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创新出成果 务实显成效——访潍坊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张振之(图)

网友投稿  2011-04-12  互联网

宇寰

 

编者按

近日,潍坊市荣膺“中国农业机械之都”称号,这是继台州市路桥区获“中国植保与清洗机械之都”称号、台州市椒江区获“中国喷雾器之乡”称号、灌云县获“中国旋耕机之都”称号、双峰县获“中国碾米机械之乡”称号后,诞生的又一农机产业的区域品牌。毋庸置疑,潍坊市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背后,必然会有思路创新、富有远见的优秀管理者。为此,记者采访了潍坊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张振之。

 

《中国农机化导报》:潍坊自古就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它不但是一个工业大市,更是一个农业大市,请问潍坊市的农机化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张振之:潍坊是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基础良好,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享有中国“动力城”、“电子城”、“纺织城”和“化工城”的美誉。潍坊制造业源远流长,素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1948年潍坊解放后,潍坊市陆续建立了潍坊发动机厂、潍坊动力机厂、潍坊大华机器厂(潍坊柴油机厂)、潍坊拖拉机厂、临朐拖拉机厂和昌潍拖拉机厂等多个动力机械工厂,其中潍坊柴油机厂、潍坊华丰机器厂、潍坊拖拉机厂均为国家大型一级企业;1975年由潍坊拖拉机厂试制投产的泰山-12型小四轮拖拉机,成为具有山东特点、蜚声全国的热卖机型,并于1982年获国优产品称号,1990年小四轮拖拉机年产已达10万台。借助于动力机械的开发,促进了配套农机具和配件行业的大发展,不仅装备了本地工农业,而且销往全国各地,并打入国际市场,有十余种农机产品获国家、省部优质名牌称号。

潍坊市的农机化工作借助本地农机工业的优势,在“十一五”期间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市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230万千瓦,农机总值82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45%和31%;拖拉机总数达到18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4.6万台,比“十五”末增长了58%;联合收获机械1.95万台,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0%。

 

《中国农机化导报》:近几年,潍坊在农机产业的区域品牌效应突显,“中国农机城—潍坊”、“中国农业机械之都—潍坊”,这些称号彰显了潍坊在农机领域的影响力,您是如何理解并指挥潍坊市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

张振之:我是自2005年调任至潍坊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开始负责全市的农机化工作。那时正值“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如何继往开来地做好潍坊市的农机化工作,如何带领潍坊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更好地创新发展,成为当时摆在我面前的首要任务。我认为,确立出一条鲜明而又务实的新思路势在必行。在经过一番慎重调研和反复论证,我们最终确立起了“坚定构建潍坊大农机新格局,助推全市农业再上新台阶”的战略新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

这个工作思路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把过去的经验成果继承下来,跳出就农机论农机、就农机管农机的单一模式,转职能、增内涵、扩外延,围绕打造“中国农机城”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大力加强农业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提升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围绕提升农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大力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为此,我们把农机化工作扩展成一个系统来经营,内容涵盖了“五个助推”,即:有力助推潍坊农机企业的强势发展;有力助推农业机械化与潍坊现代农业的最佳结合;有力助推高科技含量的农业机械向经济、设施农业纵深挺进;有力助推农业机械培训服务走向高层次;有力助推农业机械管理迈向法制化、规范化。

 

《中国农机化导报》:刚才您提到,在工作中潍坊市农业机械管理局一直强调推行“坚定构建潍坊大农机新格局,助推全市农业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思路,请问是如何推广并应用到实际的?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张振之:从实质上讲,“构建大农机新格局”的战略思路,是个滚动的概念,它与农业的现代化程度紧密相连,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永远是我们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主旋律。而且,我们的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早在几年前就按计划开始了。2005年,我们提出了潍坊农机走向世界的新目标,成功举办了马来西亚农机展和俄罗斯农业机械展。2006年,我们提出了建设“一城两中心”的规划,组建了 “中国名优农业装备推广中心”;2010年,“中国农机城物流中心”在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上市,标志着规划的全面建成。2007年,我们的农机推广和服务重心,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移; 2008年,我们向设施农业机械化进军; 2009年,我们把农机补贴和组建农机合作社工作推到重要位置。据统计,潍坊的购机补贴和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总量,都在全省排第一。2010年,我们以优化农业装备结构、推进农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为工作中心。

经过这5年的努力,潍坊的农机化事业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发展。5年来潍坊市累计争取购置补贴等资金2.4亿元,占全省补贴资金的11%,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的持续增加,全市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度增长,农机结构不断优化。在此期间,全市还重点推广了玉米机收-机械化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模式,继小麦实现全程机械化后,玉米收获机械化也取得了根本性突破,居全省率先发展行列,使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同时,大姜、大蒜、大葱和山药、花生、薯类收获机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10年在寿光首次对经济作物示范基地建设进行了初步尝试。2006年,“中国农机城—潍坊”品牌获得认证,并以此为基础,近年来陆续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的农机博览会。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也取得蓬勃发展,截至“十一五”末,全市在工商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85个,其中有2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获省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项目资金奖励。向纵深发展的“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和实现新突破的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彰显了依法行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人才培训机制不断创新,社会化办学实现突破,到2010年底,全市有七个县市区创办了新型农机培训机构。“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2.95万人。

 

《中国农机化导报》: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潍坊市最近又获得了“中国农机之都”的称号,可谓为潍坊市的“十二五”农机化发展取得了“开门红”。在荣誉面前,您认为潍坊市农机化工作面临着怎样的形势?下步将如何发展?

张振之:“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机化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虽然潍坊市在“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如农机装备存量结构依然不够优化,全市农机装备结构需要加快提升;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机农艺结合依然不够紧密,新型机具研发创新相对滞后;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需创新提高等,这些问题需要靠我们加倍努力地深入探索,认真加以解决。

我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潍坊市的农机化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多于困难。可以说,“十二五”仍是潍坊市农机化快速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基于这种形势,我们就要把握战略机遇,树立战略思想,明确战略目标,落实战略措施,以实现全市农机化跨越式发展。我认为,“十二五”期间,潍坊市的农机化工作要围绕以下5个方面开展,它们是:继续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速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全面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全力打造“中国农机城—潍坊”、“中国农业机械之都—潍坊”品牌。

 

《中国农机化导报》:近年来,潍坊市在小麦联合收获、农田耕地、农作物播种、农田运输、工程开发等方面基本实现机械化,在此基础上,您认为今年潍坊农机化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是什么?

张振之:我认为,在确保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同时,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提升。

在提升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方面,重点是以花生、薯类、“三辣”蔬菜的大宗经济作物的播种、移栽、植保、收获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突破口,再根据当地经济作物生产实际,因地制宜,着力抓好山药、胡萝卜、潍县萝卜、食用菌以及黄烟等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基地,使其成为农机化发展的亮点工程之一。

目前,潍坊市设施农业机械化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装备总量增长明显,作业水平稳步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推广、科研、教育等项目资金逐年扩大的有利时机中,潍坊市将积极研究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设施农业发展的重大经济技术政策。围绕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大力推广以田园管理机、电动卷帘机等为重点的设施农业机械,做好作物重茬病虫害处理机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促进全市的设施农业水平再上新台阶。



http://farm.00-net.com/jx/1/2011-4-12/23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