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机行业里的那些年轻人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5-08  互联网

杨雪 何苗 白云鹤

又到了五四青年节,青年人的话题再度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在农机行业里,青年人正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他们的所思所想会为这个行业带来些什么?我们采访了农机行业里三位普通的年轻人,希望通过他们的经历和体会,可以窥视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些端倪。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半个多世纪以前,毛主席的这句话成为了对青年人最好的注解。在农机行业里,也有这样一群像初升太阳一般充满活力的青年人,他们或埋头苦干默默无闻,或朝气蓬勃开拓进取,或初露锋芒勇挑重担,为这个行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吴萍,27岁,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农机化发展与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承担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特点、新趋势与政策研究等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李峰,28岁,山西省屯留县昌泰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带领着合作社50多名社员共同致富。刘军,30岁,江西抚州市农机局管理科科长,负责抚州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

他们都是典型的80后,在行业里都有了三到五年不等的工作经验,如今都是工作单位的骨干或者领头人。虽说各自都有不同的经历,但是他们对于工作的种种思考却引人深思……

发挥所长的吴萍

2010年,吴萍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读完硕士之后,就进入了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农机化发展与信息研究中心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苏人,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成为了吴萍在择业时候的首选。加之当时研究所所招聘的岗位恰好与她研究生期间主攻的“农村合作经济”专业对口,吴萍毫不犹豫地就报考了。

但是,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吴萍却发现,自己对农机行业一点儿都不了解。不了解行业,就意味着吴萍很难与她的课题调研对象——农民对上话。“虽然我们所做的是政策性研究,但是也必须对机具的基本知识、耕作的技术模式有所了解。”吴萍说。

农机化专业知识的匮乏无疑成为了吴萍工作中的第一道坎儿。不懂就得学,调研、参观展会、阅读专业资料……这些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成了吴萍了解农机行业,了解农机化的学习机会。同时,她也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搜集农机化知识,阅读已有的行业报告。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不但对农机行业有了宏观的认识,对她所研究的领域——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有了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吴萍认识到了一个道理:边工作,边学习,永远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如今,她和她的同事们不断作出科研成果,陆续完成了“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工程——南方水旱轮作区农业机械化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优化”“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特点、新趋势与政策研究”等,他们提出的农机化政策建议,受到行业重视。

身兼两职的李峰

李峰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口方向本是体面、洋气的IT工程师。可2008年毕业后,他却毅然报考了山西省屯留县路村乡官庄村村委会,就此当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从屯留当地推行的“大学生村官+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和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中,头脑灵活的李峰看到了今后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希望。于是,李峰抓住这一机会,发挥专业所长,办起了一家集农机服务、销售、制造与维修为一体的昌泰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

就这样,年轻的李峰一人分饰两角,既是大学生村官,又是合作社理事长。搞起了合作社之后,李峰并没有放松对自己当好村干部工作的要求。现在的李峰,凭着多年农村工作的经验和丰富的知识,又考上了县里的民政助理。

考试之前,李峰也一度很纠结——一旦去县里工作,合作社怎么办?刚发展起来的合作社会不会就此夭折?“大学一毕业我就搞农机,对我的合作社、对农机行业感情都非常深,要走了真放不下。”李峰说起考前的心里状态十分动情,直到领导告诉他考民政助理和搞农机合作社不会冲突,他才放下心来。

如今这家成立了3年的农机合作社办得有声有色:合作社成员53户,农业机械30台,固定资产300万元。作业区域覆盖屯留县、襄垣县、沁源县、沁县、长子县等多个县,年度服务人员达万人以上。

看到农机合作社迅猛的发展势头,这个充满干劲儿的小伙子还打算新建厂房和购买设备,扩大合作社规模。目前,他正积极与县农机局联系,为自己的合作社争取多一些扶持和补贴政策。听说玉米收割机带剥皮功能的卖得好,李峰又打起了剥皮玉米收割机的主意,希望带领合作社技工一起搞研发。“等我们的产品投产了,县农机局还说帮我们把产品推向市场,我们的合作社以后就能做得更大。”李峰说。

边干边思考的刘军

刘军2004年毕业于江西农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在江西省抚州市建筑设计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2009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抚州市农机局工作。刘军并不讳言当初的选择其实也是各种利弊权衡后的结果。“一是想拥有公务员这个稳定的职业。二是因为专业所限,所以可报考的范围局限在了农林工程领域,按照自己的条件来看,农机局招考的岗位最合适,所以最后选择了这个岗位。”

虽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进入农机局以后,刘军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说起在农机行业工作的4年,刘军收获良多。2010年投入到抚州抗洪救灾的一线,调集指挥大型农机具抗灾抢收。2011年,在乡镇挂职锻炼的半年时间里,为自己蹲点的员陂村申请到了2万元的扶贫资金用于修整改进当地早已破旧不堪的排灌站,解决了员陂村800亩水田的灌溉问题……

经过这些在一线工作的经验积累,刘军逐渐成熟起来。今年,成为副科级干部的刘军主要负责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这无疑是农机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特别是今年江西购机补贴的操作模式有了新变化,从差价购机到全价购机、购后再补的改变,很多工作都在摸索过程中,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挺多的。”

如今,刘军在工作单位已不算最年轻的了。今年,一批90后的大学生进入了农机局工作。“他们素质都挺高的,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头脑也灵活。”刘军觉得市一级农机局的岗位,报考时一般对专业知识要求不算高。可是等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后会发现,缺乏农机专业知识会对工作造成极大的掣肘。“就比如我吧,到农机局工作之前哪懂得啥时候该插秧,啥时候该收获啊。但是我要做机插秧的推广工作,这些基础知识不懂就根本行不通。怎么办?就只能靠自学。要真正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不静下心花一番工夫去学习是不可能的。”

刘军说,现在的工作重点集中在宣传政策、实施补贴方案、督促区县工作的开展、监督政策执行等。“相比之前还不算太忙,这样也挺好的,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想点东西。比如想想怎么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和之前负责这项工作的老科长相比,刘军说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在与各方面打交道上,我做的还不够好。毕竟我们真正能够到一线去的机会不算多,要了解下面的真实情况和农民的真实想法,还是得靠听取各方面的声音。但是现在市和县一级的业务来往越来越少了,想要跟区县干部熟悉起来就得下些工夫。要不然别人跟你不熟,总是客客气气的,也不会告诉你心里话。那么真正的情况和问题我就很难了解到。”

那些困惑

吴萍说,她所在的研究小组里大多都是年轻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团队有热情、敢创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些年轻人希望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参与、甚至是主持重要的课题和项目研究。“现在,年轻的研究员被一些硬性规定所限制,没有办法申报和主持一些项目。”吴萍说,“但我相信,我们是有能力承担一些大课题和项目的。”

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有一个问题令刘军很苦恼。“作为农机化职能部门,省一级是政策的制定者,县一级是政策的执行者,我们市一级的职能就显得有些尴尬了。”另外一个更严肃的问题也是30岁的刘军不得不面对的,那就是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工作中还是会觉得农机化工作的面太窄,年轻人的发展机会不算多。”

和吴萍与刘军相比,李峰似乎更为乐观。面对社会上一些搞农机不赚钱没前途的说法,李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这里的年轻人都挺愿意加入这个行业的,既不耽误家里的农活,每月又能多赚2000—4000元的工资和分红,还能够学到技术,这对以后不论是在合作社里继续干还是自己出去单做,怎么看都是好事儿。”

因此,与一些地方的农机修理面临着后继无人、年轻人嫌脏嫌累嫌苦都不愿意接触这个行业的情况相反,在昌泰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里,却有很多与李峰年龄相仿的电工、焊接工等年轻技术工人,他们当中最小的28岁,也已经在这个行业做了两年。李峰总结说:“这群平均年龄35岁的技工工作都很积极,学习能力也强,几天就能掌握技术要点,学得快、学得多;身体好有力气干活,这也是年轻人的本钱,而且他们还能用业余时间看书,年轻人在农机行业当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http://farm.00-net.com/jx/1/2013-5-8/233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