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上的一件大事

零零社区网友  2016-01-05  互联网

王晓宇

2015年7月30日,韩长赋部长主持召开部常务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意见》(以下简称《意见》),8月11日,农业部印发《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全国部署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意见》指出,力争在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其中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机械化防治、机械化综合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

《意见》明确了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主要内容,即定位在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九大作物,聚焦在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六个主要环节,围绕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两个主攻方向,分作物、分区域确立推进各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技术模式。

《意见》的出台,为我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了详细的政策保障,为未来农机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据悉,2015年,农业部在全国主产区建设了48个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县,主要进行品种、栽培、机具和加工等技术集成探索、试验示范,以总结形成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经营模式,预计今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2%。

 

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超过40%

2015年4月16日,由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和种植业司联合举办的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暨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现场会在湖南省岳阳市屈原区召开。会议提出,2020年全国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78%以上,其中耕整地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5%以上,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50%,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85%,高效植保烘干机数量不断增长,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满足水稻生产要求,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会上,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提出,各地应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一是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的装备问题;二是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生产主体问题;三是抓好试点示范,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问题;四是加强农机化基础建设,解决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条件问题。

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张文毅研究员表示,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差距较大,其中,水稻种植机械化仍是薄弱环节。2015年,农业部在水稻主产区投入1000万元,建设20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据统计,目前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超过40%。

小麦机收水平超92%,秸秆利用是重点

2015年,全国“三夏”小麦机收面积2.95亿亩,机收率超过92%,其中黄淮海小麦主产区机收水平超过97%。机具方面,新增小麦收获机大多是喂入量5公斤以上的大功率、高性能机具,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各地小麦机收损失率基本控制在3%的标准范围内。

目前,我国小麦耕种收各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程度已趋成熟,在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各环节中,秸秆综合处理是近两年被关注的焦点。2015年10月10日,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暨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现场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召开。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强调,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各级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按照政策支持、示范引导、农用为主、产业发展、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确保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黄淮海玉米籽粒收寻发展

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相对成熟,玉米机械化收获持续快速发展,据悉,2015年“三秋”玉米机收率达到63%,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为确保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农业部在玉米主产区建设了13个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此同时,黄淮海地区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正在积极寻求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的发展。与东北、西北等适应玉米籽粒直收的地区不同,黄淮海地区玉米含水率较高,除去机械产品本身的原因以外,还需要与籽粒直收相配套的农艺。为发展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农业部门与农机部门密切配合,在玉米品种、种植模式、技术路线等方面积极沟通,同时,各大农机企业也都加大投入研发适合黄淮海地区的籽粒直收的机具。

油菜机械联合收获待推广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产量1200万吨。近年来,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财政示范项目的带动,油菜机械耕整、开沟、植保,施肥等环节机械化问题已基本解决。2015年8月11日,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在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研讨会上发布了油菜人工收获、机械分段收获和机械联合收获三种方式的收获损失率结果。结果显示,油菜机械联合收获损失率最小,为10.61%;机械分段收获次之,为11.53%;人工收获损失最大,达到15.61%。对此,农业部油菜生产机械化专家组建议,油菜应以机械化联合收获为主,以机械分段收获为辅,大力推广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另外,专家组还指出,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下一步还需要做到机具、农艺、观念同步推进,全面开展油菜机械化耕整、开沟、施肥、播种、植保、收获及烘干等各个环节的试验示范,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环节的主推技术模式、配套的机具机型及操作规程,形成不同地区的机械化生产模式。2015年,农业部建设了5个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水平较低

相较小麦、水稻、玉米这三种传统三大主粮,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水平较低。为提高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2015年,农业部建设了4个马铃薯示范县,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试验示范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作业包括深耕、起垄播种、中耕培土、收获前去秧、挖掘机收获或联合收获等环节,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推广示范马铃薯机播、机收为重点,实行农机农艺相融合;要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以信息技术提高马铃薯机械化水平。针对如何有效提高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问题,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原站长刘宪指出,国家要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马铃薯机械化的重要战略地位,制定实施促进马铃薯机械化的奖(补)政策,加强马铃薯市场开拓。以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和收获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加强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再创新,研发制造机艺协调化、功能集成化、全程规范化、作业高效化的马铃薯机械化技术装备。对照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提出机具配备方案。

长江流域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起步

2015年11月4日,农业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推进会在湖北省枝江市举行,长江流域是全国三大优质棉区之一,仅枝江市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就在30万亩以上。但是,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20%左右,机播水平不到1%,主要采用人工穴播和移栽方式,机收水平基本为零,棉花田间管理主要靠人工,植保大都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据悉,“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示范区从耕整、播种、植保、机收、储存等各个环节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项目区内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90%,通过农机农艺的融合和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亩平均节本增收300元以上。通过项目的实施,长江流域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有了新的开端。

花生机械化生产急需相关机具

2015年9月16日,农业部在“中国花生之乡”山东省莒南县举办了全国“三秋”农机化技术示范培训班。培训班为大家展示了由20多家农机企业携带的60多台(套)机械,品种涵盖花生播种、收获和捡拾摘果机械,代表了我国当前花生机械中最新研发成果。

“花生种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在播种和收获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然而随着我国人力成本不断攀升,我国花生种植的种植模式亟待转变。”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尚书旗表示。专家一致认为,我国花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认为,“花生生产主要包括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播种和收获,其中收获的机械化难度远高于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中,耕整地、田间管理机械多为通用机具,已相对成熟,播种覆膜等机械正在不断完善,但收获、摘果等收获机械品种少,性能和质量还不能满足要求。”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机械研究室主任胡志超说,“目前我国花生生产机械化尚处于发展初期,对相关机械总体要求迫切。”

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7%

2015年11月24日,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会在广西崇左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强调,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甘蔗主产区农业(农机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开拓新思路,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机制和方法,充分调动各生产主体积极性,攻坚克难,取得实效。

据悉,2014/2015榨季,全国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经专家测算,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7%,较2013/2014榨季提高约13个百分点。耕整地基本实现机械化,推进难度较大的种植、难度最大的收获机械化水平小幅度提高。

长江流域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尚处起步阶段

大豆种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以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栽培较多,东北大豆质量最优。目前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种植机械化水平还较低,为破解此难题,2015年5月20日,湖北省举办大豆生产机械化现场会。据悉,湖北省大豆种植面积130万亩,而机播和机收面积仅为28万亩,机械化程度落后。此次现场会演示了适合当地大豆机械化作业的播种机,得到当地农民的普遍认可。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周新安认为,湖北地理条件十分适合高蛋白大豆生长,但生产机械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除了普及推广农机,还应结合地形选定机具,确再定种植品种、完善种植技术。



http://farm.00-net.com/jx/1/2016-1-5/23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