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丘陵山区机械化:好戏正拉开帷幕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6-30  互联网

杨杰

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有何重大意义,发展过程中存在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丘陵山区需要什么类型的机具,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在近日举办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上引起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专家教授济济一堂,共同为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精彩好戏正在拉开帷幕。

发展意义重大

2007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5%,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2008年提升到45.8%。但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丘陵山区农业生产依然是人、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与平原相比严重滞后。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重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12.23%、广西12.09%、四川11.41%、云南4.49%、贵州3.78%。

与会专家表示,全国总体上进入农机化发展中级阶段以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需要、更有条件支持农机化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推进。当前已是我国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刻,这是完成农机化中级阶段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有国际经验可借鉴的客观规律。

丘陵山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决定了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的难度比平原地区更大,更为艰巨。但在新时期,丘陵山区又是我国农机化发展潜力很大的新兴地区,是有多种潜在需求,扩大内需大有可为的新增长点。可以说,新时期推进农机化的难点在丘陵山区,潜力也在丘陵山区,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是我国农机化中级阶段的必解难题。

机遇挑战并存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南方丘陵区和血吸虫疫区加快推广应用”;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研发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轻便农业机械”。由此看来,中央已把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提升到重要位置,重视程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力发展丘陵山区农机化将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为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家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是现实选择。

尽管利好多多,现实却是异常严峻。受地理条件、耕作制度和种植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丘陵山区机械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四个方面严重制约其发展。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丘陵山区土地规模偏小,且较为分散、细碎;长期沿袭精耕细作,种植结构复杂,粮、经作物套种、间种普遍,加大了机械化作业难度;田地平整度差,道路条件差或没有机耕道路,农业机械转移非常不便。

其次,适宜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技术装备供给长期不足。以往“先易后难”、“先平原,后山区”的发展思路,适宜的农机化技术装备供给严重不足。

第三,农民购买力低。丘陵山区多属贫困地区,农民购买力较低。部分适合丘陵山区特点、农业发展急需的小型农机具,尚未列入部、省补贴目录。大部分丘陵山区地方政府对农机具补贴资金配套比例较低。

第四,农机化的公共服务能力跟不上。针对农机手的操作及维修技术培训、农机具现场示范演示会等公共服务滞后于农民需求。

因地制宜“造”机

丘陵山区农业不仅有粮食作物,还包括油菜、甜菜、甘蔗、牧草、茶叶、水果、蔬菜、中药及其他经济作物和土特农产品。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湖的开展,粮食作物生产规模不断减少,经济作物种植规模不断增加。农业发展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与平原有很大差异。

由于丘陵山区及耕作对象的一些特殊性,对其使用的农机产品也有特定的要求。丘陵山区农民一般相对贫困,购买农机产品的资金有限,因此在实用的基础上要求价格比较便宜。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的机具最受欢迎。丘陵山区地形比较复杂,产品还需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条件下,体积小、重量轻的机具有着独特优势,农民可以用人力搬抬上山进行作业。

目前,适合我国丘陵山区使用的主要机具包括微耕机、中小型拖拉机、小型收割机、专用机械设备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微耕机,这种机器价格低廉、灵活轻便、实用经济、便于维修,非常适合大面积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微耕机技术和产品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生产企业多考虑如何降低产品价格,忽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也不愿意在生产加工设备上投入更多资金,这就容易造成微耕机产品质量不稳定。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研发,提高微耕机的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随着丘陵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特色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形成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丘陵山区也会需要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

多措并举破题

专家认为,发展丘陵山区农机化,需要汲取平原农机化发展的共性经验。从一开始就要有一个科学的设计,避免走弯路,注重农机与农艺一起研究一起实施,与丘陵山区的农业发展相协调。

我国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还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验,即加强以土地规划、整治和改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政府财政补贴、金融信贷等相互配套的综合扶持政策,推进以农机互助合作、共同利用等为目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还需要合力助推,多措并举,尤其要注重三方面的投入力度。

第一,加大对丘陵山区农机化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调动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农户购机补贴的力度,对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有着现实意义。国家应对山区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加大补贴比例,扩大补贴范围。

第二,加大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研发力度。国家应安排专项经费,鼓励农机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开发和研制更多适合丘陵山区的多功能、中小型和轻便型作业机械。同时,要加强试验示范,逐步确定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技术路线和主推机型,强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改良丘陵山区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提高农机利用效率。

第三,加大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在人均耕地少,户均经营规模小的国情下,通过农机服务组织,农民不需要户户都买农业机械,但都可以享受到农机作业服务,用上农业机械。农业部明确,到2015年,力争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这对丘陵山区发展机械化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http://farm.00-net.com/jx/1/2009-6-30/23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