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加大措施 全力推进 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新跨越(图)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9-22  互联网

林建华

 

近年来,我们把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全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的首要任务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省玉米机收率达35.8%;今年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1.3万台,总量达到3.7万台,机收率将达46%以上,力争达到50%。

党委政府重视

“十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列入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写入了省委1号文件。省政府把玉米生产机械化等农机化水平纳入《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指标中,对县级政府工作进行目标考核。2001年、2006年,省政府下发了两个《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文件,提出了“中部率先发展,东部加快步伐,西部跨越提升,全省整体推进”的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思路和目标,有力地推动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机具创新支撑

几年来,我们以机具创新为核心,在全省深入实施了以玉米收获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积极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推广机构和生产企业,先后组织实施和承担了国家科技跨越计划、“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解决了穗茎兼收、根茬破除和秸秆粉碎还田等玉米联合收获方面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研制出了适合黄淮海流域、面向全国的悬挂式、互换割台式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系列产品。同时,坚持技术路线创新,制定颁布了《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技术规范》、《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实行了标准化作业。今年,先后制定印发了《小麦秸秆切碎直接还田、玉米免耕抢茬播种技术意见》和《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和小麦免(少)耕播种技术意见》,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结合,推进了玉米种植、收获的规范化和生产过程机械化。

理论研究指导

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全国的农业、农机化专家,来山东就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设立了“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研究”课题,提出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及技术模式、组织模式、对策措施等,形成了《玉米收获机械化在山东的创新与发展》这一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被评为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时,组织省内农业方面的院士、教授参观玉米生产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和作业现场,征求他们对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意见和建议。吸收他们参加全省玉米机收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宣讲团,宣讲农机与农艺结合推广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

示范推广发展

自2001年起,我们在全省共建立各级玉米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120个,在全省广泛开展了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依托示范基地,从省到市、县、乡镇甚至村,逐级召开玉米收获机械化现场会、演示会、推广会达千余场次,进行演示推广和宣传示范。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近500期,培训10万多人次。同时,注重发挥省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帮助企业不断完善技术服务规范。

补贴扶持推动

2004年来,我省共落实省级以上农机补贴资金12.96亿元,将80%以上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用于补贴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及配套机械,累计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3.4万台。同时,省财政连续三年安排专项资金1600万元,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补贴,推动发展玉米收获和秸秆还田机械化。仅2008年,全省各级安排的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农机作业补贴资金就达8000多万元。

跨区作业提升

我们借鉴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科学确定玉米机收作业的服务半径,以省内作业为重点,开展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合同作业和订单作业,推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收获机械的使用效能。全省玉米机收跨区作业规模不断扩大,预计今年跨区作业机械达到1.5万台,作业面积超过800万亩。

发展成效显著

山东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提升了农机化综合水平。“十五”以来,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呈几何倍数增长,由2000年的1500台,发展到2009年的3.7万台,增长了23倍多。保有量占全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总量的一半多,有效地改善了全省农机装备结构。2000年全省玉米机收水平为3.7%,2008年达35.8%,2009年力争达到50%,比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使全省农机化发展综合水平由2000年的53.4%,提高到2008年的67.7%,2009年将达到70%以上。二是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玉米收获机械的快速增加,为全省粮食生产提供了装备支撑,还为粮食的稳产和高产作出了积极贡献。据调查研究,实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地块每亩增产粮食46公斤,节约化肥和浇灌成本30多元,与人工相比可减少3%至5%的粮食损失,全省玉米机收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给机手、用机户增加作业收入和替代劳动力收益3550万元。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前排左三)、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前排左二)在全国玉米机收现场会上参观玉米收获机作业情况

 



http://farm.00-net.com/jx/1/2009-9-22/230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