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把好质量关 农机部门实招见实效

网友投稿  2008-09-18  互联网

:张桃英

v\:* o\:* .shape@font-face @font-face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编者按:

9月17日,全国首次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浙江、山东、江苏、甘肃、黑龙江、河南焦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7个省市的农机部门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分别介绍了各自开展农业机械化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

经验背后,是各级农机部门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经验的成果,是农机化质量的不断提高,是农机市场的日益规范。我们欣喜的看到,吉林省农机产品市场产品合格率比改革之初提高了20个百分点;广东省农民对联合收割机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和作业效率满意度达到96%,反映植保机械质量良好的占97.4%;辽宁省从2006年起累计调查800多农户,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及时通报;河北省以农机维修工人技术培训为重点,培训考核5万余人,提高了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效保障了农业机械化质量。

这些成效令人欣慰。这些经验因此显得弥足珍贵,值得我们与读者共同分享。

 

浙江:因地制宜发展可靠农机

浙江省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逐步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和质量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机械装备,从而达到优化农机存量结构和质量水平的目的。2007年新增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达430台,高速插秧机203台,分别占新增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总量的38%和40%。高性能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作业质量的提升。

茶叶加工机械是浙江省生产量和拥有量较大的特色农机。针对近年来茶机企业迅猛扩张、茶机数量快速增长的实际,浙江省及时引导组织开展区域性整治工作。省农机局连续3年配合嵊州市、新昌县和磐安县农机管理站和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开展茶机专项整治,在制订专项整治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提供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阶段性集中整顿和专项治理,为促进茶机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介绍,自2005年以来,浙江省连续四年组织对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植保机械、扁形茶炒制机等55种补贴机具进行产品质量跟踪调查,收集了补贴机具的质量状况和在用情况,并及时将质量信息反馈给相关农机企业,起到了较好的质量监管效果。此外,农忙期间,各地还派出农机作业质量管理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及时监督检查农机产品质量和使用情况,调解和处理各种作业质量纠纷。

针对大量“老旧废”拖拉机“超期服役”现象,200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浙江省拖拉机报废更新管理办法》,文件明确了拖拉机报废的有关要求、报废程序和扶持措施,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机管理部门对拖拉机报废更新缺乏依据的难题,同时,该办法的出台实施,将使拖拉机整体安全技术状况逐步得到改善,有助于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和提高农机作业质量水平。

在充分发挥好现有农机维修网点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浙江省根据农机存量情况,加快区域性农机维修网络建设。采取政府、企业、农民“三结合”的办法,以当地拥有量较多的品牌农业机械为基础,依托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或农机大户,筹资组建一批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目前,全省已建立了10家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在提供农机维修保障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赵兴泉表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省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大投入,改善装备,充实力量;进一步加强农机化质量管理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补贴机具的质量跟踪调查,为购机补贴扶持政策保驾护航;进一步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管理,全面拓展深化质量管理领域。

 

山东:扶优限劣推广放心产品

山东是农机大省。为加强农机质量管理,该省以扶优限劣为重点,定期组织开展“放心农机下乡”活动。在每年的“3.15”前后和“三夏”、“三秋”期间,省市县配套联动,把“诚信维权”咨询、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和“放心农机下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农机新产品演示会、现场咨询服务等,向农民推介质优价廉、适用可靠的农业机械。

农机部门与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出击,重点对农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以及乡村农机集散地和农机经营场所进行经常性的集中整治,严厉打击无厂名、厂址、合格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取得相应许可证书而未取得的农机产品;拒不执行国家强制标准,偷工减料,使用旧件拼装的农机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盗用厂名、商标的农机零配件。近年来,全省每年出动执法检查人员均在7000余人次,检查生产领域、销售领域、修配领域等各类农机业户1000余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近上百起,查处假冒伪劣农机商品标值总额300多万元,有效地净化了农机市场。

山东省把农机推广鉴定作为农机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硬件发展和软件建设一起上,切实加强鉴定能力建设。一是健全完善了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程序。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鉴定检验与审核发证两大关键环节的职责分工。同时,编写修订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实施细则以及检验原始记录等,制定了30多项内部鉴定规范和方法,建立了较为完整、符合规定、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二是加强了鉴定站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350多万元,购置仪器设备50多台(套),建成了农业部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取得了部级质检中心开展检验工作的资格;建立了拖拉机、运输机械、液压机械试验室,完善了动力机械试验室,提高了田间作业机械、场上作业机械等产品的检验能力;在平阴设立了拖拉机测试场,填补了省农机鉴定站在拖拉机测试跑道方面的空白。三是加大了人员培训工作力度。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人员培训。近年来,共派员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和技术考察60余人次,自办学习班27次,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理论授课10余人次。目前,有11名技术人员经过考核取得了国家实验室内部评审员资格,有8名技术人员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合格证,有8名技术人员取得了国家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员证。据统计,从2006年至今年上半年,共对203家企业的721种农机产品进行了推广鉴定,数量之多创历史之最,为加快农机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山东省农机办主任林建华告诉记者,从2004年开始,山东省每两年举办一届“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调查评选,让农民为农机产品打分。两届活动共发放选票27964张,共评选出“农民满意农机产品”55个,涉及农机生产企业38家,评选结果通过调查情况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调查评选活动在农业机械的新一轮发展尤其是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风向标作用,获奖产品普遍受到农民认可,成为农民装备更新的首选。

 

江苏:客观公正维护农民权益

江苏在全省87个市县农机管理部门设立了投诉分站,向社会公布了各级投诉站电话、地址,方便用户投诉。从各县农机管理、推广、监理等单位以及生产和流通企业、农机手中聘请了102位熟悉业务的人员,建立了全省质量监督信息员队伍,随时反映存在的有关问题。

江苏省农机局每年都在农机使用和生产流通的重点地区组织举办农机质量投诉监督“3·15”活动,通过现场开展政策法规咨询、质量信息宣传、投诉受理、组织优质农机具展(演)示、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指导农民用户购买使用放心农机。近年来,省农机投诉站累计受理农民用户对农机产品质量及企业服务质量的投诉500余件。根据投诉的性质和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投诉站坚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采取电话协调、现场处理等方式,客观公正地进行了调解处理,及时化解了矛盾,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自2000年以来,江苏省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工作,涉及的产品有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植保机械、小麦播种机械、轮式拖拉机、饲料粉碎机等。通过大范围的质量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江苏农村使用比较广泛的农机产品的质量状况、各生产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用户对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的意见,为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提供依据。

从2006开始,江苏省对入选国家及省补贴目录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秸秆还田机、植保机械等农机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质量保证能力及执行情况、售后服务情况以及整机装配质量展开了督查。2008年4月,江苏省农机局又对列入2008年补贴目录的省内插秧机生产企业进行了质量督查,对6家企业提出质量问题59项、整改建议32条,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逐条向企业进行了反馈,并向企业印发《督查情况与整改建议书》。通过连续三年对补贴机具产品以及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督查,督查的内容和方式已初步规范,得到相关企业的重视与认可。督查后,企业能根据督查组提出的整改建议,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出厂机具的调试与检验,质保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增强鉴定检测机构实力,完善检测检验手段,近年来,江苏省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为省农机试验鉴定站添置了国内一流的农机整机和零配件检测仪器设备150多台套,可以对农机产品的1000多个技术参数进行检测,并在该站按照国际检测实验室标准建立了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去年,省农机局又与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合作,投入近千万元,建设了占地30余亩、设备齐全、功能完备的江苏省农机试验鉴定基地,为推进农机技术创新和提升农机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新平台。

 

甘肃:体系健全贡献优质服务

经过30年的发展,甘肃省农机化质量工作体系、维修体系、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1961年成立的甘肃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省农机鉴定之一,现已发展为“一套机构、五块牌子”,即甘肃省农业机械鉴定站、甘肃省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站、农业部旱作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甘肃省消费者协会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站、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农机质量投诉管理体系也颇为健全。2002年,甘肃省农机局与省消费者协会联合成立甘肃省消费者协会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站。仅仅在两年之后,全省14个市州纷纷成立了市级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站。2008年,已有86个县成立了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机构,使得全省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总数达到101个。

各级农机质量投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热情服务农民,解决农民在农机购买和使用中的疑难问题,全力打造农机系统服务“三农”的新形象,六年来累计受理和成功调解各种农机产品的投诉约362起,投诉产品涉及动力机械,运输机械、农机具,摩托车和轮胎等,共为农机用户挽回经济损失140余万元。省消协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站2006年和2007年被省消费者协会授予“甘肃省消费维权先进联络站”,2008年省消费者协会开展的以“各专业投诉站(所)工作运转情况、工作规范性、投诉受理情况和普法宣传等内容”的检查和评比中,省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站名列第一。

另据记者获悉,为适应农机化工作不断发展要求,甘肃省正在筹备成立“甘肃省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总站”和“甘肃省农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省财政每年安排10-20万元农机投诉打假专项工作经费。目前,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

近年来,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与各级工商、质检、公安、供销等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农机打假专业队伍以查处假冒伪劣农机产品为重点,对农机生产厂家、农机销售企业及零配件门店、农机维修网点等进行了全面的抽查检验,使农机生产市场、供应市场、维修市场、作业市场的秩序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通过农机打假斗争,在全省形成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整顿农机市场秩序的良好氛围。从1995年首次开展农机产品市场监督检验工作至今,甘肃省已开展农机产品抽样检验9200多批次,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42%已提高到2007年87.8%。特别是一些危及人身及财产安全的农机产品质量有了明显好转。

 

黑龙江:端正行风构建长效机制

黑龙江省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装备的同时,一直把农机化质量管理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在产品开发、技术推广、农机化生产模式确定和技术状态管理等重要环节,都把质量作为检验效益的标准。在评价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能力和水平时,都把农机化质量指标列入考评指标体系,使得高质量理念深入人心。在质量管理方面,以法规建设为基础,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为保证,形成了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为了保证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黑龙江省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作为重点,构建农机化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目前,全省每个地市县都设有农机安全管理站、农机市场监督管理股、农机作业质量监察员和农机售后综合服务站。执法和服务机构常年对农机状态与生产作业安全、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及技术条件、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政府补贴购置农业机械售后服务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农机监理、农机质量监察、农机作业质量监察的工作人员都依法培训持证上岗。农机监理和农机质量监察配有统一的执法标志服和执法标志。县市农机局都能提供执法车辆保障。

为了抓好政府补贴农业机械售后服务工作,黑龙江昂省从2007年开始建立农机售后服务体系,目前,60%的县市都已成立了农机售后综合服务站;已有40%的县市与厂家合作共同承担了三包服务任务。为了开展便捷的服务,各县市都设立了补贴专项监督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建立起了服务信息的直通车。

为了依法进行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如实反映质量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厂商产品技术改进和质量提高,黑龙江农机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并要求厂商根据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及时改进产品质量。为了抓好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不断提高整体服务水平,黑龙江狠抓县市综合服务站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努力使全省的服务体系进入了良性循环。

 

河南焦作:狠抓管理提高供修水平

河南省焦作市抓住农机供应维修网点这个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狠抓管理,对不同级别的维修网点按照相应的技术、人员、设备、场地进行认证,要求所有从事农机维修业务的经营者必须取得农机部门颁发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后才能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每年的“三夏”“三秋”开始前,焦作市农机局都要组织人员对辖区的农机供修网点进行逐一考评,根据他们的经营规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参照在机手中的信誉来确定定点服务单位。评比工作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这一次评上了,下一次不一定还能评上,只有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技术水平才能赢得机手的赞誉。全市每一个作业季节都要在一个镇选择2个供修网点为农机局指定维修服务网点,全市共选定了106个指定网点。

焦作市组建的410个农机合作社中多数社员从事农机经营多年,有着丰富的驾驶和维修经验。其中约有10%是维修、供应、作业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合作社有了经营场所和基本维修设备后,统一组织维修成为可能。为此,农机局积极鼓励合作社开展维修业务,达到降低维修成本,提高机手素质的目的。温县广土农机合作社利用自己设备全、场地大,综合服务能力强的优势,农忙时节日夜为机手开展应急服务,农闲之际开展拖拉机、收割机大修业务,受到了广大机手的热烈欢迎。仅今年上半年就维修保养收割机60余台,收入2.4万元。

为了调动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生产厂家等部门服务广大农机手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焦作市在106个农机局指定农机供修网点和60余个农机生产(经销)厂家的售后服务队中间开展了焦作市“十佳”农机维修网点、“十佳”农机服务单位评选活动,促使各服务单位在完善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方便了广大农机手,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立足环保探寻维修新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非常重视农机产品质量工作,特别是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为进一步开展农机产品质量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兵团农机部门严格按程序规范运作,坚持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制定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过程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一套严格的审核和操作程序,参选产品必须要质量可靠,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并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并通过农机行业专家评审方可过关。

近几年来,兵团逐步建立起了兵、师、团三级购置补贴机具质量监督网络,确保补贴机具的质量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快速的反馈和解决。各师和实施购置补贴的团场均聘有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员,负责农机产品质量调查、信息收集和上报工作,既确保了对补贴机具质量状况的监控,又能在质量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机户利益得到保障。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优质、高效、及时、低耗、安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探索与农机经营体制相适应的农机维修形式。各师都制定了农机具检修技术标准,发放到团场农机科、机车组和农机户手中,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明确检修任务、质量要求、奖罚措施和验收标准。针对农机维修行业已市场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研、总结经验,推广行之有效的维修形式,提倡夏修、秋修、冬少修,改变了过去以冬季修理为主的形式,降低了修理成本,恢复了机车良好的技术状态。同时,鼓励农机维修网点和修理工与农机户相结合。农机具日常保养和小故障由农机户自行修理,大修、小修和精密仪器及农机户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农机维修网点修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谁修理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田间作业质量跟踪服务。

覆盖兵团主要团场的农机销售、服务、维修、培训“四位一体”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正在运作之中,鼓励国内外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投资并参与农机服务基地建设。目前已在南疆农一师阿拉尔市和北疆农七师奎屯垦区建设了两个“四位一体”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中心站点,负责农业机械的销售、服务、维修和培训工作。

 



http://farm.00-net.com/jx/1/2008-9-18/22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