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关于玉米机收及跨区作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网友投稿  2008-08-07  互联网

杨玉栋 张理年 杨瑞武

为进一步摸清2008年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跨区作业情况,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山东省泗水县农机局于7月21-30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专项调查活动。县农机局领导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就调查工作的开展进行了专门研究部署和具体安排,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农机科、农机校、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2个专题调查组,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开展了深入、详细的摸底调查。调查组采取与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作业户交流、发放问卷、听乡镇(街道)领导介绍、与村委会负责人和农机大户座谈、咨询农机企业技术人员以及到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待收玉米地块等方式,获得了比较可靠的各项信息。农机科就全县调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整理,基本摸清了泗水县2008年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跨区作业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合理化意见、建议,使调查活动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泗水县2008年玉米机收及跨区作业情况

泗水县辖13处乡镇(街道),全县总面积1119平方公里,592个行政村,60.5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82万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玉米是该县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2%。据调查统计,玉米主要以夏玉米为主。目前该县小麦耕、播、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玉米从种到收大部分采用人工方式,玉米收获机械化已成为制约该县农机化发展的瓶颈。玉米生产过程中收获是最繁重的体力劳动,靠手工作业不仅占用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加快玉米联合收获,已成为发展农机化当务之急。近年来,泗水县农机部门根据省、市农机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推广应用上来,连续组织实施了以玉米收获和秸秆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发动、现场交流、典型示范等措施,较好地推动了全县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认识到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好处,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机械化收获正在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分别达到58台、42台和10台。今年三秋拟积极引进外地机械来泗水县跨区作业,计划引进秸秆还田机30台,集中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小麦免耕播种机在西部的杨柳、金庄、柘沟、济河、泗河等5个乡镇(街道)集中开展机械化作业,预计机收3万亩,机收率力争超过10%,秸秆还田面积4.5万亩,还田率力争超过15%。拟派出1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0台秸秆还田机去河南、河北、宁阳、济宁、兖州、曲阜、汶上等地进行跨区作业。

要完成市局下达的秸秆还田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的任务,需完成秸秆还田面积21.6万亩。据往年统计,一台秸秆还田机或玉米联合收获机平均年作业量为400亩,全县21.6万亩玉米需540台秸秆还田机或玉米联合收获机,目前我县的秸秆还田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共100台,尚需440台秸秆还田机或玉米联合收获机才能完成市局下达的秸秆还田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的目标。

多年实践证明,利用农作物耕种收获的时间差、地域差,组织开展大范围跨区域的农机作业,对于提升农机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努力探索和完善三秋跨区作业的运行机制、效益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玉米跨区作业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尽快将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市场培育成完善、健康、发达的农机作业市场。

二、泗水县玉米联合收获和农机跨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水平低的因素

1、农机与农艺不适应。目前,泗水县玉米种植有平作、畦作、间作套种等多种行距,有用2行、3行播种机播种的,也有用1行简易播种机播种的,还有人工点播的,行距有600~700mm和300~400mm等多种规格,而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适应600mm--700mm的规格。另外,玉米果穗的脱皮难易程度、在秸秆上所处位置,以及秸秆粗细、高矮等都直接影响着玉米联合收获的机械作业,严重制约了该县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2、对玉米机械化收获认识不够。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玉米收获适应期长,晚收几天一般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农民只需手工掰下玉米棒即可,无需人工镰割镐刨玉米秸秆,所以玉米机械收获的需求不如小麦那么迫切。

3、机械收获费用高。受柴油涨价影响,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度提高,玉米收获价格为50—60元/亩,而且玉米机收只能做到摘穗和秸秆切碎,一般没有剥皮工序。因此,玉米收获后还需剥皮脱粒,需要投入劳动力,收获成本增加。

4、机械性能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制造质量虽然较以往有很大提高,但对作业质量满意率仍不高。作业效率较低,经济收入不高。不论是自走式还是背负式的收获机,生产效率都达不到农民要求。

5、机具价格偏高,投资回收期长。目前1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需要10多万元,1台2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也在3万元左右,加上拖拉机不低于10万元,与小麦联合收割机相比其结构简单,价格却高出许多,很多机手觉得风险大,担心自己难以收回成本。由于玉米的收获期季节性较强,再加上农民整体支付经济能力低下,购机户的盈利空间较小,资金回收期较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6、行距适应性较差。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宜行距一般为600~700mm,而我县玉米大部分为套种,行距不均匀。联合收获作业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玉米株推倒而无法进入割台,结果被收获机连同植株上的玉米穗一起被粉碎,地里成片地撒落着玉米粒,损失率大。

7、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目前,该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主要是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地块过于零碎,种植品种、收割期也不同,不便于规模化作业。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机收的生产效率,导致作业费用相对偏高,农民用机积极性不高。

 8、自然条件影响。由于天气条件的影响,常使玉米出现倒伏、果穗下垂等现象,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作业要求玉米秸秆倒伏程度≤5%,果穗下垂率≤15%,致使宜机械收割面积减少。如:2006年玉米收获期间,该县连续多次降雨,使机械无法进地收获,等到机械能够收获时,果穗下垂,严重损伤了农民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积极性。

(二)泗水县“三秋”农机跨区作业工作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跨区作业难度大。经过10多年的发展,小麦联合收割机快速增加,夏季跨区作业市场已趋于饱和,而秋季作业市场逐步形成,作业市场竞争不如小麦激烈,外出作业,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无人用,跨区作业难度大。

2、跨区作业成本高。农用柴油价格居高不下,甚至有些地方供应没保证,造成因加油而机械空耗;雇佣机手工资增长较快,原来60-100元/人日上涨到现在120-150/人日。作业成本的上升,压缩了跨区作业的利润空间。

3、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低。该县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8台,每年秋季参加跨区作业的少,有的合伙、有的单独外出,盲目性大,组织性差,活难找,收益差。

4、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很大一部分机手和中介人员缺乏专业培训,致使跨区作业工作受到影响。有的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不听招呼,擅自行动。有的技术水平不高,操作技能差,小故障也不会解决,影响了作业效率。

5、农田机耕道窄。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乡镇(街道)的生产路太窄,不安全,存在很多地块没法进机,农户想用机,机手不敢进地的现象,也影响了玉米机收进程。

三、推动玉米联合收获和农机跨区作业上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一)多措并举力促玉米联合机械化收获上水平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要制定中长期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把玉米生产机械化切实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彻底解决玉米生产尤其是玉米机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形式予以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推广应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努力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2、加大对玉米收获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要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务实发展的观点出发,制定有关鼓励政策,拿出切实措施,调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一是通过政府和农机部门的引导和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扶持玉米联合收获。省、市财政在专项资金中应加大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补贴规模,补贴额度,最好能提高到50%以上,以快速提高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拥有量,提高机收率,以减轻农民购机负担和投资风险,调动广大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二是实行作业补贴。对购机户和农户给予适当的油料和资金等方面的补贴,缓解收获成本高的状况。机手购机的目的就是要有作业市场,有市场才能有效益。若农户采用玉米机收能够得到补贴,就会调动其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积极性,玉米机械化程度就会不断提高。

3、加强质量监督,完善技术服务。要加强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质量监管,依法定期对农机产品质量进行抽检,严把质量关。及时了解掌握玉米收获机械使用和服务情况,处理质量和服务纠纷,做到用前培训、用中服务、用后回访。“三秋”期间搞好跟踪服务,保证玉米机收作业的顺利进行。生产厂家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完善机具性能,确保售出的每一台机具都能正常作业,让农机户无后顾之忧。同时要增强创新能力,挖掘潜力,降低价格。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机手素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做好对购机机手作业前的技术培训,强调以理论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以提高机具的利用率,降低故障率,使机手们能够熟悉机械性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人为机械故障和人为收获损失。通过培训,使机手在现实生活中把学到的技能通过机具作业转化为经济效益,其示范带动的作用将是极大的。

5、做好示范试验工作。召开现场会,现场讲解,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现场演示会最好安排在玉米收获期间进行,让农民看到实际作业效果。另外还要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此项工作搞上去了玉米联合收获也就事半功倍了,只要采用玉米联合收获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来种植小麦,就能减少作业工序、提高作业效率并降低作业成本,使两项新技术得到共同发展。

6、加大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实现农机农艺有效结合,农机和农艺需要一个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过程。由政府出面要求农民按照一种模式去种植,这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农民是生产的主体,他们有充分的生产自主权,我们不能强迫农民,只能引导农民,我们引导的前提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机与农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农机研究开发部门要尽快研究开发适应小型地块作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以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地块要求。

7、加大宣传推广和引导力度。要通过赶科技大集、发放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明白纸、组织技术宣讲流动车等形式,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信息网站等媒体,积极开办玉米收获机械化专题技术讲座,使农民更好地了解新机具,掌握新技术。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在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培训、维修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搞好玉米收获机械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注意培养大户,增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加强领导,提高对农机跨区作业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全县农机跨区作业工作上新台阶。

1、进一步搞好组织协调。要加强宣传发动,让机手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参加跨区作业的优越性,增强机手参加组队和带证作业的自觉性,努力扩大跨区作业规模。要考察好作业市场,落实好作业地点,签订好作业合同。要主动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加强联系,争取多部门全力支持配合,加大散机整治力度,维护作业秩序,确保作业机械顺利流动。

2、积极开拓新的作业区域。在稳固传统作业区域基础上,大力开辟新的作业区域,扩大作业范围,多增加作业地点,有效提高机手收益。

3、大力培育秋季作业市场。要将10多年来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市场的成功经验运用到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市场中来,努力探索和完善三秋跨区作业的运行机制、效益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玉米跨区作业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尽快将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市场培育成完善、健康、发达的农机作业市场,

4、完善各项服务。要为作业机械提供准确信息服务,避免重复引入、盲目派出的情况发生。要抓好培训,通过对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中介服务组织、中介人搞好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安全生产和作业经验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跨区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跨区作业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保障安全生产。对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械进行全面检修、保养和维护,确保机具技术状态良好,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要让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加入保险,以解除机手的后顾之忧。

6、加强政府调控能力。借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实现农作物大方种植,完善玉米栽培技术,选择优良品种,防治玉米倒伏现象,充分考虑到天气因素对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影响,大力推广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新品种,以便于农民使用机械进行收获作业,增强机械适应性,提高效率,增加收益。

总之,在玉米联合收获和跨区作业中,农机部门应搞好宏观调控,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把好关,一要做好机具选型工作,二要搞好区划,注意控制机具数量,避免重复购置。同时,三秋跨区作业既要借鉴小麦联合收获的经验,又不能照搬照抄,要区别对待,少走弯路,使玉米收获机械化又快又好发展。



http://farm.00-net.com/jx/1/2008-8-7/230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