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雷沃杯2012“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评选候选人事迹连载(二)

零零社区网友  2012-11-14  互联网

山西省朔州市大兴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柴林:

“大兴”农机服务 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柴林是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大兴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朔州市和朔城区人大代表,2010年、2011年被评为区、市劳动模范。他所在的大兴农机合作社在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亮点”农机合作社,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点”,2011年获“市级先进农业合作组织”称号。

大兴农机合作社于2009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合作社已发展成员213名,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56台,玉米、马铃薯播种机19台,玉米、马铃薯收获机12台,其它配套机具150多台(套),固定资产达到1600多万元。合作社作业服务范围覆盖6个乡镇35个行政村3500多个农户。

合作社成立以来,作为理事长的柴林,秉承“优质服务、诚信经营”的办社理念,靠制度建设强化内部规范管理,靠诚信经营拓展农机服务市场,靠优质服务推动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从建社初期开始,柴林就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建立了全体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会议制度和安全生产、财务管理、机具维修等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合作社经营运行与财务收支等情况,将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等法律规定要求落到了实处。在合作社内部运行管理上,采取统一经营、分组管理、单车核算的办法,实行了“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调配机具、统一收费价格、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油料供应、统一维修机具,并将合作社开展的作业项目、作业价格、作业标准、作业承诺进行公示,让前来联系作业的农民一目了然。同时,他们坚持每月在合作社内部公布各台机车作业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充分接受合作社成员的监督,靠阳光操作赢得全体成员的信任,靠落实制度加强内部规范化管理。

合作社成立后,柴林带领合作社从服务本村农户开始,严格按市、县农机部门的要求,稳步扎实地推广各项农机化新技术,从耕、种、收各个环节,严把作业质量关,让农机化新技术给种粮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让每位农户体会到农机作业节本、增收的好处。几年来,他们从推广玉米、马铃薯机播技术到推广玉米、马铃薯机收技术,从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到推广农机深松作业技术,由本村开始逐步扩大到全乡,由本乡扩大到六个乡镇,作业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已覆盖到本县6个乡镇35个行政村3500多个农户。合作社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也在不断提高,靠诚信经营,2011年合作社共完成耕、播、收作业面积达15万亩,服务总收入超过了310万元。

近两年来,柴林抓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扩大的机遇,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大马力、多功能、复式作业机具,不断改善农机合作社的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农机作业服务能力,以满足多样化农机作业需求;另一方面,积极为农民提供各类免费技术培训服务,为大力推广各项农机技术创造了条件。从2009年开始,合作社共免费培训农民及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700余人次,推广深松作业面积1.8万亩,推广机收秸秆还田2.6万亩,为本县滋润乡、贾庄乡、福善庄乡三个乡镇盐碱地改造做出了突出贡献。农机经营总收入逐年翻番式增长,从2009年的82万元到2011年实现收入310万元。

 

上海市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施艇:

带领合作社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典型

施艇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2010年11月,他作为第一发起人,注册成立专业从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农机服务组织——上海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核心成员56人,社员210人,注册资金800万元,自办生产基地9000亩。今年,上海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荣获农业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称号。目前,正在积极创建上海市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以来,积极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主攻水稻机插秧服务。目前拥有各类大中型农用拖拉机50多台及配套农机具,400多台高速插秧机及其配套育秧流水线和育秧盘,1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全社固定资产已达2500万元,今年全年农机服务经营收入1275万元。上海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目前上海郊区水稻机插、农机服务规模最大的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上海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和提高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拓展机插秧作业覆盖范围,为周边农场、农户提供订单式农机作业服务。今年,合作社建有6个生产机械化育插秧基地,分布在崇明全县各地,生产面积共达2万亩以上,帮助全县农民机械化育插秧面积达8.5万亩,占全县水稻机插秧面积12.2万亩的70%,有力地推进了崇明县和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

上海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在施艇的带领下,始终秉承“科学管理、安全作业,优质服务,合理收费”的经营宗旨。合作社科学安排作业任务,积极调度作业机具,实行作业标准统一和收费标准统一,为农场和农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机插秧服务。在施艇和社员们的努力下,合作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带动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先进典型,为上海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做出了贡献。

为加强合作社所有员工规模化生产的技能、农机驾驶员安全生产意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绿色食品生产以及聘用的400多位季节性机插秧驾驶员的操作技能,合作社每年邀请县农技、农机科技人员进行多次技术培训,组织水稻机插秧现场操作竞赛等活动。在农忙季节,合作社聘请有关农机专家、科技人员经常到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指导,不断提高农机手的安全生产和管理能力。合作社成立以来,尚未出现过重大农机事故。

 

河南省息县金宝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裴其华:

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经营理念的合作社理事长

裴其华多年来一直认为提高粮食产量才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因此他带领合作社积极承包土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截至2011年底种植粮食作物1.54万亩。这个经营理念也得到了肯定,他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种粮大户标兵”称号。

裴其华政治坚定,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农机化事业,拥护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经营意识和创新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积极投身农村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主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乐于帮助困难群众,在群众中威信较高。

他发扬勤奋苦干,刻苦钻研的精神,通过不断学习,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粮食作物品种优质化,耕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走出了一条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一方面,实现品种优良化,通过与种子企业合作,实施种子工程,粮食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另一方面,在栽培管理上实行规范化种植,关键时节邀请农业部门和农机部门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耕种收严格按照合作社制定的技术规范操作,科学除草,重点抓好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为小麦高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播种和收获过程中,合作社全部实行机械化操作,耕作收获机械率达到100%。功夫不负有心人,合作社粮食单产逐年提高,粮食单产达到500公斤/亩,比全县平均单产高出10%以上,成为息县粮食生产的典型事例。

裴其华在自己致富成才的过程中,深知“百花齐放才是春”的道理。致富以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对他一贯理解、尊重、关心、支持的穷乡亲。他始终坚持每年农闲时节,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免费向群众发放科技资料和提供致富信息,传授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术,帮助群众解决农业生产前、中、后期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引导本村农民种粮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无私地将自己掌握的技术经验传授给这些种粮户,并且在种粮户中推广先进生产科技、生物杀虫、有机肥料、无公害农药等。对于缺乏发展资金的特困户,他慷慨解囊相助,几年来共帮扶困难户80人次。在旱情发生的季节里,他还利用自己的农灌设备,义务帮助群众抗旱。在他的辐射带动下,本组几十户人家全部走上了致富道路。农民一个个笑开了颜,都夸他是农民的“带头人、好帮手”。

2009年,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如火如荼,裴其华积极借鉴先进合作社的成功经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领办了“息县丰华种植植保专业合作社”“息县金宝农机合作社”“息县联丰土地信用合作社”。3个合作社都被评为“信阳市示范合作社”,其中“息县金宝农机合作社”还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合作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农村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带头人。

今天,他的息县联丰土地信用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2.8万亩,自己耕种土地更是扩大到了7600亩。下一步,他仍将充分借助党的惠农、强农政策,进一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科技种田,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加快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步伐,继续开拓进取,为实验区建设再立新功。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合作社理事长马学杰:

放弃好工作 坚作“农二代”

马学杰,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塘围村人,现任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合作社理事长。马学杰高中毕业后,于2001年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005年退伍回家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他热心农业,努力学习农业、农机知识,勇于创业。2009年5月,在其父全国种粮大户标兵马镇顺及家人大力支持帮助下创办“汕头市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2010年3月参加广东省首届水稻机插秧技能比赛获得全省第一名,奖励高速插秧机一部,价值9.5万元;2010年5月他被汕头市潮阳区团委评为“十佳青年岗位能手”;他创办的合作社于2010年6月被评为“汕头市示范社”,马学杰于2012年10月被广东省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任命为理事。

2005年,马镇顺继续扩大承包水稻耕地面积,已达4000多亩,年两造种植水稻9000多亩,同时注册登记成立和平潮顺粮食生产示范场,马学杰看到父亲粮食生产工作十分繁忙,需要人手帮助管理,坚决放弃了组织部门给他安排的一份工作,主动投入到潮顺粮食生产示范场,开展粮食生产管理工作。几年来,他充分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使示范场的4000多亩水稻生产按时播种、插秧、收割、稻谷烘干入库,而且年年保持稳产高产。

马学杰刚从部队回来时,对水稻生产不熟练,不懂得机械操作,他就刻苦学习钻研,还利用农闲时间多次积极参加上级农业、农机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同时将学到的专业知识、经验毫不保留地同农户分享,受到大家好评。2010年春节前上级部门要求潮阳区选出3名懂育秧、机插秧技能技术的员工参加全省首届水稻机插秧技能比赛,他主动报名,为迎接比赛力争赛出好成绩,春节都放弃了休息。他结合平时掌握的机插秧基本知识,对育秧、机械插秧、机械维修等知识多次反复练习操作,并积极向专家请教,直至弄懂为止。最后在比赛中他摘取桂冠获得全省第一名。

马学杰于2009年5月依法注册登记成立汕头市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他是法定代表人,被会员大会选为理事长,他认真负责,精心经营,积极做好组织建设规范化,研究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经过几年努力,规模由小到大,合作社开始只有5名社员注册资金150万,现在发展到50户社员注册资金500万;合作社拥有60台套农业机械,用于5000多亩水稻生产,实现了育秧、整地、插秧、植保、灌溉、收割、运输、烘干、加工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范围也逐步扩大,为周边1500多户种植大户、农户提供机械作业服务,辐射面覆盖潮阳、潮南二区五个镇十一个村居4万多亩耕地。3年来,农机合作社平均每年收入约有627万元,总支出502万元,总盈利125万元,留下5万为合作社费用,120万元发给社员,社员每月平均可领到工资2000元。

 

浙江省余姚市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小江:

一人富不算富 合作发展才能共赢

在河姆渡文化的田螺山遗址所在地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活跃着一支与遗址齐名的农机服务组织,而他们的带领人就是李小江,一个其貌不扬,却深受社员爱戴、农户欢迎的人,凭着对农业、农机的热爱和他独有的胆识和魄力,团结带领社员,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为目标,大胆创新,带头创业,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的农机发展之路,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宁波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宁波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宁波市平安农机合作社”“宁波市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等,他也先后获得“余姚市十佳农机致富能手”“宁波市优秀种粮大户”“全国农机大户示范点”等荣誉。2012年为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自律与管理,又牵头组建了宁波市农机合作社联合会,并被推举为会长。

李小江中学毕业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过上好日子,他进乡镇企业当过工人,贩销过农副产品,经营过农庄。随着近些年来政府对粮食生产越来越重视,李小江敏锐感觉到规模化种粮是一条致富之路,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无法依靠种粮走上致富路。2004年,他毅然承包流转了320亩土地开始种粮,同时投入资金购置了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农机设备,在经营好承包粮田的同时,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并尝到甜头,当年收入就超过了20万元。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的种粮积极性,他逐步扩大承包面积,购置水稻插秧机、烘干机等各类农业机械,到2008年,他的种粮面积扩大到了1250亩,成为了余姚市最大的种粮大户,个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5台(套)。

一人富不算富,合作发展才能共赢。2008年,李小江联合8位种粮大户,注册成立了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让农机服务有了更大的舞台。随着机械的增加,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作业内容从原先的仅限于粮食机耕、机收发展为机耕、育秧、机插、机收、烘干、统防统治等,合作社实力不断壮大。

在他带领下,合作社如今已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50多台(套),机械原值达1200万元,拥有社员211人,注册资金也由当初的1.6万元扩增至183.6万元,已具备为全镇及周边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的能力。合作社的成功运作,让社员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共赢的道理,2011年合作社的年农机作业总收入近360万元。

自被社员们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后,李小江深感肩头担子的重大。合作社虽然把机手们都合在了一起,但是要形成合力,实现资源的合理运作,实现更高的目标,必须要创新农机服务方式,不断扩大服务范围。

创新才有活力,探索才有出路。在服务中李小江和社员们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合作社先后探索出了订单式服务、套餐式服务和以农机服务换取农田季节性经营权等多种农机服务新模式,一改当地农机服务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各作业环节联系性不大的状况。2009年,合作社增加了优质米加工销售、农资经营、农机维修等服务项目,农机化服务能力和实力不断提高。2011年农资经营收入200万元,优质米加工销售收入1500万元。2012年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服务的个性化、多样性需求,合作社又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田螺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一个综合性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平台,不但有效增强了服务功能,也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的影响与竞争力。

李小江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一个不懈追求卓越的人。如今,他已经把根深深扎在了河姆渡畔的沃土里,也深深扎根在了老百姓的心里。

 

四川省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廖兴华:

能文能武的理事长

四川省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3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目前合作社社员已由成立之初的7名发展到拥有核心成员54名,从业人员达到200余人,其中常聘人员5名,专业技术人员80名。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84台(套),田间作业收入458万元,服务总利润120万元,服务农户数量8300户。

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廖兴华在1989年高中毕业就一直从事农机经营服务,至今已有23年。2009年3月,由他牵头发起,联合该镇其他6位农机户,按照自愿、平等、民主、互利原则,以自有资金和农业机械入社,组成集机耕、育秧、机插秧、机收、植保、运输、维修等为一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服务经营性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经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登记注册后,正式挂牌成立,是广汉市成立的第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廖兴华与理事会成员们一起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实施“统一签订服务合同,统一作业质量,统一作业价格,统一购买农机配件”的“四统一”作业规范,聘请专门财务人员负责合作社财务管理。理事长主持日常工作,并按时召开理事会议,组织实施完成年度生产计划。社员的机具由各社员自行管理、维修、保养,作业收入的5%作为公积金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其中4%作为合作社平时各种费用开支与分红,1%作为留成资金进行积累。合作社2010年在连山镇党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为拓展合作社服务范围,在本地作业市场基本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廖兴华详细了解当地种植面积、收割时间、机械需求数量和收费价格等作业信息,然后安排沿途交通、食宿、跨区作业路线、联系作业客户等各种事务,为合作社社员提供了良好的跨区服务,受到了社员们的赞同。同时,他带领合作社社员们不断拓展农机作业服务项目,通过3年多的发展,合作社除从事传统的机耕、机收、运输等农机服务外,已扩展到育秧、机插秧、植保、维修、粮食烘干等经营服务。合作社积极配合和参与市农业局、四川现代粮食产业广汉示范基地各种项目的实施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水稻育秧、机插秧、小麦田的开沟排湿、小麦的精量播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成果。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广汉市又陆续成立了1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廖兴华热爱农机化事业,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经营意识和创新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受广大社员的拥护,是四川省农机合作社优秀理事长之一。2005—2006年度被授予“全国最佳跨区作业能手称号”,2006年被授予“四川省优秀农机大户称号”,2008年被评为“德阳市优秀乡村人才”,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农村人才示范岗称号”,2011年被评为“广汉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获得“德阳市收割机比武大赛第一名”。

 



http://farm.00-net.com/jx/1/2012-11-14/23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