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全国小麦机收会战落下帷幕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6-24  互联网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v\:* o\:* .shape@font-face @font-face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今年全国大规模的小麦跨区机收于5月25日从河南省南阳市开始,由南至北逐步展开。至6月23日,全国共收获小麦3.2亿亩,占夏收小麦面积的93%;其中机收面积2.63亿亩,机收率82.3%。自此,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基本结束。总体上看,全国小麦跨区机收进展顺利,投入机具总量、参加跨区作业的机车总量、机收作业面积、机收水平和节本增效效益均创历史新高,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做出了贡献。

今年的小麦跨区机收是在小麦面积增加、区域间小麦成熟时间差缩短、柴油供应偏紧、四川等麦区发生重大地震灾害、麦收区雷雨天气频繁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农机部门发扬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依靠各有关部门的协同作战,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有效化解各种不利因素,推动了以小麦跨区机收为龙头的“三夏”农机化生产的顺利开展。表现出四个显著特点:

一是投入机具充足,作业进度顺利。“三夏”期间,全国共组织投入联合收割机超过42万台,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27万台,双双比去年增加2万台。收获高峰期日投入联合收割机28万台,日收获小麦1850万亩。全年收获进度与往年持平,河南、安徽的麦收时间比去年缩短了3天。

二是应对措施有力,机收水平提高。夏收期间遇到几次大的降雨过程,河南省等地小麦收割间隔时间缩短,给机收梯次推进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因柴油供应紧缺,一些麦收区收割作业受到制约。面对新情况,各地农机部门及时调整工作预案,协调油品供应,开展信息引导,加强机具调度,重点组织小区域会战,形成集中会战与全面流动作业的生产格局,提高了机具作业效率,有效增加了作业量。“三夏”小麦机收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82.3%,比2007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三是市场稳定有序,节本增效明显。“三夏”全国有1万多个跨区作业队奋战在麦收一线,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服务等方式得到大规模推广,供需基本平衡。未出现机车局部供需严重失衡、作业价格大涨大落的现象,机具转移顺畅,市场稳定有序。小麦机收价格多在每亩35~50元左右,较上年增加5~10元/亩,农民接受,机手满意。据测算,“三夏”期间,农机手纯收入增加26亿元,种粮农民节省人工费用38亿元,机收减少粮食损失24.6亿公斤。“三夏”跨区机收为农民节本增收约105亿元,超过了去年。

四是机收机播联动,夏播适时推进。各地在千方百计抓好小麦机械收获的同时,大力组织秸秆处理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等投入作业,收种协同联动,充分利用有利墒情,做到抢天夺时,收获一块,播种一块,收种同时进行,力求“三夏”变“两夏”。全国投入生产的收获机械、播种机械、秸秆处理机械、运输机械、灌溉机械达2000多万台件。深耕深松、精量播种、水稻机械化插秧、秸秆粉碎还田及捡拾打捆等一批适应性强、节本增效好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夏播玉米已经进入高峰,据统计,截止到6月23日,河南、山东、江苏、湖北、安徽、河北等主产区已机播玉米近1.55亿亩,机播率71.5%;机插中稻430万亩,机插率9.2%。

 



http://farm.00-net.com/jx/1/2008-6-24/22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