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林
应该说,在当下的中国农村,农业机械化生产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近年来,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全国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很快,很多农村家庭都或多或少有几台农机具,有些家庭甚至有大中型机具,尤其是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少则拥有几十台,多则拥有几百上千台农机具,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然而,这种膨胀式的增长使一些服务性的后续工作很难跟上,机库棚的建设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机库棚面积偏小、机具难以集中停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很多农机合作社都没有标准的机库棚,用的都是破旧的简易房,不仅没有维修、保养场地,而且难以防盗,没有安全保障。
都说“鸟筑巢,人建屋”,这些无不是为了有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安身之处,而农机具同样需要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安乐窝”。但走进当下的农村,我们会发现相当多的农机具都没有像样的安身之处:有些新购的高档农机,只能停放在粮食仓库,造成鼠害,易导致电线端引发火灾;有些机具放在低矮潮湿的小屋里,部件锈蚀,影响机具的使用质量和寿命;有些机具干脆停放在露天,长时间遭受日晒雨淋,导致油漆脱落,很容易生锈,尤其是链条,不仅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使用寿命还大大缩短,而且还有被盗的危险……据称,一台性能中上的收获机保养得好能用上10年,但由于机库棚短缺导致保养不到位,很多农机具通常只能用上3—5年,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短命”,甚至称得上“英年早逝”。
总之,机库棚面积小、机具不能安全停放成了众多农机合作社揪心的大难题,也成为必须作答的重要课题。探究起来,出现这样的困窘局面,原因主要集中在“钱”和“地”这两个字上面。例如,部分合作社由于其规模较小,底子薄,钱比较吃紧,毕竟盖个机库棚得花不少钱,导致资金周转上存在困难,这就严重制约了其机库棚的建设;而规模较大的合作社,相比资金问题,用地指标则是更大的难点,虽然国家现在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政策,但在实际运作中机库棚用地问题解决起来却比较难,诸如在报批、征地、补偿等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
但再难也得解决问题,因为农机化发展势不可挡,而随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农机具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给它们一个足以遮风避雨的处所,让它们能够正常安全地发挥其最大价值和效用。可以说,加快解决机库棚短缺问题,加速机库棚建设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在农机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合作社应共同发力,强化监督管理,在进一步推动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做大做强的同时,让机库棚建设看到未来。国家应该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政策,并及时监督,使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好机库棚建设问题,杜绝农机在露天“毁容短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