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跨区机收:作业效益稳中有降 互联网+大显神通

网友投稿  2018-06-07  互联网

陈斯

当前,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由南向北梯次成熟,西南地区麦收基本结束,湖北、河南、安徽等主产区进入集中收获期。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5月28日,全国已收获小麦3260万亩,当日机收面积超过400万亩,标志着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全面启动。

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4月24日上午,24台来自湖北武汉江夏区法泗的收割机分批次在法泗街集结,举行赴海南省收割水稻跨区作业出征仪式。此次出征也标志着2018年江夏区跨区作业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我们这次主要是远赴海南省东方市收割早稻,面积2万亩,每亩价格70元。待海南收割完后,沿途收割小麦返回,至6月中下旬陆续回江夏参加本地夏收。”机手老李介绍,这次远征是江夏区近几年来多次组织跨区作业中的一次。

据工作人员透露,此次跨区机收,每台机器预计可收入5—6万元,作业队总收入可达150万元。为确保此次农机手跨远区作业能安全、顺利进行,江夏区农机部门积极协调,精心组织,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进行安全检测,年度检审,认真核对好信息,为安全性能良好的联合收割机及时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并认真做好网上登记备案工作,随时进行跟踪服务。

以小窥大,据悉,今年参加“三夏”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预计超过5.5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3.1万个,机手超过180万人。多数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土地“托管”、订单作业等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部分可为广大小农户及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三夏”跨区作业正由以机收为主,向机收、秸秆处理、机播一体化服务转变。

据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将有155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小麦、油菜等作物抢收、秸秆处理、烘干作业,以及玉米、水稻等作物抢种作业,机具投放总量同比增加80万台,其中联合收割机63万台,冬小麦机收率、夏玉米机播率预计分别超过94%、82%,同比均提高1个百分点。

5月26日,在河南民权县花园乡旺丰农机合作社门前,伴随着一阵阵轰鸣声,一支由30多台联合收割机、近百名农机手组成的“三夏”跨区作业队浩浩荡荡地踏上南下“淘金”征程。

今年是河南花园乡小丁庄村农机手周战胜南下“淘金”的第五个年头:“我一般会先到南阳,再到驻马店、周口等地,收完麦回民权。我平均每地收五六百亩,半个多月净收入三四万元。”

“今年陆续南下的机车将达1200多台。全县麦收结束后,还有近千台北上山东、天津、河北等地跨区作业,预计可实现跨区作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民权县农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跨区难,克服困难也要上

眼下,陕西旱地小麦已陆续成熟。在西安市邑区定舟村的麦地上,联合收割机正穿梭在田间,沉甸甸的麦穗眨眼间就变成了金灿灿的麦粒。“今年的颗粒很饱满,趁没有雨先赶紧把它收回去。”邑区定舟村村民吴昌民说道。

据气象台预测,今年“三夏”期间,陕西降雨次数偏多。针对今年“三夏”期间降水偏多的实际,陕西省农机部门提前做好了各项服务准备工作,目前已组织了2.8万台联合收割机备战三夏,力争做到麦熟有机收。

东西部地区小麦成熟期较往年集中,为确保麦熟有机收,机到有活干,今年,全省小麦主产区市县农机部门设立100多部服务电话和260多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帮助机手与农户有效对接。同时,全省4000多个农机维修点将通过延长营业时间、送修到田间地头等措施,确保农机作业质量。

“我们准备了三夏期间农机需要的各种配件,对修理人员进行了全方面的技术培训,提供二十四小时的专业维修服务。”邑区秦川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立军说道。

据了解,“三夏”期间,陕西2.8万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将完成1400万亩小麦的机收任务。参与“三夏”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凭借农机部门发放的《作业证》在省内免费通行,并能在中石油、中石化和延长壳牌共598个加油站享受每升0.2元的优惠进行加油。“‘三夏’期间我们准备了充足的油源,开辟了农机加油绿色通道,确保农机车辆随到随加。”中国石油邑区大王加油站负责人苏卫涛说道。

“不过,这两年跨区作业的市场的确不好做,我正打算这两天跟山东的老客户商量作业时间、作业面积和价格。过两天我得先提前过去,了解下当地作业需求。”正在河南进行跨区作业的安徽宿州市昌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昌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今年跟前两年差不多,我们先来到河南把活干完,再回安徽把我们自己的地收了,再去江苏和山东,大概7月初才能结束整个跨区作业。”武昌金向记者介绍道。

说起跨区机收的难处,老武也充满了无奈:“一是如今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跨区订单比之前少了很多,今年也就出去20台机器、40名机手,我们直接把车开过去了,不值当再用拖车运了。二是现在30—40岁之间的机手不好找,跨区作业机手基本就是连轴转,没有休息的时间,大家都嫌脏嫌累,就算工资涨到500元一天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出去干。”

“我感觉再过个三五年,可能各地跨区作业会越来越少,甚至基本没有了。至于我们合作社今后几年还做不做跨区,到时候看情况吧,一是看国家的政策导向,二是看土地流传情况,三是看农机市场的发展趋势。”武昌金对于未来跨区机收做出了这样的预判。至于未来“三夏”怎么干,他正琢磨着回去跟周边的其他合作社理事长讨论一下。

当问到是什么让合作社还坚持跨区作业,武昌金说:“有些老客户还是要维护,他们既然信任咱,认可咱的作业质量,咱就要把服务做好,保质保量完成!而且正因为是老客户,所以作业需求相对比较熟悉,活干起来心里也都有底。再有就是,好歹跨区机收也为合作社添置了一笔收益。”

“今年的跨区机收正常进行,虽然跟往年相比跨区作业范围大大缩小了,但我们力保周边省份订单,将奔赴河南河北为老客户进行小麦收获作业。”山西省晋中市康源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侯仁英说道。

“今年省外小麦种植面积都减少了,就连我们山西也是。而且现在国内的小麦收获机发展已经很成熟,基本都达到了掉粒少或者基本不掉粒的需求,农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对于机手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高了;第二,如今各地合作社普遍发展壮大起来,机器的保有量增加,全国各省的小麦收获机数量基本饱和了,根本不需要再大面积的跨区作业;第三,就合作社自身来说,往常我们会到安徽、河南进行大概半个月的作业,回来休整一两天在当地再干20天,打地区时间差。但现在这两个省的跨区作业利润率实在太低了,从市场效益的角度我们合作社参与跨区机收已经不太值当了。”侯仁英“掏心窝子”地说。

当记者问道选择什么交通方式去到临近省份,侯仁英说:“这次跨区从5月26号开始,持续大概20天左右,6月中旬回省。我们合作社这次准备得非常充分,老客户一个电话,我们立马就出发了。这次我们派出去了20个机手、10台机器,统一用拖车运过去,车费也就3000块钱,这点成本算不了什么。”

谈到找跨区作业机手,老侯表现出些许无奈。“跨区机手本身工作量就大,好多人都不愿意干,如果再直接把机器开过去,那劳动强度就太大了,怕机手们吃不消。现在机手工资都涨到400多元一天了,但还得托老机手干,人家出于交情也不好拒绝,但新的、年轻的跨区作业机手还真是不好找。”

“现在各地合作社、农户几乎家家都有机器,如果我们不依靠优质的服务和客户对于我们的信任,感觉连现有的订单也很难维持。”竞争压力的加大,也让侯仁英对未来跨区作业的形势不太看好。

互联网+,让服务延伸至千里之外

根据农机作业服务流动快、服务区域广的特点,各地农机部门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纷纷成立维修中心,借互联网之便利,将服务服务区域延伸至千里之外,实时农机手排除故障,实现了农机手与维修中心的“双赢”。

“为防止收割机在作业时出毛病,我们县农机部门的专家多次到合作社指导大家检修车辆,对咱机手服务真是贴心又及时。近年来,他们还通过短信、微信等为俺发送作业信息、提供作业路线、确定作业地点,还免费检审车辆、免费发放通行证等。机收期间,到各地还有跨区作业接待站。政府可为咱农机手致富操不少心呐!”说起跨区作业时享受到的贴心服务,花园乡旺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国锋笑开了花。

孟光明是江苏灌南县明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借助互联网优势,根据机手作业区域先后建立90个微信群。其中,本省20个群约有7000名机手,外省70个群约有2.1万多个机手,极大地拓展了服务范围,扩展了服务对象。

“每年5至11月份,我们的维修服务队就携带2辆维修服务车,跟随跨区作业服务队远赴广东、广西、湖北、河南、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0余个省开展维修服务。”一些农机的小故障,孟光明的服务队就通过微信指导机手自行排除,机手排除不了的,只要在服务队所在位置方圆200公里范围内,孟光明也及时派人进行前去排除故障。

“现在信息化是真的厉害,我们的业务有90%以上都是通过微信联系的”孟光明说道,“互联网+农机维修中心”的效益显著,仅2017年,该维修中心年维修各类农机近5000台次,营业额近500万元。

 

记者观察

三夏”机收需趋利避害实现“虎口夺粮”

当前,我国“三夏”麦收已经全面展开,由南至北推进。

据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夏粮生产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生态种植加快。华北和新疆塔里木河地下水超采区调减小麦面积200多万亩。西南西北调减条锈病菌源区小麦70多万亩。二是优质品种增加。预计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30%,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三是绿色发展提速。预计节水小麦品种面积达到20%,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河北节水小麦品种面积达到50%以上。节水、节药技术加快推广。

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农机作业也有几点需各地合作社加以注意。

首先是气候条件的不确定。“三夏”历来天气多变,如受干热风或连续降雨影响,会出现小麦集中成熟或“插花”成熟,尽管机械供应总体充裕,但局部地区争抢收割机的现象仍有可能发生。另外,大风降雨天气可能导致区域性大面积小麦倒伏,造成机收困难。

同时,作业成本上升比较明显。近十年来,我国机收价格总体比较稳定,小麦机收价格普遍在每亩50—70元区间。今年,我国柴油价格同比每升上涨1元左右,再加上近年来食宿、雇工、维修、运输等费用均有所增加,保持过去机收价格的难度增大,预计部分地区今年机收价格每亩上涨3—5元。

另外,跨区作业效益稳中有降。随着机具保有量增加,市场竞争激烈,单机作业面积有所下降,长距离跨区作业的比例降低,短途跨区、就近作业成为不少机手的选择。随着各地环保要求提高,抢收期间需严格落实秸秆禁烧措施,限茬收获需降低作业速度,也一定程度影响作业收入。跨省作业机具可能进一步减少,部分道路沿线地区农民依赖过往“散机”的风险增大,需要各地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有机可用。

据了解,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印制30万张农机跨区作业证,免费发放到机手,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可凭证享受免费通行政策。各冬小麦主产省农机部门已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在公路沿线设立3400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为机手免费提供服务。各级农机、发展改革部门及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运转有效的用油保供机制,部分省农机加油将享受每升0.3—0.8元的优惠。

现在,夏粮还没有丰收到手,要实现“虎口夺粮”、丰产丰收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各地应积极引导合作社全力打造信息“三夏”、质量“三夏”、绿色“三夏”、平安“三夏”、暖心“三夏”,确保又好又快完成“三夏”机械化生产任务,重点抓好信息引导、作业标准宣传、绿色装备技术推广、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便民惠民措施落实等工作。(陈斯)



http://farm.00-net.com/jx/1/2018-6-7/23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