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雷沃杯2014“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评选候选人事迹连载(四)

零零社区网友  2014-11-24  互联网

浙江省桐乡市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卫兴:

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排头兵

张卫兴,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桐乡市石门镇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8月。正是凭着他对农业的热爱和独有的胆识魄力,团结带领社员,从成立伊始的7名社员、15.03万元的启动资金、仅有的1台担架式喷雾机和4台背负式喷雾机,扩展到如今社员215名、103台各类农机具、3.1万亩服务面积、固定总资产超过800万元,以一年上一个台阶的发展速度,成为桐乡市服务面积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最显著的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

军人出身的张卫兴性格刚毅,作风严谨。从建社开始,就深知完善的规范化经营机制是合作社发展的根本。他与社员们一起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在合作社内部运行管理上,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了生产作业成本,为合作社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合作社成立以来,张卫兴积极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引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机械拥有量的迅速增长带动了作业量的增长,进一步带动了合作社的经营收入连番增长。

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张卫兴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根据农户不同需求,开展粮食生产“流转托管式”、“全程服务式”、“套餐订单式”和以农机服务换取农田季节性经营权等多种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既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大型农机装备的作业效率,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有效扩大了服务规模,又解决了“谁来种粮”的问题。2009年合作社注册了“嘉隆”大米商标,并于2011年开始对流转托管的农户实行以“米票”替代流转费用方式,受到了农户欢迎。

随着经营服务面积的增多,张卫兴深知“打铁还须自身硬”的道理,虽然他不是农业专业出身,但就如他的属相一样,凭着一股“牛”劲,悉心请教市、镇农业技术人员,理论结合实践,刻苦钻研粮食生产各项先进技术。他既有经营管理上的独到之处,在生产技术上也样样拿得出手;他不但能熟练操作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烘干机等农机,田间肥水管理技术也同样得心应手,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2013年,合作社承担的水稻高产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929公斤,高产攻关田最高单产更达958.5公斤,创全市历史新高。合作社不但成为全市粮食生产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典范,也成了该市种粮农户学习考察的重要基地。目前,合作社已成为该市首批粮油产业农技社会化服务基地,农民培训实训基地。

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全市农机(粮油)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各类农机装备资源在粮食产业提升中的作用,在桐乡市农业部门的引导下,2013年10月,由张卫兴的合作社牵头,联合全市其他13家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桐乡市大运河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张卫兴出任理事长。

辛勤自有收获!合作社相继被评为桐乡市、嘉兴市、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浙江省及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浙江省及国家级示范性植保服务组织等。他个人也先后获得桐乡市优秀共产党员、桐乡市践诺之星、桐乡市十佳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嘉兴市优秀种粮大户等荣誉称号。

 

北京市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振启:

打造耕、管、收、加一条龙合作社

金振启,现年58岁,高中文化,北京市顺义区李遂镇人,现任北京市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北京市荣萍种植业合作社理事长,以及北京金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金振启依托北京金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农户”的发展优势,本着取之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宗旨,带领村民以集资入股的形式,先后成立了北京市鑫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北京市荣萍种植业合作社,走上了“两社一企”合作共赢的致富路。通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也因此获得一系列殊荣,先后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被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确定为“北京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项目”。

合作社能够稳步发展、持续运行,实现盈利,得益于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理事长负总责,每位社员分工负责的方式。为了使合作社较快地发展,金振启还带领合作社采取规模经营、试验示范、延伸产业链条、开展校社共建等措施,积极拓展涉农业务,使合作社专业服务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社员和农民不断分享合作社发展的收益,促进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

为了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金振启采取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开展土地流转连片经营,实行“四化五统一”(四化即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发展;五统一即统一选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收割)的高标准示范经营,运用新技术、新装备进行小麦和玉米良种轮作的规模化种植。目前已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2万亩;与外省市区600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4万亩,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实现了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户的增收。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金振启带领社员延长合作社产业链,着手加工生产青贮饲料,拓展养殖业和畜牧产品深加工,使合作社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合作社的青贮饲料种植面积达6万亩,储存能力达15万吨,在满足合作社养殖场需求的同时,还分别与北京的三元绿荷乳业、正大牧业,河北三河市的华夏畜牧、中鼎牧业等大型畜牧养殖企业签订了青贮饲料供应订单,实现了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和农民的直接增收。同时,合作社还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科研院校+基地”的校社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项目,围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社合作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积极打造“教、学、做”一体化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实现了实训场景与生产场景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对接。目前,合作社已累计接待4批次近300名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到合作社参加农机具操作技能培训、作业技能培训、维修培训等生产实践培训,建立起校社高度融合发展的“双赢”合作关系,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零距离对接。

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金振启,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过程中勇于创新,发挥了模范作用,合作社也步入了机械化种植、规模化作业、专业化服务的良性发展轨道,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更彰显出新时代的新农民风采。

 

黑龙江绥化市双东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先猛:

借鉴先进经验 完善经营机制

2012年,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双东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入社土地少、管理不善,经营举步维艰,当年盈余仅有18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梁先猛临危受命,担任起了合作社理事长。他本着回报家乡、带领乡亲共同探索致富之路的愿望,经过两年的努力,双东现代农机合作社已小有规模,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达1.8万平方米,其中机库棚3000平方米、仓储库4000平方米、晒场7000平方米、大型农机具55台(套);2013年实现盈余1719万元,亩均收入598元,投资回报率25.59%。同年,双东现代农机合作社获得“全县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省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社”的称号。

为了吸引农民带地入社,实现连片规模经营,梁先猛一方面借鉴“仁发”经验,先后4次组织财务人员、成员代表和村组干部到克山仁发合作社参观,召开了22次座谈会,学习仁发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带领合作社骨干入村进户宣传动员,将好经验、好信息传递给农户,并通过对比算账使农户了解合作社建设的想法、发展潜能以及入社好处。在县乡政府帮助下,合作社入社土地突破了3万亩。

另外,合作社还实行保底分红的分配机制,2013年年终决算总盈余1719万元,其中85%按入社土地面积分配给带地入社的成员,共分配1463万元,每亩分得542元;剩余的15%按国投资产和入社现金进行分配,入社土地每亩收益598元,入社成员比当地农民亩增收198元;按10%提取公积金63.92万元,按分红比例计入成员账户。采取这种分配方式后,入社土地实际分配占总盈余93.9%,入社成员比非入社农户增收3.8万元。

合作社始终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的原则,凡属重大问题决策,先召开理事会提议,再召开成员代表大会,实行表决。自成员代表大会成立以来,先后对机库棚建设、种植品种选定、肥料选购、分配机制确立和烘干塔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表决。2013年,根据合作社粮食储存难、价格低、收益少的实际情况,梁先猛提议投资建设粮食烘干塔,他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理事会,同时请来粮食收储专家为社员讲解建设烘干塔的好处,最后决定投资15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300吨的烘干塔以及储存能力达5000吨的简易粮仓,从建设到投入使用仅仅用了3个月。仅去年一年,烘干玉米1万多吨,增收80多万元。

随着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梁先猛认识到,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是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科学的耕作技术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于是,他不仅聘请了有丰富经验和技术职称的管理人员、驾驶操作人员,而且在经营上还集中购置生产资料,制定作业规划,实行集群作业,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他还在生产和技术两方面建立标准。对所有经营地块全部采用“松、耙、起、压”一条龙整地作业,深松、整地都在35公分以上,耙地采用45度角斜插重耙,达到整平耙细;采用GPS导航自动驾驶,做到垄宽均匀、垄向平直;采用进口大型精量点播机,玉米大垄双行每垧保苗不少于9.5万株,高出其他方式2.5万株。在此基础上,合作社先后建立了6个面积均在8000亩以上的示范区,推广玉米大垄双行、大豆大垄三行、玉米原垄卡种和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等多项农机新技术。其中,有3个示范区被确定为绥化市“现代化大农业千公里示范带示范区”。两年来,合作社多次承担了省、市、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各类现场会、观摩会14次。

 

陕西省武功县东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平:

提高服务质量 拓展作业市场

杨平,陕西省武功县东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从1994年开始踏入农机行业,经过近十年的摸爬滚打,在2006年2月牵头成立武功县东方农机专业协会,2007年6月转型成立陕西省武功县东方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是集农田作业、农村建材运输、秸秆商品化加工、果蔬冷储、农机维修、农机具及配件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认可与赞誉,荣获全国示范合作社荣誉称号。

杨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92年高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在家里种田,辛苦耕作一年仅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随着机械化田间作业的使用,年轻气盛的杨平看到了机会,有了一种试试的念头。1994年8月,杨平经同村长辈介绍到贞元镇的一个农机修理部当学徒,那时镇上的门市部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他一边学技术一边想,这些人也是白手起家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开办一个门市部呢?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查,他最终将创业项目锁定在比较熟悉的农机配件销售上,门市部自开业起就一炮走红。

门市部创办初期,杨平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当时,只有他和爱人两个人,既是采购员、推销员,又是工人。他的业务主要是向附近县(区)镇批发零售农机配件和润滑油,每次为了及时把货送到,早晨四、五点就要起床,用车将货拉到各镇,饿肚子已习以为常。虽然吃了很多苦,但由于他经验丰富、商品齐全,再加上当学徒时有很多固定客户,短短几年下来,门市部效益非常好。随着我国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他看到了更大的商机。2001年7月,在县农林局的支持下,获得了信用社贷款30万元,创办了陕西省武功东方农机销售有限公司。为了打开销路,拓宽市场,杨平逐村发放宣传资料,邀请村民到公司参观。公司经营效益越来越好,2007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随着公司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杨平的眼界更宽了,他萌发了带领周边农机户共同致富的想法。2006年,他牵头成立武功县东方农机专业协会,2007年转型成立陕西省武功县东方农机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要发展壮大,服务是根本,没有可靠的服务做保证,合作社难有市场。为了确保合作社服务质量,杨平跑遍了全国的农业大省,了解不同农作物需要什么机械,老百姓需要什么服务。在掌握市场动态以及农民所需后,再组织社员们进行农业机械化作业。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社员谋利、提高社员经济收入成了首要任务。杨平没有将目光局限于省内,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2010年到2013年连续四年组织合作社开展“三夏跨区作业”,把服务对象放眼全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磨练,合作社越办越好,杨平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他心里知道,赚到了钱,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支援家乡建设上。他不但无偿开办培训班,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还以低于市场30%的价格为村民进行农机作业,真正做到为农民谋福利。发展无极限,追求无止境。杨平经常说,人的一生,只有在不懈追求、不懈创业中度过,才更有意义和价值。今后,他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合作社再上一个新台阶,并带动更多的社员走上致富路,为建设和谐社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http://farm.00-net.com/jx/1/2014-11-24/23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