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机服务组织形式松散成为突出问题

零零社区网友  2006-12-06  互联网

杨 雪

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将受到深远的影响,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成为当前农机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江苏省作为我国农机大省强省,其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起步早、发展快,成绩也较为突出。目前,江苏农机管理部门正积极引导江苏农机服务组织朝“四有”(有良好机制、有较多机具、有服务规模、有综合效益)的方向发展。因此,江苏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也显得较为的规范。日前,本报借江苏省农机局举办“农机社会化服务实务培训班”之机,以参加此次培训的江苏各地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和农机大户为调查样本,针对目前农机服务组织现状,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问卷调查。虽然此次问卷调查规模较小,但其中反映中的问题却很具代表性,颇值得思考。

日前,本报针对农机服务组织现状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认为,目前,农机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中,组织形式松散问题较为突出,其比例达到了54%。另外,“效益低下”和“没有合法地位”成为紧随其后的两大问题。

此次调查问卷共14题,内容主要分为对目前农机服务组织基本情况的调查和对农机服务组织人员各类意愿及观点的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47份,回收有效问卷共35份。调查对象为江苏如皋、通州、扬州和江都等24个市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机插秧作业公司、机插秧服务队和农机作业服务队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的负责人等。

规模扩大 组织规范

渐成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特点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江苏农机服务组织50人以上的占到了54%,20—50人的农机服务组织占到了26%,也就是说20人以上规模的农机服务组织占到了80%的比例。可以看出,目前的农机服务组织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吸引了较多农机户的参与,农机作业服务已渐趋规模化。

从参加农机服务组织的年限来看,2004年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后,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调查数据显示,参加农机服务组织1年以下,1-3年,3-5年的比例分别是6%、29%和65%。2004年左右建成和加入农机服务组织的占到了绝大多数。可以表明,2004年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后,极大带动了农民购机热情,大量新购机具的农民为了避免经营风险都选择加入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其中一员。而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冀鲁豫苏皖五省跨区作业调研报告中显示的,从事跨区作业年限在2年以内和2至4年的占到总数的63%。由此不难看出,农机服务组织的兴起和跨区作业的大规模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近年来,农机服务组织的规范化发展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不遗余力的引导农机服务组织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理,使得农机服务组织从早期的自由松散发展,逐步走上了“懂政策、会经营”的道路。同时,对农机服务组织登记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35个农机服务组织中未登记的只有1个。到民政部门登记的为20个,占到了总数的57%。到工商部门登记的为10个,占29%。其他的占11%。

从参加农机服务组织的形式看,“带机入股”这种操作简单灵活的方式仍占了较大比例,达到36%。值得注意的是,资金入股也占到了18%,成为当前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一个方向。另外,同时以两种方式加入农机服务组织的也占有一定比例。农机服务组织内部利益联结机制也越加紧密。

在此次调查中显示,农机服务组织成员收入主要来源跨区作业仍占首位,其次分别是本地作业、股份分红、订单作业和农机维修。另外,选择“其他”的也占到一定比例,表明农机服务组织成员收入构成仍比较多元。

购机意愿强烈

农机服务组织将成重要购买群体

在此次受访的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中,表示有新增机具意愿的为33人,达到总数的94%。此项调查数据与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对冀鲁豫苏皖五省跨区作业机手的调研数据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中明确表示“肯定不购买”的人数占到了总数的60.59%,而明确表示“打算购买农机”的只占13.47%。

目前,单个农户投资经营农机受资金、效益等各种因素影响,继续扩大规模增加机具存在极大风险,因此,继续购机意愿不强。而新兴的农机服务组织,由于其规模化的经营方式、组织化的管理策略,决定其在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中有进一步增加机具、增强实力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今后的农机市场上,农机服务组织将成为一支重要的购买群体。

同时,调查显示,插秧机作为近年来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和作业市场增长的新亮点,其购买意愿非常强烈,远远高于其他各类机具。配套机具的购买意愿紧随其后,和大中型拖拉机分列第二、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部发出“小麦联合收割机市场预警”之后,加上今年“三夏”小麦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激烈,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购买意愿已较以往有所下降。但是,在江苏,联合收割机的新增意愿仍占一定比例。估计,水稻联合收割机将继小麦联合收割机之后,成为农机服务组织的购买重点。

内外两大问题

困扰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目前农机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多数农机组织负责人的选择以“组织形式松散”为主,可见在这些农机服务组织的负责人对当前农机服务组织的组织形式仍不太满意,而紧随其后的“效益低下”也可理解为“组织形式松散”带来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当前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势头,农民的参与意愿也很旺盛,但是农民服务组织还很难达到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那样,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决策机制。在农机服务组织内部还存在着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的区别,核心成员多为农机大户,机具数量较多,对外承揽业务,承担决策管理职能;而一般成员只是从合作社获得作业机会,获取相应的机具投资报酬和劳务报酬,不仅很少参与合作组织决策,而且也造成了合作组织难以做到盈余民主分配,利益联结机制松散。由此也导致了目前农机服务组织较之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效益低下、管理混乱等等诸多问题。

但是,在“农机服务组织采用何种分派方式更合理”的调查中,选择“按股分红”形式的占到了43%,而选择“盈余返还”和“记工支酬”的比例很接近,分别占28%和23%。可见,虽然目前国家倡导农民合作组织的非赢利性质和民主的盈余分配方式,但农机服务组织成员仍对“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最感兴趣。不过,按照当前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形势来看,以“盈余返还”和“记工支酬”相结合的方式可能会成为最主要也最恰当的收益分配方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影响农机服务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认为“缺少政策支持”的居首位,远远高于其他因素。当前,虽然诸多的国家支农惠农政策都有像合作组织倾斜的原则性意见,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合作组织获得的政策性支持较之一般农民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异。在农业机械化领域,反映强烈的就是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中,对农机服务组织的购机补贴数量仍然很少,购机补贴政策惠及的仍以一般农户为主。但是来自基层的声音反映,在获得补贴购买了农机具以后,从用得好、有效益来看,一般农户远远比不上农机服务组织。

有关人士指出,应该把购机补贴政策看作是一个过程,帮助农民选择好的机具并且买得起好机具,只是这个过程的开始,下一步应该更多的关注如何使补贴机具发挥更大作用的后续问题。



http://farm.00-net.com/jx/1/2006-12-6/23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