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致公党中央: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零零社区网友  2014-03-11  互联网

中共十八大明确要求,“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目前,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将有效地平衡由大中城市吸纳进城务工农民的“拉力”和由村镇集聚发展的中小城镇就地吸纳农民工的“推力”,可由“镇”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致公党中央建议应根据地域的不同特点推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致公党中央表示,要进一步拓展农业生产链条,优化农业生产组织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依靠科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支持农产品品牌创建。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物资生产等农业相关的加工制造产业,大力提升农业附加值,有效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扩展农业服务产业链,积极发展育种育苗、农资农机、农技推广、农民培训、资讯信息、物质流通、休闲旅游、金融保险等与农业相关的现代服务产业。同时,要大力推进设施化、标准化和组织化,在运行机制上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应。

致公党中央认为,要通过普及和重点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专门从事于主粮、蔬果、花卉、养殖、农机等农业从业人员。对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专业服务人员等进行普及性的职业培训的同时,要把农业生产组织中的骨干力量和种养大户、专业经纪人、涉农企业、农业科技特派员等作为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载体。从市场需求入手,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加强对培训的考核管理,严格公共培训资金的检查审计,提高农民培训和农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要增加农村和农业吸引各类人才的政策,如设立现代农业青年创业扶持基金,重点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投资创业者等群体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成为高素质的新生代农民。同时,强调通过城乡统筹发展确立现代农民的职业性。打破城乡户籍制度的藩篱,淡化农民的身份性质,使农民真正成为依赖其农业职业技能而非依附于土地的职业化农业从业人员,农民如同工人一样可依其技能自由流动,这不仅有利于原有农民的职业化,优化城乡二元结构,而且有助于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于农业现代化建设。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也是工作的重心。农村信息化能有力地推动科技服务、农资供应、农机服务、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促进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农业产业链建设。积极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公益性技术开发和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建设,积极探索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引导资金重点用于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信息资源体系等建设,加大扶持智能农业。建立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促进农资集团采购、产品网络推销等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推广江苏省的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超市三级店面的发展方式。

 



http://farm.00-net.com/jx/1/2014-3-11/22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