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展会做平台 齐心破解“甜蜜事业”发展瓶颈

网友投稿  2016-12-22  互联网

王建鹏

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一直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短板”,为凝聚各方力量破解难题,12月10—11日,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和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联合主办了“2016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此次展会盛况空前,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甘蔗机械化专业展会,不仅有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出席,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刘敏、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恒新、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等业界领导和专家悉数到场。斐济驻华大使Ioane Naivalurua等也莅临展会。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农机巨头、农机合作社、种蔗大户,糖厂及相关机构和科研院所。展会上,参加演示的机械数量、作业环节的覆盖面、参观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国内收获机企业“未尝甜蜜先饮苦涩”

在媒体见面会上,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马世青说:“中国甘蔗收获是主要经济作物中劳动强度最大,环境最恶劣的。甘蔗叶子看着软,实际像刀子一样锋利,所以蔗农不得不带着帽子,穿着长袖衣服去干活,且一天只能收获一吨左右。”

在我国甘蔗生产中,人工收获成本已占到总成本的一半。放眼世界,在美国一台迪尔或凯斯大型收获机干5个小时即可收获甘蔗300吨左右,差距之大令人咂舌。

在从柳州去南宁的200多公里高速公路边上,甘蔗田绵延无边,正值收获际,记者却没有看见一台机械……

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甘蔗专家指导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区欧颖刚教授说:“我们专家组调研了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现状,了解到机收率只有0.3%。”

广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江垣德副局长说,“广西‘双高’基地耕作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上半年完成机械种植101.6万亩。2015—2016榨季完成机收14.41万亩,占130万亩‘双高’基地的11%,实现历史性突破。”由此计算,全区1500万亩甘蔗收割机械率约有1%,而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等产糖国均已实现全程机械化。

展会上有专家说,国内先期进甘蔗收割的企业从先驱变成先烈了。记者采访了两位长期从事甘蔗收获机生产制造的“老板”。洛阳辰汉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献表示,自2008年开始甘蔗收割机的研制到今天,一直没有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经历的多是失败教训。只有投入,没有利润,一直在咬牙坚持。

中首信(贵州)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昌浩在接受采访时说:“8年前,我在北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可观。从事了这份‘甜蜜的事业’以后,几年来一直享受的是‘苦涩’。”

政企社多方合力 破解艰难困境

为破解行业难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各方力量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国务院领导多次做出指示和批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农业部分管领导先后多次牵头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去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下发了《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印发了《推进“双高”基地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2015-2020年)》,计划利用5年时间,在全区建设500万亩“双高”基地,确保平均亩产6吨以上、蔗糖分14%以上,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其中机收水平要达到50%。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以机械化为龙头,开展“双高”基地建设的理念在广西逐步得到认同推行,形成了以规模化种植及全程机械化为核心的“凯利模式”,以机械研发及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为核心的“汉森模式”,以蔗糖一体化及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桂中模式”,以机械化耕种收专业服务为核心的“左江模式”等。

国内外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大力研发适合中国特色的机具。展会上,中联重科一次将8台甘蔗收获机交付客户。中联重机副总裁胡学军介绍,甘蔗机研发项目已经走过了快3个年头,客户反映很好,公司已形成年产1000台的制造规模和能力。

凯斯纽荷兰在广东佛山成立了甘蔗收获机械生产厂。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商务总监李康介绍,本次参展的凯斯A4000甘蔗收获机是一款在中国市场比较成熟的机型,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市场已经取得一天收获200吨甘蔗的业绩,今年已经在广西市场销售30多台。

甘蔗要实现规模种植才适宜机械化作业,而规模种植离不开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甘蔗的糖厂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广西农机局甘蔗办主任黄晓斌告诉记者:“甘蔗收获机具的引进、研发力度加大,甘蔗机收社会服务组织也开始增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广西‘双高’基地作业服务面积1万亩以上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由上个榨季的3家增加到了15家,作业服务能力由3.5万亩扩大到了近30万亩。”

此次展会演示现场,柳州市的桂中思源“双高”基地,就是对1.5万亩基地土地进行平整,随后和20多个当地农户联合组成了农机合作社,共同购买了多台甘蔗生产机械,于去年榨季实现了基地全程机械化作业,往年榨季要请600个劳力收甘蔗,现在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收割100吨。

据广西农机局韦周凡介绍,糖厂已充当起农资经销商的角色,向蔗农赊销农药、化肥等卖完甘蔗后再进行结算。目前,“制糖企业+农户”“制糖企业+合作社+农户”“制糖企业+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户”“制糖企业+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多种经营模式在广西甘蔗主产区快速发展,达到了51家,促进了甘蔗一体化经营发展。

市场缺口巨大 破解难题还需“统筹安排”

在展会期间召开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研讨会上,李伟国司长指出,目前甘蔗发展机械化有六大难点:一是机械化作业地理条件差。我国甘蔗大多种植在旱坡地,蔗田地块分散小、坡度大、石头多、机耕道不通畅。二是生产经营方式落后。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方式多样,品种不一样,给机械进入带来新困难。三是高效联合作业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国产甘蔗联合种植、收获、装运机具的研发制造虽有进展,但农民感到不好用,进口产品价格贵,农民用不起,进口产品与国内生产条件方式不适用。四是多方主体衔接机制尚末建立。加工和收获的配合,目前甘蔗机械收获的主流技术是切段式收获。为减少含糖量损失,切段式收获甘蔗须在24小时内进厂压榨,新的收获、运输、压榨间的衔接机制如何建立。五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甘蔗种植品种、种植行距如何与机械化收割相适应。六是扶持政策还不完善。力度不大,针对性和配套性不强,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得不够。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指出,“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农艺农机融合。在技术路线方面,整秆式还是切断式好,我认为应因地制宜,我国只有10%左右蔗田适合大型机械,云南种植地块更小、坡度更大,机型如何适应,如何根据地形条件研发机械。制定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战略目标,做好机械化需求预测。”

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大中型甘蔗收割机保有量仅有500台,而市场缺口在5000台左右。

江垣德呼吁强化联动,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利用好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的统筹协调,系统研究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图为演示会现场



http://farm.00-net.com/jx/1/2016-12-22/23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