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意见》为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7-20  互联网

:张桃英

v\:* o\:* .shape@font-face @font-face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出台后,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

12项主要任务是行业共识

“《意见》出台的时机非常之好!”这是马世青对于《意见》的第一个评价。

过去的十年,农机化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这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还是头一次。马世青说,虽然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农机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因为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脱节所以都很短暂:一次是在1958年-1959年,另一次是1978-1980年,二者均由于单纯依靠外力推动而造成的短暂繁荣。与之相对照的是,刚刚过去的十年,农机化在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前提下实现了持续的健康快速发展,是社会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意见》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通过《意见》的贯彻和实施,各级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扶持,推动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意见》提出了今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共计12项。马世青分析说:“12项任务的指向内容,一直是全行业极为关心的议题,可以说是绝大部分业内人士的共识。《意见》用一种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加综合的方式进行了表述,并以国务院意见的形式公诸于众,集中代表了全行业的愿望,使得农机管理部门以及各级政府对于今后若干年内,发展农机化和农机工业的主要任务更加明晰,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追求规模增长,更要关注结构平衡

在反复研究当前我国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意见》提出了详实而具体的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其中灌排机械动力达到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到2020年,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2亿千瓦左右,其中灌排机械动力达到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

对此,马世青强调说,我们不但要关心全国农机总动力的增长水平,更要关注这些农机动力是否完全发挥了它们应有的功效;我们不但要关心农机总动力保有量,更要关注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之间的协调发展,关注动力机械内部各个类别、各种机具之间的配套比例,这才是《意见》的精髓所在。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大田作业和设施栽培、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种植机械和养殖机械、生产过程和产后加工……它们之间的动力分布是否合理,以及与之配套的机械是否合理,都会影响农机化和农机工业的发展质量。”马世青如是说。

同样地,马世青认为,我们不但要继续努力提升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更要强力推进农机化的区域平衡与结构平衡:“这样才符合《意见》提出的‘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农机企业将迎来战略发展期

农机工业是农机化事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接了上游的科技研究、人才培养、政策实施、信息采集等多重功能,联通了下游的市场需求、农机流通、售后服务和消费使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信息都在这一环节集中体现。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机工业实现了量的大幅增长。但是当前农机工业的发展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马世青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农机工业面临多重障碍:一是技术研发储备严重不足,农机企业不能完全承担起创新主体的功能。二是缺乏人才储备,尤其缺乏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三是大量中小企业长期从事低水平的重复生产,影响行业发展。

马世青认为,这是行业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局面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改善,从而进入多强并起、自由竞争的时代?马世青判断,在《意见》出台实施后的几年内,农机工业大分化、大调整的局面会逐步形成。对此,无论是政策研究部门,还是行业管理部门,都要充分重视,未雨绸缪,引导企业重组和良性竞争,帮助那些上规模、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快速发展。

其实,《意见》已经从政策扶持和组织领导两方面,提出了保障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其中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尤令业内人士感到振奋。

“金融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农机化发展链条上的薄弱环节。”马世青告诉记者,“因为农机不是一个能够带来高回报率的行业,所以过去金融机构给予农机的关注颇为有限。但是越来越多有远见的金融从业人员,开始注意到了农机行业与其他暴利行业相比具有收益稳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等优势。尤其是在金融风暴过后,金融保险界已经意识到投资农业和农机,能够获得稳定和长远的收益。《意见》的出台,将会从政策层面上进一步强化这种认知。”

“中国农机化协会将按照政府的政策导向积极开展工作,从更宏观的角度,用更综合的眼光,关心并推动农机化事业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马世青最后强调。

 



http://farm.00-net.com/jx/1/2010-7-20/22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