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从指挥千军万马到宏观管理服务

网友投稿  2007-06-18  互联网

孙红梅

5月31日,在河南信阳到漯河的路上,记者见到李明枝,这位几乎到河南跨区作业的机手们都知道甚至都认识的河南省农机局副局长,已经多天没回家了。自河南进入麦收时节,她已经去过焦作、济源、洛阳、驻马店、信阳。而接下来的计划是到漯河、周口,每到一个地市,她都会深入一两个县(区),走到田间地头,了解机收进度,查看机收质量,与机手交谈,帮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抢收抢种是三夏的特点,我下乡的主要目的,第一是看收割进度;第二是看机具分布是否合理充分;第三是看看机收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李明枝告诉记者,每年的这个时候,她都会奔波在各个全省跨区作业现场,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解决、协调出现的问题,也是为第二年的跨区作业积累经验。

过去 指挥千军万马

小麦跨区机收作业服务模式兴起于河南。直至今日,河南仍是每年小麦跨区作业的主战场。李明枝作为河南省农机局副局长,14年来一直主抓小麦的跨区作业。14年的风风雨雨,14年的亲历亲为,跨区作业在她的心中已如一个初长成的孩子,带着蓬勃的朝气,开始走向成熟。

李明枝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刚进行跨区作业的探索性实验时,由于当时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太少,河南一方面组织收割机进行省内跨市县区的易地作业,一方面又与山西、河北、安徽、内蒙等十余省开展协作,组织跨省区的农机作业。 

当时交通、通讯都不是很发达,为了搞好跨区作业,河南省农机局要到外省去引进收割机。有一年,200多名河北机手在漯河的临颍火车站集体阻挡一列火车不让发车,原因是当时他们的收割机是通过火车托运,因为是零担车,速度比较慢,耽误了时间,他们要求补偿。“我是凌晨2点接到的报告,急忙往事发地赶,等到了临颍,已是早晨4点多了。一个一个地劝,一个一个地往回拉。在当地政府及公安部门的帮助下,终于解决了问题。”李明枝说,“没办法,这是我们主动引机来收割小麦的,有什么事必须出面协调。”

当然,这是个极端的案例,但跨区作业刚开始的几年,因为机车数量少,供需矛盾突出,拦机、截机的事更是时常发生,“我们农机系统每到了这个季节就变成了救火员,不论白天夜晚,哪儿有事就直奔哪儿。”由于李明枝主抓这项工作,她常常会出现在现场,“人家大老远地来到河南也不容易呀,遇到问题我们尽量能给解决的要帮着解决。何况三夏抢收胜似救火,时间不等人。”

与李明枝交谈的过程中,她的手机经常收到各种短信,其中就有机手发来的,“做跨区作业时间长了,机手们大都知道或认识我,也都知道我的手机号。有什么事,他们会直接给我通电话或发短信发映,我就会通过当地政府或各有关部门帮他们解决。”

丰厚的利益回报,加上河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刺激了跨区机收服务市场,出现了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模式的雏形。1995年河南省联合收割机4952台,从省外引进数量2000余台,开始组织跨区机收,当年机收小麦面积576万亩。而从1996年开始,河南省的跨区作业进入到重点区域突破,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河南省的联合收割机出现超常规发展的局面。2000年全省联合收割机发展到2.69万台,年均增长88.6%,从省外引机数量达到1.8万台,联合收割面积增加到2300万亩。2001年开始进入到市场化运作,全面发展阶段,跨区作业步入了良性循环,形成了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过去省农机局就是个指挥所,我们指挥着千军万马,亲自参加机收会战。省农机局所有同志包括领导除了24小时值班的,都在麦收第一线。”

如今 通过中介和信息服务达到服务目的

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河南省的跨区作业模式开始发生变化。据李明枝介绍,今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达7656万亩,其中可机收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为此,三夏期间,全省组织10.5万台联合收割机作业,以确保小麦及时收获。而作为全省的农机管理部门,其管理模式和定位也在实践中开始转变。

“由于这几年河南的联合收割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省内的保有量已达到8万多台,过去因为机车少我们以引进为主,充分利用省外资源。2003年开始,我省自有机械增加很快,于是我们要求各地按需求量有计划引进外省机械,每年引进数量保持在2万台左右。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组织好省内联合收割机到省外作业,以保持跨区机收效益,保证其持续发展动力。在管理方面,过去我们农机部门组织跨区作业,直接参与机收会战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现在主要是靠中介服务组织、经纪人做好作业队的组建、作业合同的签订、解决作业纠纷,并为机手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参加我省小麦机收会战的联合收割机由过去的8000台发展到现在的10万台,如果再由农机部门亲自去组织、指挥、为每台机车进行服务,已经不现实了。加上近几年基层乡站机构改革,农机管理人员在减少,这种情况下,只有靠中介服务组织来做具体工作。”

李明枝介绍,现在的农机部门工作重点转向市场规范化管理,机车的调度主要是以信息服务为主要手段。农机部门工作前移,在年初各地将可机收的面积、本地机车情况、需要引进多少机车、大约何时收割、机收价格多少等内容进行汇总后,通过跨区作业直通车在全国进行发布,全国各地有意到河南参加机收的机手们根据这些信息,通过联系,签订机收合同。而要真正做好跨区作业工作却不是一个农机部门能胜任的,这既需要政府领导的支持,更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密切,“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做到了领导重视、各部门配合的和谐局面。”

今年从4月中旬开始,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多次研究、部署三夏工作。刘新民副省长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机收会战工作,协调有关事宜,落实保障措施。三夏期间,陈全国副书记、刘新民副省长还深入一线,对机收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各级政府都成立了小麦机收会战协调领导小组,各级农机部门成立了机械调度服务指挥中心,设立了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为全省小麦收获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

各相关部门也密切配合,公安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对小麦跨区机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增派警力加强麦收区县乡公路巡逻,对联合收割机转移的重点地区、重点路段进行布控,对数量较大、编队转移的联合收割机护送出境;交通部门提前对收割机通过的主要公路进行维护,对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指挥车、服务车继续实行免收过路、过桥费的优惠政策,为收割机开辟绿色通道;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则为今年三夏农用柴油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价格平稳,优惠价供应,并派出流动加油车,巡回服务于田间路边,提供便捷周到的油料供应。气象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等形式,将天气预报内容及时提供给农民和机手,方便抢收抢种。

在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短信服务,据李明枝介绍,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五类,第一类是全省整体麦收进度和当天主要麦收地区的收割进度和机车分布情况,每天定时发布一次;第二类是引导机车合理流动的机车调度信息,不定时发布;第三类是全省各主要麦收地市的常规天气预报,每天定时发布两次;第四类是省、市气象台制作并及时发布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第五类是省、市气象台为当地“三夏”服务制作的专题气象服务信息,不定时发布。这些信息内容的服务对象包括跨区机收作业队负责人(含省外在河南省从事机收的作业队)、市县两级直接负责跨区机收管理的农机系统工作人员和部分农机大户。而这些人的手机号码在4月25日三夏开始前就已由各地统计汇总后上报到省农机局管理处,由农机局管理处呈送到省华云气象短信平台,所有的信息内容都通过这一平台统一发布。

“比如,某地需要联合收割机,他只要将需要的数量、机收的面积、价格、机收的时间等信息通过省局发送出去,相关人员接到信息后,就会主动与他联系,一般几个小时机车就会到位。这样可以避免机手无目的地走空,通过信息调度机具,提高机具的使用率。”

在河南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每人手中都会拿到一本跨区作业读本,内容包括跨区作业的政策、规定,各地作业信息、联系方式等,机手可以据此确定方向。同时,还实行一机一卡一合同制度。每台联合收割机配备一张服务卡,服务卡的内容有当地农机部门、公安部门、交通部门、零配件供应、维修门市部和供油站等的电话,只要机手有需要,一个电话就会解决。

“比如加油,过去加油站也会送油到地头,但因为没有预约,油送过去时,机手不一定需要,但需要时又不一定在。现在机手自己预约送油时间,打个电话,加油站在20分钟内就能送到机手手中,这样就有的放矢了。”李明枝这样解释服务卡的好处,“去年农业部三夏督查组以外地机手的名义,还专门抽查我省焦作的星级联网维修配件电话预约送货服务承诺是否真实有效,按照服务卡的电话刚打过10分钟,配件就送到了现场。这件事,得到了农业部督查组的高度评价。”

据李明枝介绍,三夏期间,农机系统通过八项服务来达到服务基层、服务跨区作业的目的,即接待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帮扶服务、安全服务、技术服务、投诉服务、零配件供应服务。其中继续对军、烈、孤、寡、困以及在外务工家庭等实行“优先、优惠、优质”的“三优”帮扶服务;还组织包括农机管理部门、农机销售系统、机具厂家的技术和工作人员1.5万人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巡回指导服务、三包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构筑了三条技术供应服务保障线。

“通过中介组织及信息服务,我们不用亲自上阵,去指挥千军万马。特别是我们建立了日报告制,在机收期间,各地确定24小时值班电话,省局以‘三夏农机快报’的形式,每日上报农业部、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和省跨区作业领导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并向各省辖市农机部门通报,这样我们随时都会知道某个地市的机收进度、机收规模及机具的调度情况,完全能够掌控整个大局。”李明枝的话透着自信,更含着自豪。

下一步 转移工作重点由引进到输出

在河南,跨区作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作为组织跨区作业十余年的李明枝很自豪,但她现在又在考虑更深的问题。她告诉记者,由于国家对小麦跨区作业的重视,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之按市场化运作,利益驱动等因素,前几年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很快,机具相对饱和,去年以来,柴油又多次提价,机手作业的利润不再像几年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机手的积极性。河南近7000多万亩适合机收的小麦面积,仅河南本省就拥有8万多台联合收割机,尽管每年又从外省引进2万台,但随着机手收入的下降,外省机手考虑到成本,积极性会越来越小。同时,怎样提高本省的机械利用率也是一个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河南省农机局也已经开始进行研究并进行探索。首先,加大本省区域内的机械跨区作业力度,让北部、东部的收割机在三夏之初到西部、南部作业,西部、南部收割完毕,再调西部、南部的收割机到东部、北部作业,组织好省辖市之间的作业,本省收割机在整个三夏期间充分发挥作用。其次,加大本省农机出省作业的组织力度,充分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机手收入,提高农民经营农机的再发展能力。李明枝告诉记者,今年河南麦收结束后,将大力组织联合收割机出省作业。各地农机部门将抽调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全程随队服务,同时在省外设立跨区机收工作站,为机手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第三,拓展农机跨区作业领域,首先扩大水稻跨区机收规模,提高机收水平;其次还要逐步扩大跨区机耕、跨区机播、跨区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等作业领域,提高机械利用率,使农机成为农民有效的致富工具。

截至记者发稿时,河南省的麦收工作已圆满结束,据了解,今年该省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7088万亩,机收水平达93.8%。各级农机部门为机手解决各种救助和投诉11600次,仅省农机、气象两部门就为农民机手发送各类信息78万多条。目前,农机部门正组织本省的3.7万台联合收割机赴河北、山东、山西、天津、内蒙等地作业,预计将从省外获得7亿多元的收入。

 

 

 

 

 

 

 



http://farm.00-net.com/jx/1/2007-6-18/23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