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粮食生产中的“大”农机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3-12  互联网

印亚琴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与每个人紧密相关。去年,江苏省淮安市粮食生产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夏季小麦遭遇自然灾害减产的不利条件下,成功实现了秋粮补夏,粮食生产达到了“九年增”。农机化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新机具推广改变粮食生产的落后面貌

近几年来,淮安市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累计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92亿元,补贴机具9万台(套),6.83万户农民受益,有力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的持续提升和农机装备结构的全面优化。

据淮安市农机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60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2%。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主要农机具在粮食生产中广泛应用,总保有量分别达到1.6万台、1.68万台和1.41万台。

推广应用新型农机具已经成为近年来粮食生产领域的重要模式,并为农业生产抢收抢种和抗灾应急提供强有力的装备保障,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依靠人力、畜力的落后面貌。过去一般农户需要4天才能完成的收获作业,在现有农机装备条件下只需不到2小时就可轻松完成,并且收获作业的许多环节一次性完成可减少每亩粮食损失5—10公斤。

新技术应用成为高产增效的重要支撑

淮安市农机部门坚持把农机化新技术贯穿于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

通过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深耕深松技术改良土壤,抓住实施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示范县、推进县建设的机遇,淮安市争取项目经费近5000万元,实施秸秆还田面积近1000万亩,有效改善了全市耕地理化性能。

认真落实江苏省“三改一创建”(旱粮改水稻、籼稻改粳稻、直播改机插和高产增效创建)的活动安排,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等粮食高产增效新技术,促进粮食大面积稳产高产。目前,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水平已经超过60%,机插秧面积超过250万亩,金湖、洪泽、清浦三县区实现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对比直播方式,按每亩增产50斤测算,全市仅推广机插秧技术这一项就为粮食增产贡献1.25亿斤产量。

荣膺“江苏省种粮售粮大户”的该市三河镇农民梁加祥就尝到了秸秆还田和机插秧带来的好处。据了解,梁加祥及其合作社承包经营的11000亩耕地,全部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水稻机插秧,平均每亩地少使用化肥30斤,水稻亩产也比周边地区高出75斤。

新主体担起经营服务的绝对主角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淮安市农机部门从市场准入、项目支持、技术扶持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全方位、多视角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使之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了因外出务工、缺乏劳力及种田成本太高产生的抛荒撂荒问题。

目前,淮安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有424家,入社社员4.9万人,服务覆盖40万农户,承担了机耕、机收等传统作业领域35%和机插秧、秸秆还田等新兴作业领域60%的作业量。农机合作社已经成为该市粮食生产领域社会化服务的绝对主角。

盱眙县官滩镇洪湖村是以稻麦为主的农业村,全村有耕地7000多亩,外出务工的青壮劳力占到全村劳动力的1/2,许多家庭成为种田困难户。该村洪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发挥资金、信息和服务优势,流转经营土地5400亩,作业服务面积28800万亩,开展耕地、植保、插秧、收获等全程化服务,服务覆盖周边多个镇村。当地农民戏称:有了洪湖合作社,种麦种稻不用愁。



http://farm.00-net.com/jx/1/2013-3-12/23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