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辉煌“十一五”农业机械化迈入中级发展阶段

零零社区网友  2010-10-25  互联网

杨雪 宋建武

农机总动力前4年年均增长6.3%,高于“十五”期间0.8个百分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提高3.3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期间3.1个百分点。

2010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超过50%(预计52%),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进入机械化为主的新阶段。

 

“十一五”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质量不断提高,效益稳步提升的5年,也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逐步强化、资金投入持续扩大的5年。这一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全面跨越,迈入中级阶段,为我国粮食连续丰收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政策扶持 农机装备快速增长

农机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总量较“十五”时期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调整。2009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75亿千瓦,比“十五”期末增长了27.6%,年均增长速度6.3%,高于“十五”期间0.8个百分点。全国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50.52万台,比“十五”期末增长151.2%,年均增长速度25.9%,高于“十五”期间13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机具达到542.06万部,比“十五”期末增长139.1%,年均增长速度24.3%,高于“十五”期间14.2个百分点;小型拖拉机增速基本持平,配套农具2880.56万台,比“十五”期末增长16.2%,年均增长速度3.8%,低于“十五”期间2.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保有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动力机械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其他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农业机械保有量增长速度也很快,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26.09万台、8.17万台,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227.8%和807.8%,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4.6%和73.6%,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林果业以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也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以粮食生产机械为主的传统农业机械化发展结构得到改善。

同时, 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大幅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对大中型产品的需求,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产品的升级换代及产品的结构调整。农机生产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农机市场产销两旺。2009年我国农机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64.56亿元,比“十五”期末增加112.47%,能够生产7个门类65大类337个中类1374个小类的农机产品。“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机流通业形成了以民营农机流通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经营方式、流通渠道、流通业态并存的流通格局,基本建立了适应“三农”要求的新型农机流通体系。

科技助力 农机化迈入中级阶段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2009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13%,比“十五”期末提高13.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3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期间3.1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全国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4.37%和86.07%,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成为农机作业的新亮点,机械种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6.71%和56.69%,比“十五”期末提高了9.57和23.19个百分点,年均分别提高2.4和5.8个百分点;玉米机收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收水平达到16.91%,比“十五”期末提高了13.7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4个百分点,山东省率先实现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马铃薯、油菜、棉花、花生等机械化生产规模从小到大,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0年预计玉米机收水平25%,水稻机插、机收分别超过20% 、60%,综合机械化率将突破50%,标志着我国将开启以机械化为主的农业生产新时代。

“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领域农业机械制造以及应用技术取得新突破。380马力大型拖拉机研发获得成功;水稻种植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研发取得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日趋成熟;棉花、花生等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等研发取得突破。一大批农业机械化科研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农业部“948”项目等重点计划范围之内,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6月,经科技部批准,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基本形成。2008年,农业部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农业工程与装备组,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机农艺结合、农业机械化仿生技术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战略、农业机器人技术、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战略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棉花精量播种铺膜机成功研制和推广,油菜联合收获机及其配套的机械化直播技术进入应用实践;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配套机具研发、设施农业装备研究取得新进展。

农机化快速发展,人才是关键。“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政策更加完善,农机从业人员素质提升。2009年,农业部等六部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将农机培训纳入阳光工程,主要培训农机使用和维修人员。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农民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同时,享受培训补贴。随着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力度的加大,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进一步提升,保障了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2009年全国共培训农机从业人员576.8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机操作人员469.20万人次,比“十五”期末增加10.99%。一大批农机从业人员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特色发展之路 我国成农机服务大国

为了解决农机化大生产与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间的矛盾,我国开辟了一条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效益明显提升,农机服务大国雏形基本形成。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及农机户不断增加。2009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及农机户总数达到3957.8万个,比“十五”期末增加16.9%。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2009年底,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49万个,入社人数达到25.5万人,全年作业服务总面积达1.79亿亩,服务总收入达56.5亿元,农机合作社社员人均服务收入近2万元。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以乡镇和村级农机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出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股份公司等多种新型组织形式。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服务、合同作业、一条龙作业、租赁服务等服务模式持续创新,农机作业服务范围正逐步从产中扩展到产前、产后,从种植业发展到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2009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经营总收入达到3896.85亿元,比“十五”期末增加49.15%,年均增长10.5%,比“十五”期间高4.9个百分点,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机服务大国。

安全重于泰山。“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建设得以强化。2009年发生在国家等级公路以外的农机事故836起,死亡262人,受伤603人,直接经济损失732.46万元。与“十五”末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81.9%、75.4%、73.4%和66.1%。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包括《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条例的实施,完善了我国农机安全监理体系,使我国农机安全监理进入依法管理阶段。



http://farm.00-net.com/jx/1/2010-10-25/23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