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明星作业队长朱庆来眼中的跨区机收

网友投稿  2009-06-08  互联网

杨雪

油价这个悬在农机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在6月1日落下: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400元。经历了长达数月的“涨还是不涨?”的猜想后,油价的上涨仿佛倒让人们松了一口气……

6月1日的晚上,山东省嘉祥县“明星作业队”队长朱庆来和淄博、滨州、聊城几位跨区作业队长围坐在了一起,互相交流着这次到河南跨区机收小麦的情况。然而大家嘴里说的最多的都是市场竞争大、收益不理想这类的话。“总的来说,跨区作业真是越来越不好干!”经历了十多年跨区作业征程的朱庆来无可奈何的说。

天公不作美

今年“三夏”伊始,连续数天的阴雨天气,就给河南省的麦收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题。朱庆来的第一批去往南阳的跨区机收队伍就连续“趴窝”近一周的时间。“在南阳,我们的机器歇了好长时间,天气状况实在是太差了,直到28日才能小范围的作业。在周口,29日机器才能下地,真正的收获差不多是30号才开始的。”朱庆来说。

5月26日,全国小麦跨区机收仪式过后,至29日,河南省自西向东大部地区出现小到中雨过程,其中南阳西部及三门峡和洛阳出现50毫米以上的暴雨,主要麦收区机车三天内难以下地作业,部分机车因天气原因已经离开当地。随着天气转好,6月1日,河南全省日投入收割机数量达到近8万台,日收割小麦804.6万亩,主要麦收区收获进度加快。

30日左右,朱庆来队伍里的收割机才算是真正开始工作。“就算雨停了,河南这里的耕地湿度也相当大,机械很容易陷到地里。”朱庆来说:“所以算下来,我们在河南第一站真正下地作业也就一两天的时间。随后要马上赶回山东,自家地里的麦子也等不得。”

“最近几天天气好些了,我都催着机手们抓紧时间抢收。我每天都给他们发信息,要他们抓紧有利时机,把前期的损失弥补一些,同时还要注意安全。”朱庆来为自己的队伍真是殚精竭虑。

收割机太多

“前几年,咱们报纸上还有农机系统都在讨论,是不是跨区作业的拐点已经到了。如果说拐点,我怀疑今年会不会是一个拐点。”朱庆来心里有着这样的疑惑。

导致他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今年集结在河南省的收割机数量超乎了他的想象。“其实,我们去之前就有过心里准备,今年的收割机肯定会比往年还多。你光看春天的时候,农机厂加班加点,一天要卖好几百台收割机的景象也能猜到。”只不过现实的状况比预料的还要厉害。“一路上全是车(收割机),有时候我们路过一个村,队伍根本都没法过去,因为路边上停的车都快把路堵死了。”

按照以往,如果参加跨区机收的收割机过多的话,往往会出现机手间通过互相压价进行恶性竞争,这样就会使得机手收益受到极大影响。但是根据朱庆来的观察,今年这种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很多作业价格都是按照合同事先讲好的,大家不会去恶意压价。但是由于雨水多,很多农民都急着收割,所以单机的作业量就比往年少了很多。”

朱庆来的跨区作业队去的南阳和周口地区,价格基本都稳定在每亩40-50元,还有些机器相对较少的地方,能到50元以上,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是由于天气原因加之收割机数量过多,朱庆来队伍里的收割机日均也就能作业70-100亩,在河南省单机的作业总量在300-400亩之间。“干得最好的机手也就四百五六十亩!”朱庆来告诉记者,在路上,他遇到一位熟人,也是跨区作业队的带队人,他们在当地拿下了1000亩的作业订单,可是整支队伍有12台收割机,那么平均下来之后数量也少得可怜。

与往年动辄七八百亩,甚至能上千亩的作业量相比,今年的收割机作业量降幅是惊人的。

所以,与作业量的急剧下降相比,油价上涨使得朱庆来并不是十分敏感。“没涨的时候,柴油大概是每升4块9,我们农机还能享受5分钱的优惠。涨价了之后,每升涨了3毛钱,大概是每升5块2毛钱,还能享受优惠5分钱,据说还有优惠1毛钱的。主要是柴油供应比较充足,加油也不用排长队,所以贵点就贵点吧。”朱庆来说。

理性应对

经历了种种困难,朱庆来也总结出了经验:“我认为,今后一定不能再搞大部队长距离的跨区作业。”

1999年和2000年,朱庆来的队伍有100多台收割机,就分成了2个组,一组就有50-60多台收割机,在河南能跑三、四个地方收麦子。“那时候,车少活好干,就算队伍大也没问题。现在不行了,这么大的队伍不仅不好管理,转移也是个问题。”朱庆来说:“现在我把合作社里的收割机都分成10-20台一组的小分队,到河南后分散作业,别都往一个地方挤。队伍小一些,除了好转移好管理,还有就是可以很灵活自由。干完了预定的地,大家还可以自己在找点零活干,增加收入。”

朱庆来告诉记者,从2007年农业部宣布对小麦联合收割机不再给予国家补贴后这两年,作为农机站长的朱庆来也敏锐的捕捉着信息,想着应对的方法。“这两年机手赚钱了我们也不再大肆宣传,特别是针对小麦收割机。所以这两年我们这里的小麦收割机的增长速度并不快,就算是今年国家补贴力度这么大,我们机械的增加也不算多。一定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的变化,不能盲目。”

朱庆来说,现在很多机手也比较理性,一般机龄比较长,容易出故障状况不太好的收割机,机手们都不再选择外出跨区机收,因为成本很大,市场竞争又那么激烈,赚钱的可能性降低。

其实,老朱的经验也与今年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提出的“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稳定”原则已然不谋而合。



http://farm.00-net.com/jx/1/2009-6-8/23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