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雷沃杯2014“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评选候选人事迹连载(六)

网友投稿  2014-12-03  互联网

黑龙江建三江农垦前锋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辽远:

做大农机产业文章

王辽远,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前锋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0年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农场的大力支持下,王辽远按照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的的思维和理念,使前锋农机合作社从小到大到强,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285户,各类农机具达1219台(套),服务面积达65万亩。2013年,前锋合作社获得总局示范社称号。2011年和2013年,合作社两次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2009年,为加快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步伐,在农场党委的重视和扶持下,王辽远牵头组建了前锋农机综合服务队。2009年,以农机综合服务队为基础,在管局工会、工商、农机局的指导下,借鉴其他兄弟场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在工商局注册登记后,正式成立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前锋农机专业合作社。

在黑龙江垦区,专业合作社是个新生事物,将来的命运与前景如何,这对刚刚走马上任为理事长的王辽远来说,一切还都是个未知数,可谓压力在肩,责任重大。

创新发展理念,健全有效运营机制。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有一整套规范健全的制度运行机制提供保障。在经营中,王辽远将服务作为前锋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灵魂,把服务理念融入规范管理和市场经营中,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订单模式,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率。

拓宽服务领域,做大做强农机产业。王辽远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综合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以农业为主,综合经营,有偿服务”,增强办社活力,为全场职工和种植户提供服务。作为拥有农机装备实力、质量标准优势与技术人才保障的合作社,王辽远带着大家拓宽市场领域,以“场县共建”为契机,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农业标准化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适应生产要求,加强技术培训。农机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引领者,为使合作社能适应市场服务能力需要,应对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继续做好合作生产经营,王辽远深知,合作社不但要有硬件实力,技术也要紧跟而上。为此,他以业务培训为重点,加强合作社社员的技术储备,积极对社员和有机户开展安全宣传和技术培训。

前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王辽远的带领下,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积极开拓服务市场,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道靓丽风景,是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中的新引擎。

 

福建龙岩市清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傅木清:

荣誉多了,责任更重了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是远近闻名的水土流失重点乡镇,全镇人口6.8万人,耕地面积4.3万亩,人均耕地只有0.63亩,如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中学历的傅木清认识到,只有改变现状才能有所发展。于是,他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惠农政策,积极组织村民生产优质稻,组建农民合作社。傅木清先行先试,于2007年组织10个村民实行股份制经营,依法成立了长汀县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清荣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带动周边二个千亩优质稻种植大户成为合作社社员。几年来,合作社累计向国家交售粮食1万多吨,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他本人也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全国农机大户”、“全省粮食生产大户”、“农村科普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龙岩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使得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条件日益成熟,针对这一新形势,傅木清通过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规模流转,使经营规模从2007年的50亩发展到2012年的3200多亩。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社作用,他常常组织培训活动,提高社员对水土保持方针政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还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采取全程机械化生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

傅木清将带领乡亲致富为己任,合作社发展取得一定进展后,共投入购置农机资金510多万元,累计购买农机118多台(套),并在河田镇政府的支持下,投资60多万元建设了河田镇农机服务中心,目前,合作社的机库和管理房、农机维修部及农机定点补贴门市部占地6000多平方米。如今,合作社优质稻生产不仅实现了机播、机耕、机插、机喷、机收、烘干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而且成立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队,实现了农作物病虫害的高效防治,提高了粮食产量,成为龙岩市唯一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点,获得了“龙岩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长汀县远丰优质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先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先进单位”、“省级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通过几年的努力,傅木清深知,荣誉多了,责任也更重了。他带领社员在完成合作社土地耕种的同时,还积极服务周边农户,去年完成机耕面积1.2万亩,机收面积0.7万亩,机插面积0.68万亩,统防统治面积0.5万亩,合作社收入210万元,为广大农户节约成本20多万元,从而加大了农机化的推广力度。2010年,傅木清引进厦门国贸种子公司优质梗稻,进行规模种植,提升了合作社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2011年,他与台商合资种植日本越光稻,并着手建设一个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工厂化育秧的实现有利于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力不足。

 

广东廉江市良垌兴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王新:

从打工仔到理事长

广东省廉江市良垌兴旺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拥有农机具43台(套),服务农户达2562户,先后被评为“2010年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廉江市水稻插秧机机械化工作先进单位”、“廉江市农业机械全程化先进单位”、“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理事长全王新,原本是深圳一家港资企业公司的业务经理,偶然的一次回家经历却改变了他此后的发展轨迹。在回家的路上,看着村中的农田杂草丛生,让荒地变废为宝的想法涌上他心头。随后,全王新顶着压力带着一百多万回到家乡,承包了二百多亩荒地,然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却亏损了70万,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全王新选择了坚持。

吸取失败的教训,全王新转变思路,将雇佣劳动力转变为使用机械,他在农机局购买了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经过努力,合作社终于有了盈利,看到机械作业带来的利润,加之农机局的多次指导,2009年,兴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终于成立了。

为了扩展业务,全王新挨家挨户上门联系,讲解机械作业好处,演练机插秧种田技术,但由于当地农户对农机不接受,加之对合作社信任度不高,这些措施没有起到很好地效果。全王新没有气馁,经过全体社员代表大会决定,凡是使用机械作业的农户,合作社拿出800元/亩作为保证金,在同等条件下,收获后若亩产低于原来收成,损失便从保证金中扣除,如果收成不高于5%则服务费免费,就这样业务终于打开了。

经过这些年的经验,全王新确定了“农机为主,种养为辅,收购为补”的发展思路,狠抓规范化建设,合作社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12年,合作社实现利润50多万,2013年全年营业额突破200多万。合作社为周边乡镇复耕了过万亩荒地,覆盖廉江、化州、吴川、水东、遂溪、坡头等地;培育出十多名优秀机手;每年为50多台来自全国各地的收割机提供免费食住、统一安排收割业务;为当地群众解决用机难、收费乱等难题,深受百姓支持。

 



http://farm.00-net.com/jx/1/2014-12-3/23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