚大地。到2014年底,湖北省有125万农民享受购机补贴,圆了“农机梦”。“耕地不用牛”,挺直腰杆种水稻,最古老的梦想已变成现实。有人说,每个农民心中都有一个梦,钟石头夫妇、宋林、黎芬正是湖北百万追梦圆梦农民的代表。

“农机补贴是圆农机梦的政策,是致富的政策,是温暖人心的政策。”1月21日,湖北省云梦县胡金店镇新生村农机大户钟石头这样说道。钟石头和妻子腾彩霞一直做着“农机梦”,学习掌握了农机驾驶操作技术,想买机械,用机械种田,但资金缺乏。有了购机补贴后,钟石头利用三年时间先后购买了泰山牌25、35型和神牛牌35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套,中农机503型半喂入联合收割机1台,享受购机补贴近10万元。钟石头驾驶中农机503型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妻子腾彩霞开拖拉机,年收入10万元。他们就是最早靠农机补贴政策圆了“农机梦”,也是靠经营农机致富的农民夫妻。

随着农机作业收入的增加,他们又更新了机械,由前几年的中型农机更新为大马力、高性能的农机,相继购置了东方红牌大型轮式拖拉机、久保田牌收割机、玉米收割机,共44万元,享受补贴9.8万元。由于钟石头夫妻二人服务态度好、作业质量高,农机作业年收入也增加到20多万元。

2013年,钟石头发起成立了云梦县金辉农机合作社,网罗社员40多人,拥有机械60多台。就在去年,农机合作社以每年500元/亩的价格又流转土地2000多亩,今年,49岁的钟石头打算再添置1台拖拉机,将流转的农田使用机械插秧。11年来,钟石头从没有农机,到拥有农机,到发起成立农机合作社,对农机梦想坚持不懈,直到梦想成真。

而宋林则是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白水村的一位新农民。这位1980年出生的小伙,2004年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几次回乡省亲看到抛荒地成片,于是2008年,他毅然回到老家蕲春县青石镇白水村。通过调查、走访农户,他了解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农民种田急需机械;农业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农机化大有作为。宋林由此开始了“农机梦”的追寻。

2010年5月,宋林和3位农机大户创办了三和农机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三和农机合作社创办时入社社员102人,拥有各类农机110台,流转土地5880亩。2013年,中稻成熟后,没有晒场、无法烘干的问题,难住了这位年轻的理事长。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在省农业厅支持下,三和合作社获得了51万元的烘干设备项目,购置了台湾生产的三久牌烘干机2台,并享受购机补贴9万元。

宋林打算,2015年再建一个烘干仓储中心,建一个观光农业园,打造有机产品,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宋林说,干农机、搞农业,要脚踏实地,要讲效益,要让更多农民机手荷包鼓起来。

与他们不同,荆州市沙市区观音镇泗新村女村支部书记黎芳,15岁就开始下田插秧,连续插了21年,直到2009年当上村支书,因村务繁忙,才没有再下田插秧。“回想起从前,插一天秧腰疼得直不起来,头上烈日晒,地上热气蒸,还有蚂蝗吸腿上的血,回到家里,不吃也不喝,坐在屋檐下哭。可是腰疼也要忍受,季节不等人。”黎芳说。

黎芳当上村支书没时间插秧了,但村里的妇女仍是用手工插秧,特别是近几年村里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的是妇女儿童,妇女插秧和做农活的担子更重了。黎芳想,要是有一天用机械代替人工插秧该有多好,把更多的妇女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2012年2月,黎芳提议成立一个农机合作社,受到村支委及村民一致赞同。当时加入合作社的条件是,出钱的带1万元入社,有农机的出农机,有土地的出土地,供育秧做苗床。在2012年3月8日,荆州市红娘子农机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黎芳任理事长。

红娘子农机合作社拥有农机30多台,社员108人,其中年龄40多岁的妇女65人。考虑到妇女占社员人数的60%,因此取名为红娘子农机合作社。经过近3年发展,红娘子农机合作社已拥有农机51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11台(套),小型拖拉机24台,久保田牌、洋马牌乘坐式插秧机6台,手扶式插秧机4台,久保田牌联合收割机2台,播种机3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台,共享受农机补贴77万元。2014年,红娘子农机合作社除完成本村农田作业外,还帮助周边乡村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全年完成农作物耕播收农机作业面积2万多亩,社员人均纯收入达3.5万元。

“全村水稻、小麦、油菜的耕播收实现了机械化,再也不用下田插秧,弯腰收割了。这都归功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我们买得起、用得起农机。”黎芳说。

 



http://farm.00-net.com/jx/1/2015-2-10/23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