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网友投稿  2015-01-20  互联网

:孙红梅 杨雪

1月13日—14日,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强调,全国农机化系统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新特性、新要求,充分认识农机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主动作为、远近结合、统筹施策、改革创新,持之以恒推动农业机械化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加快打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升级版,不断开辟农业机械化事业新篇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出席会议并致辞。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讲话。

 

 

据了解,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预计达10.76亿千瓦,同比增长3.5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预计达到61%以上,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这一年,共完成报废更新农机2.1万台,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4.7万个,全国机插秧增加1200万亩,水稻机械化种植超过38%;全国玉米机收面积达到3.2亿亩,较去年新增4500万亩,机收水平超过56%,已连续6年增幅超过5个百分点,成为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亮点。机械深松作业面积1.5亿亩,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亿亩目标任务。

张桃林副部长充分肯定了2014年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粮食产量“十一连增”提供了支撑,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增添了底气。分析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时,张桃林指出,《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实施,开辟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黄金十年,但也要清醒看到,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新挑战的背景下,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机械化面临着更迫切的要求、更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要靠科技进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来解决。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常态就是要坚持量质并举,农机装备总量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他强调,在这种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规划引导,更加注重政策创设,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后续服务、更加注重法治保障。

针对2015年的农机化工作,张桃林副部长要求,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围绕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这条主线,以调整优化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着力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建设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水平。力争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以上,水稻栽植、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超过39%、60%,棉油糖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有新的突破,深松整地面积达到2亿亩。要毫不松懈地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确保补贴政策安全高效廉洁实施;要集中力量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建立部门合力推进、系统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以点带面,示范推进;要保质保量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让农民看到效果,把示范点做成亮点,带动一大片;要有力有序地组织好重要农时的机械化生产活动,努力提高农机化生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要多措并举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主体,发挥好农机合作社的引擎作用;要与时俱进改进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增强制度制定的协调性、实效性;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

会议期间,吉林、黑龙江、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青海8个省区分别就补贴政策实施,深松工作落实,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棉花、油菜、水稻、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及农机安全免费管理等内容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代表就农机购置补贴制度改革创新、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等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代表还参观了南宁市隆安县“双高”糖料蔗全程机械化基地和隆安县香蕉产业(核心)示范区。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农业部办公厅、发展计划司、财务司、种植业司、驻部纪检组监察局、部农垦局、部农机鉴定总站、部农机推广(监理)总站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机局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本报评论员:加快打造农机化发展的升级版

这次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农机化发展形势,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全国农机化系统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新特性、新要求,主动作为、远近结合、统筹施策、改革创新,不断开辟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新篇章。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的十年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的黄金十年,成绩骄人,举世瞩目,值得我们农机人引以为豪。但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机化工作也到了提质增效、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可以说,接下来的农机化薄弱环节难点工作都是硬骨头,就像张桃林副部长说的,需要农机系统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去实践、去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农机化经过十年的政策支持、需求拉动,在农机总动力、主要机具数量、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等方面实现了迸发式的“量”的增长,但发展失衡、装备结构不合理、发展效益不高等粗放式发展积累的矛盾逐步显现;作为农机化作业的主力军,农机手的单机经营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农机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了筹资难、农机“看病难、行路难、住房难”等问题;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得到发展,但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亟待提高突破;平原地区农机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山区丘陵农机化发展还没有找到适合的解决路径;农机农艺融合是提高农机具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减少粮食损失率的手段之一,但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不同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解决了农民“买不起”农机的问题,但如何引导农民“用得好”农机成为新的课题……太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干,太多的“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这也是农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因此,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快打造农机化发展的升级版,需要我们坚持量质并举,使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农机化工作向高质、高效转型,这也是今后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下一步,农机化工作要建立在务实调研、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中央事权、地方事权的划分,找准切入点,提高政策创设的成功率;要扩大政策的效用,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撬动作用;要注意将政策引导和农民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理性购置农机具,做好加减法,促进急需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和现有农机装备结构的调整优化;要在机具、技术、农机农艺融合、作业模式上实现创新,使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特别是关键环节都“有机可用”“有好机用”;要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进行品种、栽培、机具和加工等技术的集成探索,形成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经营模式,以点带面,示范推进;要协调、调动各部门的力量,为新型农机服务主体解决人才、资金、机具、场地、作业等方面的难题提供支持。总之,农机人要共同努力,深入贯彻会议精神,推动农业机械化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http://farm.00-net.com/jx/1/2015-1-20/229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