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娟 王晓宇
4月13日,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培训班暨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培训班在陕西省宝鸡市举行。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在培训班上提出,春耕生产农时紧、任务重,是全年农业工作的关键。保护性耕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重点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的实施,逐步构建和完善不同区域特点的机械化、标准化、精细化、系统化的现代土壤耕作技术模式与作业规范,对实现夏季粮油丰收、赢得全年粮食生产主动权和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13日上午,200余位参会代表来到宝鸡市陇县东南镇牙科社区予村,观摩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春耕生产新机具耕作现场。60余台地膜覆盖、机械深松、玉米播种、残膜回收、蔬菜移栽、山地拖拉机作业、植保等机械依次进行演示。“我们村的地块都比较小,人均土地只有1亩多,听说这里有农机展示,所以一大早就赶来了。有些机械我都没有见过,就比如说这残膜回收机,只要它走过的地方残膜都被一卷而走,要是都能用上这机器就好了。”当地村民王新芳对残膜回收机赞不绝口。
李伟国在培训班上提出,要高度重视耕种环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从今年起,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的基础上,要结合翻松旋轮耕、合理耕层构建、地力提升、精量播栽、残膜回收、秸秆还田等技术,重点在我国的粮棉油主产区及生态脆弱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另外,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的关键是要制定农机与农艺相适应的机械化农艺标准和操作示范,形成全程机械化的合理耕种模式,以标准化耕种技术为基础推进全程机械化。因此,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精细整地、标准种植、精密栽植有机结合,通过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标准化耕作技术体系,促进耕种环节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推进耕种环节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实现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李伟国认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一方面,要通过创新促进耕种机械的优化和改进;另一方面,通过集成示范促进从种到收全过程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标准的形成,使耕种机械与植保、施肥、灌溉、收获等全程机械化的机器系统配置更为科学合理。针对如何优化和完善我国农机配置系统,李伟国表示:一是要充分考虑农机化发展的经济性、多样性和区域性,有度、有序、可持续的科学配置动力机械;二是要加快完善配套机具,促进作业机具改进和提升,推进农机具生产的系列化、标准化;三是要在深入推进保护性耕作的基础上,打造保护性耕作的升级版,先易后难选择示范区,渐次推进,使我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更能体现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