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灌南县:补短板促全程,有谱!

零零社区网友  2018-05-04  互联网

王晓宇

2005年,全国的农机化水平还不高,有着丰富稻麦种植经验的徐海威买了第一台高性能收割机,跨区作业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2007年,他组建了收割机队,远赴黑龙江红卫农场作业。2012年,徐海威联合5个人一起以机械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江苏省灌南县海威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之后,徐海威开始进行水稻机插秧育秧、流转土地种植无公害水稻,此时,该合作社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耕种收环节的机械化。2015年,该合作社安装了四台日产15吨的烘干机,帮助农户1200多户,全年突破4000吨的烘干产量。2016年为了加大烘干能力,又安装了四台烘干机,日烘干量达到了120吨,全年烘干量可达11000吨,突破了烘干环节的机械化,海威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徐海威经历的全程机械化发展之路是灌南县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缩影。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灌南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以生产水稻和小麦为主。2016年,灌南县被江苏省农机局确定为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后,以此为契机,该县强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使得全县主要粮食作物(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飞速提升。截至2017年,全县农机化水平达83%,被评为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突破稻麦生产薄弱环节

“过去一到收获季节,就怕碰上阴雨天,自从合作社上了多台烘干机,我们真的是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再也不用担心粮食入仓霉变了。政府为我们农户排忧解难,真是咱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啊!”灌南县百禄镇种粮大户周兆健感慨地告诉记者。“去年,小麦刚收上来就运到了镇里的苏杰农机合作社,每斤只需5分钱烘干费。过去烘干设备少,经常被小商贩压价,最后没办法咬咬牙也就只能卖了,总比烂在手里强。现在可以直接卖给烘干中心,去年小麦的收购价是每斤1.16元,价格很实惠。”据灌南县苏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军介绍:“过去每到收获季节,往往会遇到阴雨天气,粮食作物不能及时晾晒,导致霉变,让种植户受损不小,尤其是像我们这些流转土地的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确保粮食增产又增收,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如今,这一难题已被破解。”

据了解,灌南县苏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部门的宣传引导和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安装了8台粮食烘干机,总烘干能力可以服务周边2000多农户,辐射土地面积13000多亩,仅秋天一季就烘干水稻4000多吨,获利100多万元,实现了种植户和合作社双赢的局面。灌南县农机局局长王士富告诉记者,2016年的秋收让他记忆犹新。“那年11月份全县持续降雨,水稻适期收获遇挑战,由于全县61个烘干中心5898吨烘干能力的保障作用,全县水稻得以正常收割且无一起霉变发芽现象。同时,因为烘干能力的大幅提升,稻谷价格也普遍提升,全县农民增收了5000多万元。”

“2016年,我县申报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项目,由于准备充分,获得省专家组一致好评,在全省22个县中脱颖而出排列第9名,成为全市唯一、全省首批15家示范县(区)之一。”王士富表示,“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县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达97.5%。截至2017年,全县拥有烘干中心75家,烘干机401台,批次烘干总能力7351吨,批次产地烘干能力6556吨,全县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达97.5%,可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对稻麦生产的影响,保证增产增效。”据了解,2016年秋季,灌南县三口镇何庄村建成批次烘干能力120吨烘干中心,创造了23天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2万元的“奇迹”;苏口、宋集两村28天建成批次烘干能力180吨的烘干中心,为两个村集体经济创造36万元的业绩;全县经济薄弱村新建烘干中心8家,新上烘干机56台,批次烘干能力8400吨。

推广短板农机有妙招

除了产地烘干这个短板以外,灌南县全程机械化的短板还有高效植保和小麦机条播。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灌南县农机部门有妙招。

妙招之一就是给农机办个“大集”。“去年参加农机赶大集活动收获真不少,开了眼界不说,我还订购了一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植保机。关键是除了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外,县财政也配套作业奖补,算下来每台植保机能优惠万把块钱呢。当时,我还发动周围的乡邻订购了1台小麦条播机和2台水稻插秧机。”曾经参加过灌南县农机赶大集乡镇巡回展活动的田楼镇夏雨家庭农场负责人成东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旧兴奋。

灌南县在农机化普及推广工作中,针对粮食作物生产过程存在高效植保、机条播、粮食烘干等机械化水平较低的三个短板,以薄弱环节攻坚为突破口,建立完善了县镇村联动推广、社会各界支持、村组干部示范、农机大户引领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格局,致力扩大新型农机作业覆盖面,助推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而农机赶大集乡镇巡回展活动就是极为有效的农机普及推广手段。去年5月6日,由灌南县农机局牵头,灌南县农机推广站承办的农机赶大集走进田楼镇三兴社区,开展农机优惠展销活动,推介新式大中小型农机具。据悉,“大集”吸引了山东佳尔能以及本省内的常发、沃得、久保田(苏州)等8家农机具生产厂方,灌南汇丰、常联发、金珠农机销售等13家经销商也带来一批大中小型农机具,参加农机推广及优惠展销活动。现场展出的新一代自走式、手推和担架式植保机以及复合式条播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以及秸秆还田机等20多种农机产品也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关注,主动询问工作人员农业机械产品性能、使用作业方法和技巧。经销人员向围观群众现场展示操作方法,增加购买农机者的感性认识。林丰村的张伟国、合浦村的姜红玉等10多位村民当场与经销商签订复合式条播机以及自走式插秧机购销协议,预交了部分订金。据了解,灌南县农机赶大集田楼镇现场活动当天,当地群众签约订购植保机、复合式条播机等大中型农机具18台(套)。

除了农机赶大集活动,灌南县乡村党员干部还主动发挥模范作用,积极带头并联合周围村民购买烘干机、条播机以及植保机等大中小型农机。田楼镇合浦村的党员王开营牵头组建植保合作社,先后购置植保、条播以及插秧机等各类农机具20多台(套),从秸秆还田耕作、插秧、植保到收割,为周边群众农业生产提供全程化、“保姆式”作业服务;新安镇宋集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新以“双进双促”活动为切入点,联合结对帮扶的宋加河等村民新上12台烘干机,既为当地群众生产粮食提供烘干服务,又为低收入群众增收开辟渠道。

随着“互联网+相关信息”的及时发布,农机赶大集、农机具现场演示等多形式推介和实践运作的深入,灌南县农机三大短板已不再短,而且超额完成预期目标。据统计,截至2017年,灌南县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148%,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6.6%。

据王士富介绍,灌南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领导小组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出台灌粮化发[2016]5号和灌粮化发[2017]2号文件,对烘干、高效植保、小麦机条播三大短板环节机具予以能力及作业面积奖补。各乡镇为确保项目有效开展,挤出财政资金推进示范县建设,据不完全统计,11个乡镇财政拿出近300万元,省、市、县、乡镇四级投入近1900万元项目奖补资金,撬动了示范县建设社会投入资金3亿元,确保了全县省级示范县建设项目各项指标的快速完成。

让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灌南县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尤其是去年以来,该县牢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精准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互联网+”等理念,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如何让广大农户从骨子里接受这些先进的词汇是问题的关键。对此,灌南县农机部门自有高招。

1月16日,冬雨纷飞,寒意逼人。但是在灌南县田楼镇政府会议室却热火朝天,原来是为期一天的农机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物化补贴及技能培训在这里如期举行。来自灌南县26个村的60多名农机科技示范户、农机手参加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并领取相关物化补贴。培训班上,该县农机局科技指导员张卫祥就农机补贴政策、农机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内容等进行解读;该县农机推广站站长李海军结合当前农村实际,就冬季农机保养、安全作业等方面深入细致讲课。“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扩大农机覆盖面,提升作业效率,推动现代农业促发展。”张卫祥告诉记者。

不言自明,“科技入户”就是灌南县推进全程机械化的高招。2017年,灌南县农机局启动了科技入户项目,宗旨就是让农业上的高新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据统计,灌南县2017年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在全县的汤沟、孟兴庄、李集、三口、田楼、堆沟港等6个乡镇的27个村实施,以水稻生产机械化、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玉米生产机械化为项目主推技术,以水稻插秧机、秸秆还田机、玉米播种、收获机械、高效植保机、保护性耕作机械为主推农机具,全年新增水稻插秧机200台以上,秸秆还田机50台以上,玉米播种机5台以上、高效植保机100台以上。水稻插秧在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做到巩固提高,2017年全县种植水稻54.53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49万亩,水稻机种(插)水平达89.8%。稻麦秸秆还田面积实现110万亩以上,还田率90%以上;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85%以上。

未来,灌南县将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农机科技人员直接“进园入社到户”、农机化技术应用直接到田、农机化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大幅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到位率和应用水平,农机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农机科技示范户进村入社率达50%以上,加快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机赶大集—孟兴庄镇

 

                              农机服务队



http://farm.00-net.com/jx/1/2018-5-4/23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