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今年“三夏”那些事儿

网友投稿  2016-07-05  互联网

加大农机服务平台推广力度 让更多机手享受“互联网+”便利

今年“三夏”,“互联网+农机”崭露头角,已悄然改变了不少“麦客”的跨区习惯和作业轨迹——报送天气、提前联系作业订单、确定作业位置、农机维修、事故处理报险,甚至收款付款,远程麦收,一名农机手“三夏”所需的一切几乎都能通过指尖轻点完成。

以与雷沃合作的“e田科技”、360网的“农机帮”等“企业派”微信公众号和APP等互联网农机作业服务平台遍地开花;以农机化管理司为主导的“国家队”的“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农机直通车)”在全国铺开。这两股互联网力量交错融合,让“三夏”更轻松,市场更清明,跨区机收调动更有序,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始发生本质变革。

企业类平台的出现,最直接的作用便是打破了机手和种植农户之间的信息壁垒,一定程度上充当了经纪人的角色,“为种植户找到机手,为机手找到活干”。但这类平台本身是否具有权威性、可信度?一些作业平台在作业前会收取机手和种植户各5%的保证金,以保障双方公平交易,但收取的保证金谁来监管?若机手爽约或种植户爽约如何处理?作业过程中出现纠纷如何解决?出现问题到哪投诉?

企业类平台的另一主要功能就是“一键报修”,为农机找医生,避免机收“撂挑子”。6月30日,记者登录“e田科技”机主端看到,入驻维修站986家,入驻机主15991位,受理服务297次。这意味着经过“三夏”大忙,维修时段最集中的时节也只有约2%的机手通过软件解决维修问题。随后,记者在“曹操快修”内搜索到附近百公里内的维修点有二十余家,遗憾的是,没有一家有用户评价。

据调查分析,在作业订单方面,此类平台多是极端天气条件下,农户常规的预约作业单失效,寻求周边流动的机手完成作业;以及分散的种植户与跨区农机手之间进行作业信息对接。在报修方面,机手普遍认为,即便机具损坏,小毛病自己能修,省钱省时间,大毛病再找维修点解决,即便使用“一键报修”软件,也要等上一两个小时维修人员才能到,这对“三夏”这种抢收时节来说很不划算,所以实际操作中往往弃而不用。平台覆盖面低、功能单一、监管真空等局限性已经逐渐显露。

相较于比较成熟的互联网打车平台,“互联网+农机”有着先天不足,“三夏”“三秋”等季节性作业特征明显,全年使用次数有限,用户群文化素质不高。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加用户群、提高平台利用率,让“互联网+农机”发挥实效成为了行业难题。

合作社理事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代表着农村的先进生产力,数据显示,全国已经有13126家合作社完成了“农机直通车”的信息注册,但真正享受到“互联网+农机”红利的机手仍是沧海一粟。记者通过采访多位合作社理事长发现,这些本应是戏上主角的他们对于这种平台的态度比较冷淡,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并未真正使用。互联网平台不会操作、作业订单量充足不需要平台等因素让合作社理事长们被隔离在“互联网+”之外,平台推广力度亟待加强。

对此,“全国农机化信息服务平台”在河北的推广办法值得借鉴,利用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契机,将注册备案的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召集起来做推广培训,并联合联通等通信公司合作共同推广。

企业想加强服务,增强用户粘度,扩张商业版图;政府想加强统筹,强化监管,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两者诉求落实到“互联网+”实际上是一致的,“企业派”和“国家队”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应起到互补作用,最终共同推动行业发展,让更多机手享受到“互联网+”红利。(白云鹤)

 

麦收战场 国三机为何这么少?

自从环保部发出延期国二升国三的通知,整个农机行业就弥漫在“三夏”作业看国三的氛围中,有怀疑、有观望、更有期待。整个“三夏”前后,记者一直在跟踪,在观察,当所有收获机械生产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国三的表现如何?企业是否有了足够的自信?

遗憾的是,记者发现,今年参与“三夏”作业的国三收获机少之又少,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家大型农机企业外,更多企业似乎是沉默以对。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相比国二产品,国三发动机以电控技术著称,这让常年专做机械控制的主机厂家有些“不适应”,而且农机作业环境恶劣、条件特殊,柴油机与整机能否真正匹配还需要经过大量试验来证明。部分经销商也反映,由于对柴油机与整机的匹配性能不敢保证,加之在农忙时节如出现故障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只有少量的国三机投放“三夏”。

其次,库存及补贴也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对于农机企业而言,能否在今年12月前将库存消化掉关系着企业的存亡,农机销售的季节性也决定了生产经销企业必须将消化库存作为重点工作。加上今年12月前购买的国二产品明年是否会享受补贴也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很多企业大力推销国二产品,只推出少量国三机试水。

第三,农户的选择也让企业对推出国三产品相对谨慎。记者了解到,目前从事农机作业的多数为老机手,面对农机维修、保养可谓是轻车熟路。他们表示,只要机械保养得好,用几年根本不成问题,加上国三产品价格比国二要高,而补贴额度没有差异,趋利性决定了农户们要在国二产品补贴关闸之前购买国二产品。

那么,少量的国三产品在“三夏”作业中表现如何?能否消除用户的疑虑,给企业以足够的信心?“三夏”期间,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国三小麦收获机的首批试验者和企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回答让我们惊喜。山东诸城市相州镇的付邦亮认为,国三产品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神秘”,机器越升级换代,产品性能就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我们应该对所购买产品的厂家给予足够的信任,我这么多年都用雷沃产品,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我也同样相信雷沃的国三产品不会有问题。事实证明,我用的雷沃国三收获机经受住了夏收的考验。所以,大家不必恐慌。”他说。在麦收现场,笔者也看到,值得肯定的是,国三产品真的很环保,一脚油门踩到底,再也不见黑烟现象。

尽管投放数量不多,但生产企业很重视。针对电控技术复杂,农机手很难一下摸清门路,特别是为了解决用户担心的“开锅”“着火”等事故的出现,农机企业早在数月前就不断进行试验,并通过技术升级有效减少甚至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我们欣慰的是,今年麦收季节并没有收到有关国三机器着火等新闻事件的报道。

如此看来,国三小麦机第一次上战场,尽管数量不多,但其表现也可圈可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无论汽车还是农业机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污染物排放方面,都要经历从低标准向高标准的过渡,在每一个过渡中,低标准与高标准的产品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共存,要想实现国三产品遍布田间必然还需要一段时间。虽然今年的麦田中国三产品“出镜率”低了些,但是我们相信,通过这一季度的实践,农机企业一定会不遗余力地进行整机的改进升级,让其更符合政策及市场的双重需求。同样,随着国三产品保有量的增加,相应的维修、保养网络会随之不断建立、完善。另外,农机购置补贴依然会给力国三产品,农机手也尽可吃上定心丸。(金娟)

 

代替阳光 立功“三夏”——补齐小麦烘干短板还需多方发力

今年“三夏”,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南方普遍降雨偏多,连续的阴雨天气致使收获后的小麦很难长时间贮存。据了解,通常情况下,小麦收获后一天就开始发霉,最多36个小时就会发芽;另一方面,新收获的小麦大多水分偏高,不符合收购标准。然而,当前在农村,缺少专门的晒场,农民小麦无处晾晒。退一步讲,即便是有专门的晒场,碰到天公不作美,也便失去了用武之地,因此,在这个时候,烘干机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今夏,江苏、安徽等地的农民就深切体会到了烘干机带来的好处,农民纷纷表示“有了烘干机再也不怕阴雨天了”。同时,对于拥有烘干机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除了烘干自家粮食以外,还能通过为他人服务获取一定的利润,可谓一举两得。近些年,粮食烘干设备逐渐普及,有些地方的烘干机甚至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态势。然而,据笔者了解,即便是在这种状况下,相较于小麦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产品来说,烘干机的缺口仍然很大,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用地和资金。一方面,烘干厂房建设用地需要多部门联合审批,另一方面,即便有购机补贴,烘干设备的价格也较高,不是一般农户所能够承受得了的。所以,即便烘干机作用大,效果好,很多农户对于烘干机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目前,烘干在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尚属薄弱环节。那么如何突破小麦烘干瓶颈呢?笔者认为,首先,从政府角度,可以通过政策加强对烘干设备的补贴力度,并协调设备建设用地,以调动农民购买设备的积极性。据了解,今年安徽省芜湖市财政就拿出一定资金对烘干设备进行敞开补贴。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在烘干机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要科学测算烘干需求,引导其合理分布,切忌有的地方设备过剩,有的地方设备缺失。第二,烘干设备价格不菲,因此,推广烘干机要以有能力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依托主体,立足为周边农户服务。第三,对于烘干设备生产厂家来说,应该从“产品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厂家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产品售后问题,杜绝产品出现问题后,厂家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烘干设备新技术的研发,生产出更多高品质、使用寿命长、经济实用、可靠性好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烘干机。(王晓宇)



http://farm.00-net.com/jx/1/2016-7-5/23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