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雷沃杯2014“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评选候选人事迹连载(三)

网友投稿  2014-11-24  互联网

贵州省平塘县厚德农机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熊榜萍:

服务万家 带动万家 致富万家

熊榜萍,现任贵州省平塘县厚德农机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平塘县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平塘县牙舟镇场坝村村委会副主任。

十多年前,为了就近照顾生病的公公,熊榜萍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到贫困的农村。

平塘县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这种现实条件下,熊榜萍考虑再三,决定先从种养业做起。那时,22岁的她一口气养了600多只鸡和40多头猪,同时还种了十多亩烤烟。经过一年的发展,她发现,相较于养殖业,烤烟作为订单农业,收入相对稳定得多。于是,她选择以烤烟为方向,最终成为拥有400多亩烤烟的种烟大户。

2009年,细心的熊榜萍发现,种植烤烟的大户多了起来,使得农忙时劳力严重缺乏。为此,她萌生了成立专业合作社的想法。在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合作社于2011年9月在平塘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社员一致推选有胆有谋的熊榜萍为理事长。

熊榜萍任理事长以来,坚持以“服务烟农为己任”,以“生产在户、服务在社、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宗旨,以“服务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目标,全方位开展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业专业化服务。合作社成立以来,共向全县10个烤烟种植乡镇的1200余户烟农开展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成功实现“合作社盈利,社员增收,群众致富”的三赢局面。今年,合作社预计各项服务总收入1200余万元,纯收入100多万元,并通过开展专业化服务,为烟农亩均减少6个劳动日,降低了烟农种烟的劳动成本。

在熊榜萍看来,合作社要发展和壮大,关键在于社员的收入要增加,管理要民主,制度要健全。于是,在她的请求下,上级有关部门派专家进驻合作社进行指导,从规范制度入手,建立健全财务和内部管理相关制度。通过民主选举逐步调整健全领导班子,将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人选入理事会和监事会。在工作上,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每年都要与县烟草分公司、种烟农户签订专业化机耕服务协议,明确服务面积、质量和时间,争取烟草部门的补贴,降低对烟农的收费标准,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十年间,熊榜萍用勤劳与智慧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让她由一名普通的山妹子成长为名声在外的行业代表。2007年,熊榜萍被平塘县妇联授予“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2008年,被中共平塘县委、平塘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乡土人才”荣誉称号;2009年,被中共平塘县委、平塘县人民政府评为“十佳女能人”称号;2013年,被贵州省妇联授予“贵州省五一巾帼”。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元月,她所组建的平塘县厚德农机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在2013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她秉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被群众一致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依然可以选择不平凡的人生。

 

新疆昌吉市农之鑫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马建飞:

立足机采棉 延长产业链

2010年,由马建飞牵头成立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昌吉市农之鑫农机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一职。该合作社是以机采棉花种植生产管理和为机采棉花种植生产提供全方位农机化作业服务为主业,并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机采棉专业合作社。

目前,昌吉市农之鑫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拥有土地种植面积6万余亩;投资3300万元建成占地100亩的高标准农机大院已投入使用,可容纳40台大型采棉机、120台大中马力拖拉机和450台(套)各型农业机械的停放、保养、维护与维修;投资组建的农机作业远程管理信息平台也已投入使用,率先实现了农机作业远程网络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马建飞认识到,机采棉技术在新疆棉区发展前景广阔,他本着“服务农民、共谋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宗旨,实行四统一服务模式:一是统一栽培模式,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机采棉模式进行种植;二是统一培训,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兵团机采棉种植专家,农科院棉花专家对社员统一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种植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三是种子、农资统一采购,以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四是统一销售,由理事会负责采集有关市场信息,联系生产加工企业,对合作社采收的产品统一集中销售。

与此同时,马建飞还带领社员将优良的农机作业服务质量作为建设合作社的根本,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延长产业服务链条,增加合作社收入。2013年,合作社完成农机作业面积达18万亩,其中,机械化采收棉花6万亩,合作社经营收入达到1500万元。

马建飞深知,科学技术是提升现代农业经营水平的必由之路。合作社成立以来,在州农机局、州农机推广站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0期,培训人数达300人次。先后三次组织合作社成员赴石河子农八师147团学习机采棉种植技术和与机采棉相关的农机作业驾驶技术。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聘请农机专家小组,对农之鑫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经过三年的发展,合作社坚持走棉花农机农艺融合发展道路,机采棉种植、采棉机作业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农之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承担完成了农业部、自治区和自治州及园区机采棉高产攻关项目、机采棉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机采棉农机与农艺融合项目,并在昌吉市及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力推广并完成机械化化肥深施技术、精细耕整地技术、膜下灌溉节水技术、化控与植保技术、采收棉花技术、残膜回收技术、棉花机械化转运技术、机采棉机械化清理加工技术等技术组合,示范推广面积已从2011年的1.5万亩增加到2013年的10万亩以上。

面对未来,马建飞认为,应将合作社建设成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组建形式多样化、装备结构优质化、人员结构知识化的多功能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增加合作社收入渠道,为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积极贡献。

 

宁波市鄞州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欢长:

做给农民看 带着社员干

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万亩优质稻米基地,活跃着一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机服务组织——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而他们的带头人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朱欢长。

2008年,凭着对农机的热爱,朱欢长带领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成立了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以规范管理、规模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合作社先后获得“鄞州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宁波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宁波市平安农机合作社”、“宁波市农机化学习园区”、“全国智能农机实验基地”、“宁波市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省农机示范合作社”、“全国农机示范合作社”等荣誉,朱欢长本人也获得了“鄞州双千工程示范户”、“科技示范户”等称号。其中,2012年在宁波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成立时,因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自律与管理闻名,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被推介为理事单位。

朱欢长1988年开始务农,那时农机少,种田又苦又累,效益也不高,于是,他决心尝试规模化经营模式。1989年,他从古林镇茂新村承包了56亩土地,农忙时请小工帮忙,这一年扣除成本后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两倍,朱欢长尝到了甜头。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他拥有6台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在种好承包田的同时,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增加了收益,也由此成为鄞州区有名的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之一。

在规模经营模式取得成功后,朱欢长认识到,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关键在于农机化发展。面对农机范围广、种类多的情况,2008年5月,他联合12个农机大户,注册成立了宁波市鄞州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让农机服务有了更大的舞台。

2009年,正值早稻收割时节,连续28天的阴雨、大雨,古林镇1600亩早稻的80%都烂在田里,农民遭到严重损失。灾害过后,应合作社社员和广大农户的要求,在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征用了7.2亩农业地建造烘干中心、停机库,于2010年建成烘干中心、加工车间、停机库、农资服务部、维修车间等。

在合作社发展中,朱欢长十分注重实用性能强的农机具,水稻插秧机、育秧播种流水线、育秧温室、催芽机、施肥机等机具得到广泛应用,使合作社种粮机械化水平和规模不断提升,种粮真正实现全程机械化。目前,合作社拥有各类农田作业机械125台(套),烘干机7台,稻谷深加工流水线一套,注册资金由成立初的10万元增长到100万元,已具备为全镇2.8万亩土地及周边乡镇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的能力,其中2013年作业服务面积达到3.5万亩次,经营收入达到了280万元。合作社的成功运作让社员们真正体会到合作共赢的道理,合作社也真正成为种粮大户的后勤保障。

朱欢长带领的合作社不仅为农户尽力服务,还积极与院校合作,承担配合无人驾驶农机研制等智慧农机项目。如今朱欢长已经把根扎在鄞州这片沃土,全身心投入到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将走得更稳更远。

 

四川绵阳市大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福平:

规范建社 质量兴社

大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地处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成立于2008年8月,刘福平为合作社理事长。六年来,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福平高中毕业后就在外务工打拼,本着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在拥有一定资金积累后,选择回家乡创业。2007年,在他的带领下,在大兴村5组流转土地97.7亩发展蔬菜产业,为节约劳动力,个人投资购买了一台东方红354型拖拉机带动旋耕机耕作蔬菜地。附近村民看到用旋耕机耕地省时省工省力,纷纷效仿,租用旋耕机耕种承包地,由此刘福平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2008年,在县农机局的精心指导下,刘福平联合当地17个农机大户,把农业机械、技术和资金进行了整合,按照自愿、平等、民主、互利原则,以自有资金和农业机械入社,现金股份1.9万元,各项资产总额达到159万元,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服务经营性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三台县第一个资产上100万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为了确保专业合作社正常运转并健康发展,刘福平带领理事会在加大宣传、加强培训、创新模式、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合作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对农机作业服务内容、质量、效率、收费标准、成本和效益比较等进行广泛宣传。在当年机耕、机播、机收完成时,就开展用户意见征求活动,续签下一轮农机作业合同或长期合同。在农闲时节,农机人员深入村组和农户,搞好服务宣传,争取新用户和新订单。特别是在2014年,安县、梓潼、盐亭、射洪各有1个农机专业社慕名而来,主动要求加入大兴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的分社承揽农机作业服务业务。

在加强宣传的同时,刘福平还邀请农机、农技专家到合作社授课,开设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和农机作业及维修保养技术培训课程,积极创建“平安农机示范社”;组织技术骨干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农机合作社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水稻机械化插秧,玉米、小麦直播等先进适用机具和技术。

在刘福平的示范带动下,农机合作社实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六年来,合作社除从事传统的农机服务外,已扩展到机播(包括育秧、机插秧)、植保、维修、粮食烘干等经营服务。合作社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先后高质量完成了2013年四川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营销体系建设项目、四川省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合作社建设项目、2014年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规范化平安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三台县又陆续成立了2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刘福平热爱农机化事业,是四川省农机合作社优秀理事长之一。合作社先后荣获“县农村优秀专合经济组织”、“三农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2011年、2013年连续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2012年被评为全国农机示范合作社。

 

江苏淮安市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加祥:

1270个社员的带头人

2008年4月,梁加祥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创立了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经过6年多的打拼,合作社社员现已发展到1270人,股金总额达398万元,拥有各类农机具352台(套),已建成粮食烘干仓储库房400平方米,储量60吨油库一座。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梁加祥严格按照“五好”合作社标准,规范运作。合作社先后被江苏省农机局评为“优秀农机大户”、“明星农机大户”,他也被淮安市政府评为“农机化工作先进个人”,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五届“创业之星”和“种粮售粮大户”及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梁加祥将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为己任。在他的领导下,当地很快实现了耕作、育秧、插秧、植保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工作效率有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提升,生产成本降低了,农村“种地难”的问题解决了。合作社又开始以一亩900多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上流转土地,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益,而且解放了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土地流转的同时,还积极加入了合作社,年增收近1.6万元。

梁加祥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祖祖辈辈都在家乡那片土地里收获着微薄的希望,农民的艰辛,使他进一步坚定了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梦想。上世纪80年代,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没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同其他有志青年外出打拼,而是选择守望这片祖辈留下的土地,并拿出所有积蓄购买农机具,尝试改变延续千年的农田耕作模式。那时候,农机具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很低,农民收入微薄,机具价格昂贵,加之单个家庭购买机具使用的效率不高,很难在当地普及和推广。

后来,在农机部门及乡亲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梁加祥牵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收益越来越高,但梁加祥始终没有忘记和乡亲们一起打拼的奋斗岁月,而是积极鼓动和带领当地更多的农民参社,共享合作社发展带来的成果。  

近两年,老梁打造的“祥发”农机服务品牌在当地老百姓中的口碑越来越好,经营服务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断提高,目前合作社已成为全市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和土地流转自主经营农业产业的龙头。2013年,在老梁的带领下,合作社共流转农民土地10800亩,全程托管服务面积4500亩,实现经营服务收入5160万元,创收高达690多万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机合作社。”这是老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心得,也是他始终坚守的理念。今年,合作社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营服务收入6000万元,创收800多万元。同时,他计划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宁夏吴忠市金丰源农业种植牧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金:

靠质量和信誉树威信

余金,男,汉族,197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为宁夏吴忠市金丰源农业种植牧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1月,地址位于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党家河湾村六组。

在百姓的口中,余金是位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合作社刚刚成立时,他就给自己和员工定下一条准则,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生产出优质的大米,合作社购置了先进的大米加工生产线,注册了“金塞”牌商标,并全部采用黄河灌区当年产优质水稻精加工而成,颗粒饱满、口感香甜。有一次,一位粮贩子拉了一车陈稻谷送到合作社,并以低价、好坏夹杂卖为由乞求余金收购,但余金坚决表示,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不能蒙骗广大的消费者。

2011至2014年,为了真正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合作社,他积极建设工厂化育秧大棚,自己培育秧苗,为水稻基地及周边农民提供优质种苗,同时开展稻田养蟹,提高农田种植效益。合作社购置了各类农机具,实行机耕、机插秧、机收全程一条龙农业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田机械化种植能力,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科学种田,他还邀请利通区农牧局和古城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农业种植技术知识培训,让农技人员现场指导,提高了合作社的科学种植水平。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每年和区内几大农场签订冬麦麦草收割、收购合同1.8万亩。冬麦收割期间,调动当地拖拉机、收割机,组成一支50台的现代化农机收割服务队联合作业,仅此一项,为农民创收680万元,其中麦草创收260万元,运费收入260万元,收割机机手收入160万元。

合作社采用订单作业、滚动发展的机制,发挥了引导示范、带动一方的作用,利用现有的农业机械,为周边群众提供耕、种、收生产作业服务。夏收期间合作社还采取为农户以草代费的方式为农民进行机械化收割,深受农民的欢迎,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双赢。

在带领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余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为人正直、善于经营、助人为乐、帮困助贫,自己创业致富不忘国家,在当地群众中有很好的威信。他出资维修粉刷家乡的小学陈旧校舍;出资铺路,解决村民出行的困难;帮助患有智障的村民,安排到合作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保障他们的生活。余金还为吴忠市红十字会捐赠优质金塞大米,为汶川地震连夜加工100吨优质金塞大米赶赴灾区,为灾区送去党和人民的关心等等。

2010年8月,余金被吴忠市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评为吴忠市第二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2011年9月被吴忠市慈善总会评为“首届吴忠慈善人物”;2013年5月被利通区团委评为利通区2012年度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http://farm.00-net.com/jx/1/2014-11-24/23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