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雷沃杯2014“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评选候选人事迹连载(一)

网友投稿  2014-11-18  互联网

河南长葛市实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仝明瑞:

走合作富民之路

2011年,仝明瑞带头成立了河南省长葛市实佳农机合作社,注册资金1080万元。经过3年的发展,合作社已走在了全市农机合作社的前列,成为农机化服务的领头羊。

经过几年的摸索,仝明瑞深知土地在农民心中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地推动土地流转,是他常常思考的问题。以前的“承包式”土地流转模式,由于受农民认知水平低、机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差、专业人才少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实现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实佳农机合作社坚持“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的经营原则,实行产权不变,经营种植模式不变,通过统一种植、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粮食储存和商品兑换,来为农户提供全托服务的“全托式土地流转模式”。同时,全托模式使合作社与农户享有平等的权力,解决了“承包式”土地流转模式前期投资费用大、农户与合作社不一条心、无法大规模发展的问题。

“全托式土地流转模式”依托专业化服务平台,扩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内涵,加速土地流转进程,加速种植集约化、机械化,实现土地流转双赢。随着合作社“全托式土地流转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完善,社员将直接享受到最大的分红利益。为了保证社员利益实现最大化,仝明瑞还将合作社经理、种植大户的收入分配采用利润提成制,将每位种植大户设为一个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分取一定比例的收入,利润中心的利润越多,种植大户分配收入越多,这一举措深受农户喜爱。

自成立了合作社,仝明瑞就谋划做大做强合作社。一方面,他在长葛南席镇、古桥镇、石象镇等五个乡镇实现订单作业18500亩,并通过托管服务为农户按市场价格优惠20%,节约近20万元。另一方面,订单小麦高于市场价10%,每亩按800斤产量,18500亩小麦7400吨,直接让农民受益将近150万元,所推广的订单小麦每亩增产100斤,每斤按1元计算,18500亩小麦共为农户增收180多万元。“在效益的带动下,周边5个乡镇13个村的村民共8000多户前来我社寻求技术辅导、种子和化肥,未来合作社将继续扩大规模、扩大服务面积,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收益,得到更大的实惠。”仝明瑞说。

另外,仝明瑞还带领社员与奇瑞集团合办了奇瑞农机特约服务站,聘请农机维修人员作为专职修理技师,并组织奇瑞厂家、农校专业讲师为100多名新型农民授课,传授先进的农机技术。合作社与供油商合作,加油服务到地头,这些措施有力支撑了合作社农机队的正常运营。目前,实佳农机服务已遍布古桥镇、南席镇全境,作业质量高,收费低,让利于民,大大提升了合作社影响力。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通过服务站为农户提供用粮食兑换优质米面油业务,方便了农民生活。今年上半年,合作社组织50家服务站对农户进行专访,所调查农户普遍反映公司提供粮食兑换商品质量好,而且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未来,合作社将以小麦、玉米种植,良种繁殖生产为基础,农机服务为龙头,农资、农技、信息服务相配套,实现集群型跨越式发展,通过模式创新战略、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农户亲近战略,努力将合作社打造成省内第一,国家一流农机合作社。”仝明瑞说。

 

吉林大安市农机综合服务合作社理事长石岩:

为农铺设致富“绿色通道”

短短5年间,从单一的烟叶机械种植综合服务社发展成拥有瓜菜、米业、农业机械综合服务组织,被评为吉林省五星级合作社,白城市先进合作社。这些发展的成果见证了吉林省大安市农机综合服务作业合作社理事长石岩的发展历程。

2009年,47岁的石岩从广州毅然回到家乡大安市创业,以一个创业者的果敢胆识和敏锐眼光,投资200余万元承包了土地撂荒、频临倒闭的安广镇机械林场二分场1500亩土地,创办了烟叶机械种植综合服务社,吸收当地32户村民入社。从此,他带领林场二分场下岗职工和入社村民走上了创业之路,历经5年的奋斗,创立的烟叶机械种植综合服务社走上了“社农双赢”之路。

按照此时石岩的经济收入,已无需再奔波劳碌,可他的创业步伐并没有止步。他常说:“我眼力所及,心中所想,都应该是家乡这片热土和周围的乡亲。为了他们,我要把合作社做强做大。”于是,他相继创办了瓜菜、米业综合服务社,农机综合服务社,实现了合作社的多元发展,并日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带动和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支重要力量。

事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石岩认为,只有夯实管理才有出路。农机综合服务社等4个专业合作组织,均有规范的章程和制度,以产权联结、内部积累、利益分配、风险调节为重点的内部运行机制以及规范的服务内容和标准,全力打造“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统分结合、多种经营”的管理模式。5年来,合作社没有向银行贷款、没有外欠债务、没有伸手要过政府补贴,全凭扎实管理来增加积累,提升实力。2013年,合作社被评为“吉林省五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白城市先进合作社”、“大安市模范合作社”。同时石岩本人也被大安市评为致富带头人。

为使专业合作社在服务中彰显优势,发挥作用,石岩把“情系农民、示范带动、引领帮扶、社农共赢”作为办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农民铺设增收致富的“绿色通道”。建社以来,他立行“一提升、二推进、三帮扶”发展方式,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增强发展合力。一方面,石岩根据农村实际,以“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机作业服务体系,组建了5支农机作业服务队,并对低保、孤寡、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免费作业服务。另一方面,针对农户分散育苗成本高、品质低的问题,由合作社对种植农户实行统一培育,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在集约化经营中,他又着手建立健全了信息化管理体系,实行“数据管理”,实现社农联网,以此推动生产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

建社以来,石岩不断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制定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中短期发展规划,并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在他的努力下,已建成了2个4公顷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中,他每年都会组织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进行集中技能培训,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实地帮扶指导,免费提供相关科技书刊和资料。

正是因为有石岩这样的好带头人,大安市农机综合服务社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健康发展。如今,为了家乡这片热土,为了乡亲增收致富,他依然执著地耕耘着、奉献着……

 

广西玉林市丰联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海彪:

科学管理创出大效益

2008年7月6日,在梁海彪心中永远难忘。这一天,他带领着部分农户正式成立了广西玉林市仁厚镇丰联农机专业合作社。本着为社员提供农机化作业服务、市场信息、技术辅导交流及培训为目地,引进和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机具,为农民提供农机修理、农机作业服务等。

合作社在理事长梁海彪的带领下,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项目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下,按照现代农业管理方式有序运行,先后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农业机械。社员从建社初期的12人发展到现在的109人,拥有大中型旋耕作业机40台、收割机6台、插秧机4台,资产总额达到1264万元。合作社不仅在规模上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年作业面积也从2万亩扩展到了5万亩,服务能力从单一的耕种作业发展到能提供集土地深松、育秧、机插、田间管理、机收、烘干等一条龙作业的多功能农机专业合作社。2013年,合作社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局列入省内农机合作社示范建设项目试点。

合作社能够稳步发展、持续运行、实现盈利,得益于梁海彪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方法,实行理事长负总责,每位股东分工负责的方式,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一方面,将农机实行六统一管理办法,即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作业、统一收费、统一供油、统一核算;另一方面,实行目标责任制,与每位股东签订生产目标责任书,提高股东的责任意识,提高单机作业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民主理财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由专人担任会计、出纳职务。合作社还与农机安全监理站、本社农机手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机具安全作业。合作社在定期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商议重大事宜的同时,定期向董事和股东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接受董事和股东的监督。

梁海彪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谋求全体社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以“立足大农机,发展大农业,服务新农村和农机工作为切入点”,积极把农机经营者有效地组织起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拥有者与使用者的紧密连接,扩大农机作业规模,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走合作经营之路,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上海市林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新官:

五落实”壮大合作社

2011年,55岁的冯新官牵头组建了上海林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万元,并任合作社理事长。经过三年的努力发展,合作社现已拥有大型拖拉机具63台(套),联合收割机22台(套),高速插秧机12台,其他各类农机具280台(套)。现在,合作社已有了集机库、维修、配件、培训、办公、集体活动室为一体的新综合基地。2013年合作社农机经营总收入达176万元,今年实现水稻机收面积16888.8亩,占全镇水稻面积的100%,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预计达260万元以上。

为促进合作社稳定发展,冯新官重点抓“五个”落实:员工岗位落实,工作方向明确;作业机械落实,不断添置新农机;作业指标落实,实行作业到村到户;员工保障落实,争取人人参加;建设资金落实,机库、维修车间、农机配件库、加油站、农机档案室、宣教室等配套用房俱全,配套资金落实。

为促进合作社优质服务,冯新官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章程》、《责任制落实情况汇总》、《农机具补贴管理手册》、《农机作业情况统计汇总》、《农机作业调度手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农机维修手册》、《合作社固定资产手册》等各项规章制度。推行订单作业,进行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实行一条龙的优质服务,提高了机具利用率。2013年,全镇有3498户农户成为该合作社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受益者。

为促进合作社安全发展,在冯新官的带领下,合作社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全部办证上牌,农机驾驶员持证上岗,农机具全部通过安全性能检验。为促进合作社科学发展,冯新官向社员和广大农民发布农机政策、技术要点和市场需求等信息,积极承担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培训任务,并引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率先成立了工厂化育秧中心,今年机械化育插秧面积10109.74亩,服务全镇农业生产。

通过多年努力,在冯新官带领下,合作社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实现了规模经营,还承担新农机、新技术演示、推广,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的集约化管理,农民的增产增收。

这一系列举措实施后,林生合作社有效地将农业机械从松散型、粗放型向技术密集型、专业型转变,有机地把人力、物力、资金、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整合,实现政府管理部门、农机手、农民之间共赢的良好格局,有力地推进了浦东新区现代农业和农机化的发展。

 

天津市富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福忠:

规范管理聚人心

当看到浑身汗水、刚从拖拉机驾驶室中走下来的已年过60岁的这位老机手时,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富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福忠。

王福忠1987年任村主任,1994年当选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并连任至今。在近三十年村务管理中,一直致力于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他敏锐地意识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统一经营是带领村民创收致富的好路子。于是在他的倡导下,村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并在征得全体村民一致认可和支持的基础上,2012年祥福园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富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合作社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村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份”的状态,真正做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全村340户农民自此开始享有稳定的分红收益,在他的带领下,共同走上了致富路。静海县富水农机合作社是天津市首家以村集体注资领办的农机合作社。

王福忠当选理事长后,将村务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充分运用于合作社管理中,在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健全组织机构,选用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参与合作社运行管理。为凝聚人心,他以规范财务管理为重点,强化合作社资源的使用、处置和经营收益分配。一方面,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均列入股权量化范围,实行同步量化,既盘活了村集体的全部资产,又保证了国家扶持资金让每个村民都受益。另一方面,对合作社资产的使用、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实行独立核算,避免了开支“混账、混用”的现象,确保账目清楚。此外,合作社的重大投资和重要活动,由全体社员进行表决,将权利交给村民自己,做到“复杂问题民主化、民主问题程序化”,保证了社员对本社生产经营活动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正是凭借着这样一套严谨可行的民主监督机制,合作社共同致富道路才越走越宽,他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理事长。

为把合作社办好,真正实现社员持续稳定增收,作为村支书、村主任、合作社理事长,他总是想在先、干在前,为了让村民不再惦记家里的地,安心外出打工,他提出,地里农活由理事会和村干部全程负责。每到农忙季节,村干部带头进地干农活,亲自驾机作业,人均为合作社义务劳动200天以上。“下地的是村干部、不下地的是村民”已成为该村的一道别样风景。

为使合作社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带领大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目前,合作社建起了加工厂,日加工能力达600—700斤,“福忠”牌袋装石磨面已经问世,开始向市场销售。同时,以面粉加工下脚料为原料的养殖场正在筹建中,油料加工厂的建设方案也纳入了理事会的议事日程。合作社在多种经营模式方面取得的突破,使合作社摆脱了只重作业服务、轻多种经营的被动局面,有效提升合作社经营效益。

王福忠带领村民积极探索致富路,深受村民的拥戴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近年来,他曾多次获得静海县委、县政府的嘉奖,先后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辽宁铁岭市曙光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立学:

社企合作打造辽宁第一社

座落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八面城镇大和村的曙光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由铁岭曙光建设集团总裁,县人大代表宋立学牵头领办的。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科技示范单位”,铁岭市政府授予“先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优秀示范社”和“十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铁岭市农业机械协会授予“常务理事单位”,昌图县农机局授予“先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称号。

自宋立学担任曙光建设集团总裁以来,经营有方、管理有道,逐年积累资金,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他将农民渴望致富和个人回报社会的愿望结合起来,决心走村企联建、社企联合的新路子。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按照“组织起来、兴村富民”的宗旨,将大和及毗邻的6个村分散的农民组织在一起,共同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一条“企业+行政村+合作社+农户”的集约经营新路子。

宋立学以社村合一、社企合作为抓手,在合作社构建种养相结合、产加销一体化的新格局,着力打造辽宁第一社。三年来,合作社总投资2亿元,新建了1000平方米办公楼,修建1.5公里农田机械作业砂石路,购置农机设备170台(套),购买大和中学校址存放农机设备,建设国家一级标准加油站等等,通过大量投入,合作社的实力壮大了,功能提升了,农民致富渠道也拓宽了。现在,曙光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创造了全省合作社十个第一。

合作社所取得的成绩与宋立学注重团队建设和科技创新分不开。为提升社员的综合素质,在县农机局的组织协调下,先后邀请省市县农业专家普及科技知识,实行农机与农艺结合,提升合作社科学化水平。同时,还加强与科研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实行强强联合,承担农业部的多个科研项目。在打造品牌上,合作社成功注册了“曙合”、“思糯”两个名牌商标,办理了糯玉米、马铃薯有机农产品认证,“天紫23”糯玉米已成功出口韩国。

为了保证农户利益,合作社规定,村民以土地入股,每亩土地为1股,每股按700元计算,集约土地3.1万亩,占股金的70%,农民真正成为合作社的大股东,使农民变股民。建设集团出资300万元,占股金30%,并负责合作社所需资金的筹措。合作社对社员实行“收入保底”政策,农民旱涝保收。另外,宋立学还积极争取上级农机部门支持,把经营的触角向合作社以外延伸,承担了八面城镇和吉林梨树县喇嘛店等地共12万亩耕地的机械化播种、管理和收获作业。今年,合作社实现机械化作业面积15万亩,推进了农机化的发展和规模化经营,拓宽了合作社的增收渠道,为社员带来了实惠。

在此基础上,宋立学将眼光放的更远,把目标定的更高,打算利用3—5年的时间,把八面城镇铁路以北7个行政村、41个自然屯、3900户、1.2万农民组织起来,把5.2万亩土地集约起来,建成“曙光农民社区”,并完善多功能的小城镇配套设施,取暖费、水费、物业费全部从合作社公积金中支付,让农民过上比城里人还好的生活,实现农村向社区的成功转变,农民向市民、向工人的华丽转身。

 



http://farm.00-net.com/jx/1/2014-11-18/23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