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耕时节,广袤的大地再也不见了忙碌的农民,按一下按钮,久旱的土地开始滋润地“喝水”;站在田间地头,看着“田管家”把沉睡了一冬的土地“耕醒”;大型耕整机的纵横捭阖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如今的春耕,是这样一幅美好的画面。一次高科技灌溉20多天的活几小时就搞定“通过这种水肥一体化灌溉,能够做到节水节肥,农作物灌溉率提高到了90%,西瓜、辣椒等林下经济作物也得到有效发展,还节约了15%的劳动力。”在湖南省靖州县甘棠镇甘棠村杨梅优品示范基地,技术人员骆荣指着地里蜿蜒的细管子说:“水肥就是通过这些管子流入地头,滋润着这些果树。”
该基地投资126.45万元对875亩杨梅果林安装了高效节水灌溉设施,通过折射雾化、喷射以及滴灌等方式对果林用水进行科学管理。
走进杨梅优品示范基地,首先看到的是山顶上一个放着好几台现代高科技设备的小房子,墙边还堆放着水肥原料,俨然一座“微型工厂”。
这些机器可是果园的“宝贝”,它们是高效节水灌溉的“中枢”。灌溉和施肥之前,只需要把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放入这些设备里,在操作台设定好,几个小时后,整个灌溉过程就能自动结束。
“以前800多亩的地要干20多天,现在有了这几根管子和全自动设备,人不用下地,几个小时就能搞定。”61岁的村民黄永进正在田间劳作,谈到果园的“高科技”灌溉,老黄脸上露出笑容:“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为了扶持生态农业发展,靖州县积极探索高效节水路子,投入1200万元完成水肥一体化滴灌及微灌1030亩,智能控制系统管道灌溉3630亩。项目区全部采取地下防渗管道输水,实现操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水肥一体化,减少了传统农业灌溉“跑、冒、滴、漏”的现象,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靖州县艮山口三里村新农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里,又一季莴笋生长成熟,两名女工正在进行采摘。这片地里的莴笋施用的是纯农家肥,同时采用了最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但绿色无污染,产量也比之前提高了30%,受到市场青睐。
负责人吴才进介绍,示范园使用了更高效的自动控制微喷技术,比一般喷灌更省水。去年11月,该项目一期建成,通过近4个月的实践,项目给合作社节省灌溉、施肥成本40万元左右。“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更大的经济效益将在长期使用中显现。”吴才进对此很有信心。
据介绍,传统的土渠输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了,灌溉问题始终是制约靖州农业发展的瓶颈。但是随着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推进,昔日“大水漫灌”和“靠天吃饭”的局面正逐步被科技化、集约化的高效节水灌溉形式所替代,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开始了解高效节水灌溉并参与进来。(刘杰华 姚敏 蔡二林)
小农户有了“田管家”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忙时节,可安徽省怀宁县石镜乡种植大户查显平正为机械化作业的事情烦恼着,于是他给县农委打了一个电话。“听说县里有合作社可以代农户耕种收管,我也想把我流转的地交给他们管理,农委能帮忙牵线搭桥?”查显平在电话中向农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接电话的正是怀宁县农委办公室主任丁力,听了查显平的电话,他马上与该县农事服务中心以及几个种植合作社取得联系,经多方比较,最终与茶岭镇显青水稻种植合作社签订了300亩委托合同,查显平的烦恼迎刃而解。
“目前用工人力成本高、农机成本高。一台农机十几万,甚至高达几十万。在一般的大户家,机械都是露天摆放,三四年后,农机便报废,无法使用。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程机械化作业是关键。农户生产所购农机不止一台,这就更加大了投入成本,对于小农户来说投入高,收益小。”怀宁县农机局副局长汪胜说。
为了解决农户在用工和农机方面的烦恼,一些专业的种植、农机合作社出现。而怀宁县农事服务中心依托季青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建设而成,但两者还有不同。
“过去农机合作社也为农户提供农事服务,但不正规,不全面。如今成立了农事服务中心,从耕、种、管、收农事的四个方面全方位进行服务。”季青农机专业合作社责任人凌季青说。
凌季青算了一笔账,以水稻为例,耕、种、管、收四个阶段请农事服务中心进行机械化操作,每亩分别为90元、130元、70元和140元,四阶段连种只需240元;加上其他费用,纯机械成本每亩450元,农户不需再支付人工和机械等其他支出。按2017年水稻价格每亩平均收益1600元计算,农户每亩纯收益1150元,减少了农户投入,使农户增收。
“将300亩地交给种植合作社全程托管,我就不用为用工、植保的事操心了。”查显平说。在安徽省怀宁县,将土地交给专业合作社进行耕种收管并不是个例。丁力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专门从事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剥离开,实现农业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并引领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可以彻底解决小农户的规模化生产难题。(钱续坤 常艳 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