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本报讯 6月27—28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和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联合主办的亚太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亚太地区的马铃薯机械化专家、学者群策群力,共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发展大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全球范围内,马铃薯早已是继小麦、稻谷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亚太地区马铃薯生产呈现增长态势,但其单产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生产机械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现阶段,如何有效提高亚太地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马铃薯机械化的区域重要战略地位,更好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及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区域亟待解决的重点与难点。
在此次会议上,来自亚太地区的专家、学者针对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提出要加强研发制造机艺协调化、功能集成化、全程规范化、作业高效化的马铃薯机械化技术装备,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因地制宜发展亚太地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提高整个亚太区域马铃薯机械化水平。
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安宁在研讨会上作了报告。他指出,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提出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至1亿亩以上,总产达到1.3亿吨左右,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推进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将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比,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能亩均增产500公斤,节本增效600元,提高工效10倍以上。但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滞后,机械化水平排在主要粮食作物末位,制约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机具有效供给不足、经营方式变革、储运加工配套等。
李安宁副站长认为,把握马铃薯机械化的丰富内涵需要从技术集成性、区域多样性、主体多元性、工艺系统性和模式动态性等方面入手,通过因地制宜,研发高效的马铃薯机械,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细化技术内容,探索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完善适宜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积极扶持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推进马铃薯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为实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
著名马铃薯机械化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尚书旗围绕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技术等作了报告。此外,来自亚太地区国家的马铃薯机械化专家、学者围绕本国的实际情况,分别作了精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