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雷沃杯2012“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评选候选人事迹连载(五)

零零社区网友  2012-11-28  互联网

辽宁省沈阳市会怀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会怀:

扎根沃土报党恩

于会怀,沈阳市辽中县六间房镇许家村一位普通但不平凡的农民。说他普通,五十多年来,他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他钟爱的黑土地;无论岁月更迭,境遇变迁,他说,到死他也是一个种地的农民。

说他不平凡,他从一台旧式链轨拖拉机起家,“推”出一个聚集800多户乡亲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共奔富路;他受到过共和国总理的接见,并得到总理的高度赞扬;他代表十亿农民登上国庆游行的彩车。

他的荣誉用十个手指数不尽,2003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2004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十大标兵”;2004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授予“机械化农场状元”;2005年当选沈阳市政协委员;2006年被评为“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200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2008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2008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农机大户”;2008年在中南海受到了国家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2009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2009年10月1日,登上六十年大庆“农业成就”彩车,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

2007年,于会怀开始尝试走合作化道路。他的初衷是利用自己的农机设备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在合作社内,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使入社社员平均亩节支增收300至400元。

合作社内实现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插秧、统一供肥、统一收割的“五统一”作业,其中有5600亩地开展了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采用大棚机械播种、硬盘育苗,实现了水稻育苗、播种机械化、标准化,育苗、旋耙整地、插秧一步到位和机械收割服务,将农户零星种植的土地,有机地统一到一起,实现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

如今,合作社已发展到入社农民826户,涉及周边四个乡镇,土地面积2.8万亩。合作社内成立了工会和党支部,实行正规化管理。许多入社农民土地交给合作社耕种,自己还在合作社打工,一年双份收入,并且旱涝保收。他每年还至少为当地农民代耕土地30万亩。

此外,他还义务为家乡修桥三座,每年为贫困户无偿整地1000多亩,资助16个家境困难的小学生上学,资助5个生活贫寒的大学生就读。他利用自家的农业机械,协助乡镇进行村屯整治。他对周边的农民不仅在机械方面给予帮助,还在应用科学技术、代购优良品种、代购化肥和粮食订单上给予扶持,为当地的粮食生产、粮食销售做出了重大贡献。

于会怀善于钻研,勤于学习,重视科学技术,他聘请了省、市、县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技术顾问,聘用大学毕业生担任生产助理,以省市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作为技术依托,与省市土肥站、植保站结对子,先后推广应用了水稻免耕技术、旱整地节水技术示范、应用水稻无纺布育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积极参加“水稻百亿工程”活动,优良品种和专用品种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80%,科技转化率突破51%,粮食单产高于全县平均单产的5.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柳毛湾镇鑫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清江:

天山北麓的致富能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地处新疆天山北麓,土地肥沃,滋养着21万各族群众,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他就是这片热土哺育、成长起来的致富能手,从一名农机维修工到植棉大户,从植棉大户到农机大户,最后到了合作社理事长,正是凭借着他勤奋踏实,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走到了这一步。他,就是新疆沙湾县柳毛湾镇鑫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清江。

2011年,由朱清江发起,多名成员入股组建的柳毛湾镇鑫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注册资金98万元。近两年来,合作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办公室、车棚、车库相继完工,在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合作社制定各类规章制度、完善各类档案材料,管理日趋规范。2011年朱清江投资近200万元,进一步扩大了规模,新购进一批采棉机。截至目前,合作社固定资产总值达到800余万元,大中型农机具64台(套),吸纳农机户达到240人,核心成员达到61人,占到资产总额的53%,服务农户1300余户,年作业面积近10万亩,仅田间作业收入就达280余万元。

合作社制定了规范的农机服务作业合同,明确了作业时间、作业质量、收费标准、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与服务对象先签订作业合同,再作业,保障了双方的利益。并且采取“六统一”运行机制运作,即统一业务联系、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零配件供应、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签订服务作业合同。通过自请讲师和外聘讲师的方式,对本社社员进行业务培训,年参加内部和外部培训30余次,使农机作业达到规模化、标准化、统一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六统一”作业,仅耕、种、田管亩均作业费降低10-13元左右,全年累计为农民减少作业费用700余万元,深受农民欢迎。

在朱清江的带领下,合作社将农机作业规模化、标准化、统一化作为发展方向;全镇确定机采棉花种植示范区4个,示范区面积达到6.8万亩,全镇购买采棉机数量达到11台,采棉机作业总收入达362万元。

在朱清江的带领下,柳毛湾镇鑫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不断探索发展,有效地发挥了农机户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镇域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合作社将通过服务品牌创建,树立信誉好、效益好、服务优、管理规范的农机作业服务星级品牌,大力开展农村技能型实用人才、服务型人才、科研型技术人才、市场型管理人才培养。

 

浙江省义乌市义和粮食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泽宝:

创新服务机制 着力合作社发展

冯泽宝是义乌市义和粮食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3年、200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2004年、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种粮大户”,2008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浙江省粮食生产十佳典范”。2006年8月,冯泽宝成立义乌市宝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2010年9月,他牵头联合七家合作社组建了义乌市义和粮食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为“合作联社”)。

截至2011年底,合作联社注册资金100万元,社员355人,总资产1580.5万元,固定资产1278万元,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75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台、联合收割机30台、机动插秧机32台、优质米加工设备4套、水稻播种流水线20台、谷物烘干机14台,育秧中心7个,烘干中心5个。合作社常年聘请从业人员130人,常年承包土地面积7640亩,并于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联社成立后,冯泽宝带领全体社员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合作联合这一平台,实现了从“单个合作社”到“合作社强强联合,抱团发展,提升服务,增效增收”的转变。一是创新运行机制,定位好合作联社与各合作社、社员之间关系,确立“生产在家,服务在合作联社”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二是注重制度建设,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并配备专职会计进行财务核算,在内部收入和分配上,实行统分结合;三是规范服务行为。制定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技术标准以保证作业服务标准化,制定机耕、温室育秧、机收等操作规程,并实行统一作业收费标准;四是开展统一服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的,对内积极开展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机具调度、统一维修保养、统一农机作业标准、统一服务收费标准、统一培训等多个“统一”服务模式,并对外积极开展统一机耕、统一育插秧、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统一烘干、统一粮食加工等统一作业服务项目;五是加强业务培训。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合作联社不定期地组织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和外出学习取经。

在成效上,合作联社一是有效整合了各合作社资产配置,提高了资产使用率。通过统一安排生产计划,统一资产调度使用,有效平衡农机作业需求,提高了农机的使用率和回报率,同时也优化了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二是增强并拓宽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效益。通过服务功能拓宽,减少了生产成本,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培训、示范与推广,延伸了产业服务链,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提高了服务效益,2011年,各类作业服务收入达777.4万元,合作联社盈余95万元;三是促进农机科技推广,提升了农机化综合水平,合作联社的组建,增强了人才、资金实力,提高了新农机购买力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能力,实现了从耕作、育秧、栽种、排灌到植保、收获、烘干、加工的全程机械化,合作联社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8.5%,高于全市耕种收机械化平均水平27.5个百分点,促进了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四是推进科技创新,稳定了粮食生产和安全,合作联社一方面通过与科研机构、农技部门协作,引进、筛选优质高产抗病良种,采用先进栽培模式,实现粮食生产的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依托统一服务来提高科技到位率,使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种子统供率达到100%;五是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提升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合作联社承担了全市35%左右的农机作业服务,优势十分突出。

 

江西省新建县恒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恒伟:

推广机插秧 让社员尝到甜头

江西省新建县恒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座落在秀美的鄱阳湖畔,位于南昌市北郊恒湖垦殖场,创建于2009年。该合作社集农机维修、工厂化育秧、农机作业于一体,现有社员213户,农机手110名;现拥有农业机械装备300余台(套),育秧播种流水线4条,简易育秧大棚6000平方米,钢架连栋温控大棚5000平方米,有工厂化育秧基地28亩;配有机库、维修车间、育秧车间等配套设施;固定资产达1506万元。

理事长张恒伟2009年被评为恒湖垦殖场劳动模范,2010年4月被南昌市委、政府评为南昌市劳动模范,同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业机械先进个人”的称号。

机械插秧在推广初期,由于农机农艺结合不太好,没有被广大农户接受。2005年,张恒伟大胆与和氏米业合作,承包了5000亩地进行水稻机耕、机插、机收作业。2008年,他联合5个农机户成立了合作小组,在恒湖垦殖场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当年为恒湖垦殖场及周边乡镇完成农机作业面积、机耕田0.8万亩,育秧和机插面积0.5万亩。2009年,他正式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恒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当年机收面积1.1万亩,实现收入110万元,当年社员人均增收5.3万元。

恒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以机插秧为切入点,为攻克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合作社引进了当地第一台高速插秧机,第一个建起了水稻育秧工厂,始终把推广机插秧技术当作合作社首要工作来抓。

恒伟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与农机装备企业联系,在合作社设立经销、维修点,为农户提供24小时维修服务。合作社每年还组织农机户开展培训,3年来共举办培训班10余次,培训人数达600多人次,培养了一批会管理、懂技术的新一代农机操作手。

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给合作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0-2011年在当地政府和省市县农机、财政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合作社投资150万元新建了6000平方米简易育秧大棚和5000平方米的水稻工厂化育秧连栋温控大棚。每年春耕期间,早稻采取工厂化集中育秧的方式,为周边种粮大户和农户培育高规格标准化的秧苗。近两年合作社为周边农户育秧供大田插秧面积7000多亩。

合作社按市场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农机维修、农机作业一体经营的新途径,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保持合作社健康发展。一是积极引进和推广运用新型农机具,带领当地群众每年购置新农机具300多台;二是通过农机作业服务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合理定价,每年为农户提供代育秧、代耕作、机插、机收等一条龙机械作业服务,让广大农户和种粮大户省事、省心;三是充分发挥连栋温控大棚的作用,适时种植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积极引进优质草莓、蔬菜品种,凭借着纯天然、无污染、个头大、色泽鲜等特色,得到客户青睐,年创造价值近30万元。

2010年江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抚州市唱凯镇发生决堤。为帮助唱凯群众减轻损失、恢复生产,合作社在省农机局组织带领下,当天就安排了11台高速插秧机参加救灾援助,当时正值“双抢”期间,天热温度高,任务紧、工作量大,合作社社员们不怕困难,在当地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连续作业10天,完成机插面积1000余亩。合作社在2010年、2011年还主动减免费用,帮助低保户、困难户进行机插、机收作业200余亩。

 

天津市世纪田园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敬敏:

引领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女巾帼

孙敬敏是天津市大港区中塘镇常流庄村人。2001年,她赋闲在家务农,自此与农业生产和农机作业打了十余年交道。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天津市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后,大港区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孙敬敏亲眼目睹了农村的变化,也敏锐地感觉到了机械化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广阔前景。因此,她在大港区农机部门的引导下,积极联合本村十几户农机大户和种粮农户,成立了世纪田园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并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合作社成立后,孙敬敏带领广大社员集思广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农机具安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议事制度、修理工操作规程等9项规章制度,并做到议事民主、分配合理、制度管人,有效保证了合作社规范运作。孙敬敏带领大家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使合作社走上了“多种经营、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方面,孙敬敏紧紧抓住大港区农民向城镇集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机遇,引领合作社积极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中,通过承租、托管等形式,开展农业规模化种植和全程机械化作业,使合作社有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几年来,合作社共承包了7000余亩农地,种植棉花、玉米、青饲料等经济作物,每年创收60余万元。2011年,合作社又与邻近农场签订合同,为他们的2万亩农地提供从种到收的“一条龙”托管式农机作业服务,使合作社各类大型农机具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孙敬敏积极开拓思路,主动找紧邻的大港区神驰牧业公司进行洽谈,提出了为其种植的青饲玉米提供机耕、机播作业服务,并凭借合作社的农机装备实力很快与该公司签订了作业合同,将这一“大客户”“大订单”揽到了手。此后,在双方合作过程中,为使合作社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孙敬敏又积极探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运作模式,在2011年主导世纪田园农机合作社以农机装备入股,神驰牧业公司以承包经营土地入股,联合组建了天津市共同兴农作物种植专业联合社。联合社的成立,不仅使世纪田园农机合作社的先进农机装备发挥出了最大效能,而且使农机合作社和养殖龙头企业形成了产业链条关系,达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

联合经营让合作社的全体社员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创新在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走创新发展的道路。2011-2012年,在孙敬敏的带领下,他们积极研究国家强农惠农新政策,主动向大港区农机部门申请,承担了4.5万亩天津市耕地深松及激光平地作业补贴项目任务。在实施项目作业的过程中,他们把目光放在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上,以新技术被农民认可为目标,重质量、轻利润,而且对困难户、孤老伤残户免收作业费,得到了百姓的普遍赞誉。

如今,在孙敬敏的管理下,合作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合作社占地4600平方米,拥有大型拖拉机、玉米收获机、小麦收割机、秸秆还田机、激光平地仪、深松机等农机具超过80台(套),固定资产总计达到800余万元,年农机作业面积超过15万亩,服务农户3000余户,年纯收入可达470余万元,已经成为天津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排头兵。2010年,世纪田园农机服务合作社被天津市评为“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社”,2010—2011年被天进行评为“平安农机先进合作社”。

 

湖南省衡阳安邦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一帆:

依靠科学带领合作社致富

肖一帆1992从湖南大学路桥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路桥建筑十几年,收入颇丰。但他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一直关注我国农村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几年关注“三农”,使他敏锐地察觉到我国农业将迎来极佳的发展机遇。2009年6月,肖一帆开始领办衡阳县安邦农业机械专业服务合作社并出任理事长,注册资金260万元,在各乡镇设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创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服务模式,不仅解决了机插、机收、谷物烘干等难题,还借助龙头企业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将全县的土地流转面积扩大到10万亩,服务面积达20万亩,拥有各类农机700余台套,小型植保直升机2架,谷物烘干设备30台套,固定资产近3000万元,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

2011年,在肖一帆的带领下,合作社制定了更高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精心选址,对土地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PH值,采取测土配方肥与有机肥相结合,全力打造绿色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经过两年努力,绿色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生产的稻谷经湖南农科院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肖一帆从2009—201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衡阳县种粮大户、湖南省种粮先进大户,2009-2010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通过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合作社也从创建之初的20人发展到如今的4238人,合作社也相继被评为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十佳服务组织”、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组织”、衡阳市粮食生产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

 



http://farm.00-net.com/jx/1/2012-11-28/23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