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合作社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 |
|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2-04 互联网 |
|
:李国军 引言:2008年,黑龙江省农机局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在克山、宝清、密山、大庆市让胡路区、海伦、北安、富锦、依兰、巴彦、宁安等地,建设了10个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一个农业生产周期的实践证明:建设和发展合作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场深刻革命,是调整生产关系、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益尝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创造性实践,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有效之举,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黑龙江特色、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新路子。 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的主要成效在克山、宝清等地建设的这10个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农业人口8.56万人,合作社总耕地面积59万亩,总占地面积17.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资产总额2.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391亿元,拥有大马力拖拉机76台,配套农具235台,收获机械83台,植保机械10台,标准化作业58.6万亩,综合机械化程度91%。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9年,自然灾害频发使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粮食减产,严重威胁了粮食安全。但这10个试点合作社通过应用先进的农机和农艺,不但没有减产,产量还明显提高。2009年,10个试点全作社粮食总产1.3亿公斤,比上年提高1664.1万公斤,增长12.97%;其中玉米14.53万亩,单产584公斤,比上年提高68公斤,增长11.6%;大豆25.39万亩,单产155公斤,比上年提高12公斤,增长8%。密山市蜂蜜山合作社种玉米2.4万亩,亩产703.2公斤,比上年亩增产79.6公斤,增产率12.8%;比非示范区亩增产101.8公斤,增产率16.9%。克山县新兴合作社社员张国军说:“我和邻村的表弟都种大豆,生产条件一样,可我的亩产却高出60斤,而且品质好,每斤多卖5分钱。他用的是小四轮,我用的是大拖拉机,还是大机械作业好啊!”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合作社重点装备大型农业机械,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马力拖拉机和农具,在生产中的主体作用明显。通过深松整地、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等标准化作业,打破了犁底层,深化了活土层,建立了土壤水库,增强了蓄水保墒、抗旱排涝能力,提升了土壤透气性,提高了有机质含量,增加了有效积温,减少了土壤风蚀、水蚀和病虫害。试点作业区耕层由不足20厘米提高到30厘米以上,耕层每加深1厘米,在均衡降雨条件下,每亩增加3吨蓄水能力,每年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2个百分点,增加第二年有效积温200℃以上,播期深松地块20厘米、30厘米、40厘米耕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比未深松地块增加20.1%、20.8%和14.6%。同时,配套应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提高了粮食品质。示范区种植无公害农作物38.3万亩(玉米17.5万亩、大豆20.8万亩),绿色农作物12.5万亩(玉米4.1万亩、大豆8.4万亩),有机农作物7.8万亩(玉米2.3万亩、大豆5.5万亩),通过品质提升增收8397万元。提高了科技水平。合作社实行标准化作业,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利用大型机械整地、播种、中耕、施肥、植保、收获,促进了新农艺、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大大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近70%。在春播上运用了精量播种、分层施肥技术,在植保上推行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了玉米、大豆全程机械化综合配套技术,推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节本增效同步,使科技对提高单产起到了支撑作用。2009年,大豆全程标准化作业24.8万亩,玉米全程标准化作业13.9万亩,比上年分别提高77.5%和80.4%,加快了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密山市蜂蜜山合作社实行玉米小垄密植栽培技术,种玉米2.4万亩,亩保苗由0.3万株增到0.35万株,亩增产79.6公斤,增幅12.8%。海伦市海北合作社推行大豆大垄栽培技术,种大豆2.3万亩,亩保苗由1.87万株增到2.33万株,在同等气候条件下,产量提高20%。转变了生产组织方式。合作社普遍实行“六统一”经营(统一生产资料、技术标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有的还统一销售和核算。土地规模经营进程明显加快。10个试点合作社中租赁经营10.3万亩,土地入股12.1万亩,委托经营36.2万亩,最大连片地块在1万亩以上,最小的连片面积也在500亩以上,1000亩以上连片地块达91块。规模经营面积最大的合作社是克山新兴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达4.02万亩。土地规模经营减少了机车空运转率,大农机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亩耗油由1.5公斤降到0.9公斤。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农机大规模作业与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细碎、繁琐、低效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经营集约化程度,实现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宝清县北岗村成立合作社前,201人从事农业生产,现在只用36人,统一卖粮后,每斤多卖3分钱。增加了农民和乡村集体收入。合作社在获利的同时,也拓宽了农民和乡村集体增收渠道。一是粮食增产增收,人均增收209元。二是地租差价增收,人均增收1302元。三是分工分业收入2.07亿元,人均收入2417元。其中从事养殖业4712人,收入1413.6万元;打工1.4万人,收入1.82亿元;其他行业3845人,收入1076.6万元。四是节本增效增收,人均增收166元。总计人均增收4094元,是黑龙江省人均增收的10多倍。乡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克山县新兴村的合作社粮食纯收入177.95万元,村集体积累达3200万元。壮大了合作社经济实力。10个合作社总收入2358万元,扣除成本1715.06万元(折旧费547.3万元,工资150.63万元,其它1017.13万元),纯收入642.94万元。合作社中赢利20-50万元的有5个,50万元-100万元的有2个,100万元以上的有3个。克山县新兴合作社盈余176万元。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合作社在促进试点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社的建立带动了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示范引路的作用,10个试点合作社都是新农村的示范村。宝清北岗村、克山新兴村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样板村和新农村建设标杆村,农民不仅吃上了自来水,身居别墅楼,村上统一供暖,而且在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村里都出台了优惠政策。10个试点合作社带动了25个村93个屯的新农村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8800万元,修路290公里,改造泥草房2697间。克山新兴村仅改造泥草房就投资963万元,改造泥草房150户。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模式在合作社建设上因地制宜,不拘一格,不搞一刀切,坚持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合作社采取了“联大靠强、合作共建”的方式,“联大”即联合龙头企业、农牧场、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靠强”即依靠强县、强乡、强村。合作社实行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和科学化管理,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负盈亏的道路。构筑新体制。把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的重要载体,坚持以农民为主体,遵循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力平等、管理民主的原则,依法办社,依章办事,规范发展。合作社为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其股份由国投资产股和企业、村集体、农民股构成,县政府是国投资产股东代表,不参与分红。农民既可以是股东,又可以是社员,既可以投资,又可以投劳。对农民加入合作社不设最低出资额限制,可以用货币或能用货币估价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还可以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预期收益作价出资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经工商等部门注册,建立实体,制定章程,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运用新机制。在资产管理上实行谁投资谁所有。在财务管理上严格实行年度财务预算、决算和资金使用审批等制度,提取折旧费并存入专户。合作社经营的农作物全部纳入保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在农机作业的基础上拓宽服务领域,增强发展活力。建立土地规模经营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土地租赁、委托、入股等形式组织适度规模经营。在机务管理上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统一停放、保养、供油、调度、作业。面向社会选聘人才,多渠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收益分配上按章分配,完善农机服务考评机制,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建立新模式。引导农民和社会组织以多种要素入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目前主要有6种主要的经济共同体模式。乡村主办型。合作社由乡、村共同发起,自筹资金主要由乡、村共同筹集,股份由财政扶持资金、乡村自筹资金、以机顶资和农民投资构成。海伦市海北农机合作社由省、市、镇、村、农机大户投资建设,总股本金1800万元,每一万元为一股。其中,黑龙江省投资1000股由海伦市财政持有,占55.6%,海北镇政府持股720股,占40%,三个村持股60股,占3.3%,杜振涛持有20股,占1.1%。农民以土地委托形式入社,入社土地5万亩,签订三年合同,生产费用由农民承担。2009年,海北合作社总收入462.2万元,成本315.2万元,盈余147万元。密山市蜂蜜山合作社由白泡乡发起建设,总投资1275万元,其中省投1000万元,市投200万元,乡投75万元。合作社盈余不分红,作为合作社发展资金。入社土地4万亩,由村集体组织土地规模经营,合作社对入社土地作业收费给予低于市价30%的优惠。2009年,合作社总收入296.5万元,成本238.5万元,盈余58万元。克山县新兴合作社由新兴村集体发起组建,投资1260万元。其中,省投资1000万元农机具,县投资150万元,村集体投资110万元。农民以租赁形式入社土地4.02万亩,每亩租金200元。2009年,合作社总收入351万元,成本175万元,盈余176万元。整合升级型。合作社发起人是原农机作业合作社,将自有资产、资金、人才、技术整合后,黑龙江省投入1000万元农机具,建设新的合作社。股份由财政扶持资金、原农机作业合作社自有资金及以机顶资、农民投资构成。大庆市让胡路区土金合作社由原农机作业合作社以全部资产入股和财政、大户投资建设。合作社总股本金4000万元,每股1万元,省、市(区)和13个大户投资各占股份25%、15.5%和59.5%。农民(职工)以土地租赁和委托形式加入合作社,入社土地4.4万亩。其中,租赁1.39万亩,租期10年;委托3.01万亩,农机作业价格比市场价低10%-20%。2009年,总收入387万元,成本289万元,盈余98万元大户领办型。合作社发起人是粮食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大户投资占自筹资金50%以上。股份由财政扶持资金、大户投资和农民以地顶资构成。富锦市龙阳合作社由种粮大户联合投资和财政投资建设,总投资159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000万元农机装备,市财政投资150万元,23名大户土地作价入股260万元(土地1.3万亩,每亩200元)及投入资金150万元。每一万元为1股。另外,2.7万亩委托合作社规模种植,合作社给予作业费优惠,县政府对统一整地每亩奖励5元。2009年,合作社总收入292.9万元,成本175.7万元,盈余117.2万元。巴彦县松花江合作社由5个大户联合农民发起建设,股本金由省财政投入和5个种粮大户投资构成,总股本1627万元。村民联办型。合作社发起人是农民,股份由财政扶持资金、农民投资和以地顶资构成。宝清县北岗合作社总投资1380万元,其中,省投入1000万元农机具,县投入380万元场库棚建设资金。北岗121户农民以2.3万亩土地入股,每10亩地为1股。另外,还委托经营1.7万亩。2009年,总收入288.64万元,成本252.02万元,盈余36.62万元。局市(场乡)合办型。合作社发起人是场县或局市,自筹资金由垦区农场投入,县(市)投入农机装备,组织土地规模经营。股份由垦区农场、县(市)投入资金和农机装备构成。县(市)投资产权归县政府所有,垦区农场投资产权归垦区农场所有,双方按股份分红及承担有限责任。北安市双青合作社总股本金5386.5万元,每1万元为1股。北安市投入2935.6万元(含省投资农机具),持有54.5%的股份,农垦北安分局投资2450.8万元,持有45.5%的股份。北安市持有股份分给项目所在三个乡(镇)各9.08%,项目核心村27.25%股份。合作社主要经营形式为农机代耕服务,项目区内村集体组织土地规模经营4.35万亩,以作物产量作为土地租赁费用,每亩地秋后给农民159斤大豆,超产部分归合作社。2009年总收入306.26万元,成本214.38万元,盈余91.87万元。龙头企业承办型。合作社发起人是企业,企业投资占自筹资金50%以上。股份由财政扶持资金、企业投资、农民投资和以地顶资构成。依兰县久兴合作社由昊泽伟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总股份1470股,每股1万元,其中省投1000万元农机占1000股,昊泽伟业投资260万元,占260股,农民入社土地每亩按50元计算,4.2万亩地折合210股(合作社给农民的股份),合作社按股分红。土地规模经营由龙兴村和久兴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对入社土地作业费优惠,一般低于市价10%-20%。2009年总收入276.8万元,成本244.6万元,盈余32.2万元。宁安市渤海合作社由黑龙江省镜泊湖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总投资1483万元。其中,镜农股份投资333万元,省投资1000万元农机具,市投资15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创新投资方式。利用财政扶持、群众自筹、集体入股、银行贷款、以地顶资、以物顶资、以劳代资等方式,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投资机制。黑龙江省财政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5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购置农机装备。县级财政整合支农资金1720万元,企业投资1665万元,乡村投资200万元,原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250万元,农民投资75万元,10个合作社共投资1.39亿元。为提高建设标准,配套推进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聚合不同层次和渠道的资金,共整合省以下各类资金4亿多元。宝清县以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为牵动,整合财政、国土、交通、农开等12项资金,总额6000多万元,不仅建设了标准化合作社,而且推进了项目区新农村建设。各地还利用废弃地、废弃晒场、旧厂院、停办的村小学、原村部大院及原合作社等非基本农田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减少了资金支出。建设基础设施。制定了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统一建设标准。农机场库棚选址于交通便利、距离作业地块远近适中地点。试点县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委托专业单位设计图纸,推行工程招标制和监理制。省指导组多次到现场督办检查,协调服务。省里还组织相关领导到垦区学习。各县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跟踪指导,解决问题。宝清县主要领导十几次到合作社现场办公,并派干部常年抓合作社建设。富锦市、依兰县农机局长和海伦市海北镇党委书记住在现场抓建设。10个试点合作社总占地面积17.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1万平方米。每个合作社都建设了农机库、停放场、修理间、加油站及培训室、办公室、休息室,并进行了绿化、美化和香化。密山市蜂蜜山合作社与八一农大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北安市双青合作社成立了农机信息化管理中心。优化农机结构。按照结构合理、技术先进、高效环保的原则,省有关部门制定了进口农机和国产农机配备比例和技术标准,招标采购农机装备376台(套)。农机装备中外结合,配备国外拖拉机和农具73台(套),配备国产农机具323台(套),实现了大马力拖拉机、整地机、播种机、中耕机、植保机、收获机“六机”配套,拖拉机与农具配套比为1:4;新购农机与原有农机结合。原合作社农机具以实物入股形式归入新合作社,大庆原土金农机作业合作社54台(套)农机具归入新合作社。拓展服务市场。为做大做强合作社,不断增加农机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规模,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一是在项目区内满负荷生产。采取土地租赁、实物抵租等形式开展规模生产。合作社标准化整地42.04万亩,其中深松整地35.3万亩。二是跨区作业。大庆市土金合作社为让胡路区喇嘛甸镇和林甸县代耕作业3.5万亩,为红骥牧场造林整地5000亩,为油田挖输油管线4500米。三是跨行业服务。克山县新兴合作社承揽农田水利建设、修路挖沟和运输业务,收入47万元。发展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启示合作社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我们在调研中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推动,合作社发挥“统”的功能,加快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普及,使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批应用大农机的新型农民进入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战场,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克山县委书记李洪国说:“我县人少地多需要大农机,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合作社,抓合作社就是抓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是合作社建设的关键。实践证明,领导主动抓和被动抓、科学抓和盲目抓,就是不一样。搞得好的地方领导真抓实干,协调关系,调集力量,合作社就建得又好又快。黑龙江省农机局在北安市调研时,该市领导带领169名科级以上干部正在乡村推进土地流转。密山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合作社,帮助解决资金投入和建设用地等问题。大庆市、让胡路区和大庆油田公司给予土金合作社近千万元的资金支持。依兰县财政对深松地块每亩补贴达30元。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是发展合作社的重要基础。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是新形势下生产关系调整的产物,建设主体、服务对象和受益者都是农民。宣传和发动农民配合、支持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走好群众路线。现在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强,加速土地流转,加大农机作业拓展空间,还需要做更多的群众工作。依兰县采取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富锦市采取村集体+大户+农民的模式吸引农民入社,既符合实际,又管用、有效。整合资金是解决合作社投入不足的有效途径。各试点县活化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在使用好上级财政资金的同时,加大本级财政和农民投入力度,将一切能利用的资金捆绑投放,形成了“多条渠道来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口子出水”的模式,避免了“撒芝麻盐"、办不起大事、做不成好事的问题。创新机制、科学管理是合作社发展的生命线。合作社是农民创办的现代企业,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按现代管理模式,在规范的制度框架下组织生产经营,并逐步完善运行方式。这些合作社形成了决策、激励、积累、投入、控制、监督、分配等机制,优化配置了生产要素,产生了较好效益。
|
|
http://farm.00-net.com/jx/1/2010-2-4/2338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