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黑龙江:重塑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网友投稿  2010-08-03  互联网

农机,在黑龙江一直有很大市场空间。据黑龙江省农机流通协会统计,2010年省内农机装备年需求将突破100亿元。到2015年,省内农机装备年需求可达到150亿元。

然而,作为制造业大省,黑龙江省内的农机制造能力,却在这样巨大的需求面前显得十分尴尬。

日前,《黑龙江省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当地媒体称,这标志着黑龙江省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根据《方案》,到2013年,黑龙江全省规模以上新型农机装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之一。

然而,对黑龙江来说,这样的《方案》,时机耐人寻味:这个农业大省如今已成为国内外农机制造企业的“进军之地”:本地制造农机装备占省内市场份额不足20%,80%的市场被省外产品占领。

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现实又为农机产业重振雄风提供了市场基础:全省将形成200亿元的农机市场,这必然为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农业大省的数百亿元市场空间

农机,在黑龙江一直有很大市场空间。据介绍,仅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目标,就足够为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统计数字表明,黑龙江省2009年农机产品销售额80.8亿元,较上年增长22%。而《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战略工程规划》中显示,2009年至2015年,仅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140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需要新增大马力拖拉机1.26万台,配套大型农机具3.62万套,联合收获机1.33万台。在水田区新增中马力拖拉机1万台,水稻插秧机6万台,水田整地机和翻地犁6万台,水稻联合收获机2000台。

同时,农业机械每7至8年,还要更新一次,这些无不对农机装备的需求大大提升。据黑龙江省农机流通协会统计,2010年省内农机装备年需求将突破100亿元。到2015年,省内农机装备年需求可达到150亿元。

然而,作为制造业大省,黑龙江省内的农机制造能力,却在这样巨大的需求面前显得十分尴尬: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还是一个农机制造产业相对落后的省份,与农机使用大省的地位形成极大的反差,年产值仅占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的1%,位居全国第12位。

当前黑龙江省农机生产企业经营体制的格局是多种体制并存,以股份制和民营为主。在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中,国有农机生产企业有哈尔滨拖拉机厂和哈飞农用车制造厂2家,占农机生产企业的0.8%;与国内外企业合作的有5家,占2%的比例;股份制农机生产企业占总数的34.2%,民营企业占63%。

目前,全省生产能力较大的农机生产企业有26家,占农机生产企业的12%。

其中,规模较大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农机生产企业共5家,中等规模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共21家。

据黑龙江省农机局局长李国军介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仅次于河南、山东,位居全国第三,而农机装备产业规模却仅相当于河南的7.4%、山东的3.2%。黑龙江省大型农机年需求量占全国总需求的20%,而省产农机产品仅占省内市场20%的份额。另一方面,黑龙江省农机产品结构也并不合理。黑龙江省农机产品主要以整地、播种机械为主,动力机械产能不足,与大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的比例仅为1:1.5,远未达到1:3的配套标准,农机配件专业生产体系还是空白。畜牧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生产企业少,品种单一。

此外,技术装备水平低。多数企业装备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工艺技术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黑龙江省农机企业人均年产值约为20万元,山东等省为35万元,国外发达国家为200万元。而且,黑龙江省缺少为规模企业配套企业。除美国独资的佳联迪尔公司外,其余都是中、小企业进行小而全的生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很低。

无法回避,黑龙江省目前还是一个农机制造产业落后省份,与农机使用大省的地位形成极大反差。

最大农机使用省成为外地农机倾销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蒋亦元认为,黑龙江是全国农机应用和农机制造业发展最早、基础最好的省份。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即把黑龙江省作为发展农机制造业的重点省份,从前苏联引进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主要农具的制造技术,在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大中城市建立了一批大型农机制造企业,在全省各县和农场普遍建立了农具、配件制造和农机修造企业,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农机工业体系。

上世纪60至80年代,黑龙江省农机工业快速发展,80年代初达鼎盛时期,全国大型拖拉机制造厂之一——哈尔滨拖拉机厂,全国四大联合收割机厂之一——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全国最大的播种机厂——哈尔滨农机厂,全国最大的割晒机厂——佳木斯收获机械厂等一批大型企业灿若群星,举国闻名。随之佳木斯、哈尔滨农机配件厂,齐齐哈尔、绥化齿轮厂,富锦、甘南柴油机厂,勃利农机制造厂等一批农机产业的后起之秀崭露头角。

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末,黑龙江省有大型骨干农机企业10余家,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修造企业300多家,各类企业总数近千家。主要产品有拖拉机、田间作业机具、谷物收割机、场上作业机械、种子加工成套设备、谷物干燥及仓储设备、水田机械等14大类,不仅有力促进了本省农机化发展,同时也为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何堤也指出,黑龙江省农机工业曾经辉煌一时。然而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黑龙江省许多农机企业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时期遗留问题的牵制以及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制约,纷纷倒闭、破产、转产,已有农机工业体系变得支离破碎。300多家中等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中,存留下来的60多家企业各自为战,产品在低水平上重复,企业效益普遍不好。黑龙江省的农机制造业在失去小型拖拉机及农具和农用运输车两次重大市场机遇后处于低谷。

在全国排名也由前三名降至二十名左右。

如今,黑龙江省农机知名老品牌只有“山虎”和“富锦龙江”。上世纪90年代前,这两个品牌的农用拖拉机在黑龙江省广大农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而如今这两家国有企业的农机产品在黑龙江省农机市场的占有份额已微乎其微。

黑龙江省在成为全国最大的农机使用大省的同时,也成了省外农机产品最大的倾销地。

成为农机强省的能与不能

一边是巨大的市场,一边是雄厚的产业基础,面对农业大省却是农机弱省的局面,黑龙江省提出了《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施方案》。根据规划,到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新型农机装备企业若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进入全国农机装备制造大省行列,年均增长速度需要达到35%。

据介绍,目前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在建和拟建项目有59个,全部建成投产后,销售收入234亿元。

黑龙江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认为,100亿元的目标是留有余地的,但进入全国前5名的难度大。

根据全国农机行业产值指标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黑龙江省农机行业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排在第12位。其中,在黑龙江省之前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的有4个省、50亿元以上接近60亿元的有3个省。按照到2013年100亿元的目标,对黑龙江省和相关省市的年均增长速度进行测算。河北、四川、辽宁不到15%即可实现,而黑龙江省需要达到35%。

为此,《方案》制定了九大主要任务,并在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和黑龙江省现有优惠政策的同时,以整合梳理现有政策为主,从财税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采购及补贴政策等方面,提出了17条支持政策。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引导优势资源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对哈尔滨市和佳木斯市农机产业园进一步提出6条扶持政策。

黑龙江省发改委有关人士称,目前,全省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进入了实质性的推进阶段,各相关部门和地市正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争在4年内将黑龙江省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为惠农、强工、富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

自主创新当是不二选择

本地市场巨大,区域产业有优势,就一定能成就黑龙江农机制造大省的梦想吗?

何堤认为,利用好技术优势,实现技术创新才是黑龙江农机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黑龙江省的农机制造企业同南方企业相比,在生产成本、配套环境等方面劣势明显。黑龙江省只能通过自主创新,以产品的高品质、高质量、高性能参与市场竞争。”

而这样的前提,就是有效地整合黑龙江省的农机创新资源,搞好协作分工,建立产业创新技术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以领先的创新活力保证农机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

而综合分析黑龙江省农机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环境,业内人士指出,若要加快发展,则必须走对外开放之路,借助国外、省外农机科技、产业的实力来发展自我。

而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农机制造不但可以解决本省农机需求,还对冶金、金属制品、化工、电子、橡胶、储运等十几个行业都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力远远大于汽车制造业。

后发优势,在黑龙江农机制造业能否体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然而,来自黑龙江发改委的消息说,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看好黑龙江省及东北、俄罗斯等农机装备市场,已经积极在黑龙江省布局,谋划建设大型农机装备项目。



http://farm.00-net.com/jx/1/2010-8-3/23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