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上半年山东省农机化亮点纷呈

网友投稿  2008-07-24  互联网

山东省农机办公室 林建华

今年以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省农机化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农民需求旺盛 农机产销两旺

今年春节过后,全省就呈现出农业机械旺销的势头,销售旺季较往年提前两个多月。农民购机特别是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和联合收获机的热情高涨。据不完全统计,1-6月份全省新增拖拉机4.1万台,同比增长24.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8万台,同比增长40.2%,5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新增9600台,同比增长135.3%;联合收割机增长11210台,比上年同期增长11%,特别是小麦联合收割机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今年仍新增600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购置补贴报名填写合同交款的数量就达到5000多台,比去年增长50%以上。今年,中央和省级各类农机补贴资金2.8亿元,仍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根据农民购机报名的不完全统计,全省仍缺补贴资金1亿元。

上半年,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全省农机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农机企业产销两旺。据统计,1-5月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7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销售额392.6亿元,同比增长29.4%,产品产销率达99%,完成利税总额26.5亿元,同比增长26.8%。主要农机产品的大中型拖拉机产量,呈现逐月增长的态势:1-2月份大中拖的产量同比增长23.5%,3月份同比增长18.1%,4月份同比增长26.8%,5月份同比增长32.7%。小型拖拉机增幅较大,达到6.6万台,同比增长50.8%。谷物联合收获机械产销量达到3.03万台,同比增长5.2%。福田重工1-6月份实现销售收入60多亿元,同比增长31%;生产大中拖22099台,同比增长32.8%;销售大中拖20894台,同比增长45.3%。小麦联合收获机产销量同比也增长14%。

作业水平提高 装备结构优化

上半年特别是三夏期间,农机作业水平继续提高。一是春季农作物耕种水平进一步提高。花生、棉花等春季作物腹膜施肥播种联合机械化作业有了大幅度提高,分别提高了10.1%和33%。二是小麦机收水平进一步提高。小麦机收率达到了96%,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三是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2.5%,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焚烧秸秆得到了有效遏制。四是玉米机械播种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夏玉米机播面积达到了2730万亩,占夏玉米播种面积的66%。

截至6月底,全省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0100万千瓦,同期比增长4.2%;农机总值575亿元,同期比增长8.5%。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30.3万台,同比增长16%;大中拖与小拖的比例达到0.57:1,提高了18.8%;配套机具355.7万部,同比增长7.2%,其中免耕播种机2500台,同比增长近70%;联合收割机发展到12.1万台,增长13.1%。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近6000台,总量增长38%;配套机具与拖拉机比达到1.71:1,提高了10.3%。另外,30多种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沼气生产等机械上了省级农机推广和补贴目录,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应用,呈现出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大农机”的新局面。

组织化程度提高 创新步伐加快

今年全省重点扶持了50个村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建设,逐步健全了乡镇农机协会、村农机合作服务社、农民农机合作社、农民农机大户的全省农机服务组织体系。今年“三夏”,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成为小麦机收、机播的主力军。全省659个农机协会和近3000个各类农机合作组织,通过合同订单、作业半径服务、“一条龙”作业、跨区机收等多种形式,为确保小麦丰产丰收、夏玉米适时播种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引导扶持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推进了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实现了向农业全过程机械化和农牧渔林业、设施农业、农产品产后处理机械化等领域拓展,满足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迫切需要。

上半年,17个国家级、省级农机化示范区和35个全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加快了建设步伐。5月份召开了全省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座谈会,确定了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思路和目标。各示范区制定了发展规划、建设重点和发展措施。全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确定了以保护性耕作和经济作物机械化为重点的建设内容。分别召开了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小麦长势观摩会和水稻机械化插秧、玉米免耕贴茬直接播种现场会。

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上半年,全省共发生农机事故4起,死亡2人,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全省没有发生一起群死群伤的重特大农机事故。在总体控制考核指标进度目标以内,重特大农机事故得到遏制,农机安全生产总体上保持了平稳的良好态势。

今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农机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了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三夏期间,姜大明省长专门视察小麦机收作业现场,并对农机化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副省长贾万志等领导,多次分别召集会议,研究三夏生产和农机油料供应,并多次到麦收现场和供油点检查指导工作。各市县主要领导也都亲临机收一线指导工作。机收结束后,省委副书记刘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副省长贾万志同志对农机部门的总结作出批示,给与充分鼓励,提出新的要求。新闻媒体对全省农机化工作给予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三夏期间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就达400余条(次)。

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忙季节油料供应缺乏保障。从今年三夏生产来看,由于柴油销售价格倒挂,出现了供应紧张,虽然各级党政领导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农机用油供应得到缓解,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麦机收的进展。在当前柴油价格继续倒挂、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如何保障重点农时季节的农机作业用油,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制订解决办法。

二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仍然不足。尽管农机补贴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我省和国家安排的各类补贴资金达到2.8亿元,但与农民的要求相比,仍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据不完全测算,今年我省购机补贴资金的缺口在1亿元左右。

三是农机化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善。今年用于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资金增加较多,但是用于农机化发展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机械停放场地、机库房棚、机耕道路、农机监理装备、维修服务网点等建设滞后,成为制约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这些问题,都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http://farm.00-net.com/jx/1/2008-7-24/22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