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洛阳中收杯”2007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

网友投稿  2007-12-25  互联网

1.中央一号文件大大提升农业机械化的社会影响力

1月29日,新华社受权刊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指出要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并提出:“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因地制宜地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区域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与以往相比,今年的农机化问题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所占的篇幅、被提及的高度及内容的展开程度均超过前几次,大大提升了农机化的社会影响力,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达到20亿元

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在原有12亿元的基础上,下半年又追加8亿元,总规模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230%,创历史新高;补贴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三分之二以上农业县(区),受益农户超过60万户。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资金连年翻番,规模不断加大,实施范围也大幅扩大,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且拉动了农机工业发展,农机市场产销两旺。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

根据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关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2007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标志着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界定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中级阶段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0%<70%。根据评价标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0%的发展阶段为初级阶段;处于40%~70%的发展阶段为中级阶段;>70%的发展阶段为高级阶段。2007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40%;二是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40%。当前,中国农业已进入增机减人(转人、育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农业劳动力比重和数量双下降的历史进程,从1991年到2005年,我国农机总动力增加了3.9亿千瓦,农业劳动力减少了4210多万人,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由52.2%降到39.5%。

 

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工作,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他强调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会议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良好局面。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全党必须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会议强调,要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机制;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要求农机农艺相结合,推进油料生产机械化

9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油料生产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部署。其中,在“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中特别强调:“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积极支持油料播种、收获机械研究和开发,结合机械作业调整油料品种选育目标,推进油料生产机械化,切实解决油料生产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问题。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资金规模,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机械化,抓紧启动重点油菜产区全程机械化工作试点。”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多的油料作物,但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影响了油菜生产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首次明确提出“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是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关键措施。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意见》,9月29日,农业部在京召开油菜生产机械化座谈会,成立了农业部油菜生产机械化专家组,公布了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要点和油菜生产机械选型目录,并确定了10个油菜生产机械化试点县。这标志着推进油菜机械化生产工作在全国全面启动。

 

6.农业部、公安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机跨区机收工作的意见》,推动农机跨区作业季节、领域拓宽

9月24日,农业部、公安部、发改委、交通部、中石油、中石化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机跨区机收工作的意见》。这是时隔10年后,全国跨区机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再次联合印发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机跨区作业发展的管理服务措施,推动农机跨区作业由夏季向春秋两季扩展,由小麦向水稻、玉米等作物延伸,由机收向机耕、机插、机播等领域拓展。今年的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平稳有序的特点,与往年相比,又有新的突破。全国18个小麦生产省的1120个县共投入联合收割机40万台,比去年增加了2万台,日投入联合收割机最高达27万台,比去年多4万台。全国小麦机收水平已达到81%,其中主产省的机收水平超过90%。8月31日,全国玉米跨区机收启动仪式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标志着全国玉米跨区机收工作的全面启动,也标志着跨区作业这一农机化领域最为重要的品牌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今年的跨区机收在跨区机收水稻、跨区整地、跨区机插等方面均有新的进展。

 

7.164个血吸虫疫区县全部纳入“以机代牛”补贴范围

今年1月,农业部宣布在部分血吸虫病疫区县实施“以机代牛”工程,将此作为2007年农业部为农民做的16件实事之一,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7个血吸虫疫区省164个疫区县的1171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纳入购机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推进农机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逐步实现耕作环节机械化,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发生。

 

8.旨在提升我国农业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成立

6月10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首批成立的四个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之一,将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打造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核心团队,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了中国一拖集团、山东时风集团等8家农机行业骨干企业,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4所高校以及黑龙江农机院等3家科研院所共15家单位为发起人共同组建“联盟”,涵盖了农业装备主要技术与关键产品领域。其中8家企业总资产313亿元,占全行业15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的33%。目前,联盟以企业为主体共同筹集3000万元资金,建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资金。“联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和积极探索,构建了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对于全面提升农业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农业装备国产化,装备中国农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将起到重大作用。

 

9.柴油涨价给农机作业带来影响,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抑制油价保障作业用油

10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柴油价格每吨提高500元,国内柴油平均零售价格已达到每吨5960元。自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国家已连续六次提高柴油价格,每吨累计提高1750元。部分地区出现柴油供应紧张现象。柴油涨价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影响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给农机作业服务带来一定影响。在重要农时季节,农机管理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积极联系石油工业部门,及时下发紧急保供通知,调运专用柴油保障农机作业,并采取了发放“优先加油卡”等办法,对农机手敞开供应柴油。农机手凭卡可获得优先、不限量加油,并允许带桶罐装柴油,大大缓解了柴油供应紧张问题。部分地区还针对油价过高问题,尽可能对农机手实行优惠供应政策,保障农机手效益。专家呼吁,国家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燃油补贴。

 

10.全国农机行业首次评选出“十大女杰”

8月17日,成芳、李明枝、马金英、常凤兰、王燕飞、骆琳、杨敏丽、陈朝莲、许先梅、王燕燕等10名工作在农机战线的杰出女性当选“全国农机行业十大女杰”。活动由中国农机学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农机化导报协办。颁奖仪式于8月17日在第四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开幕当日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刘成果、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孙尧、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为女杰们颁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全国农机行业十大女杰”评选活动,充分展现了全国农机行业中的巾帼风采,有力地提升了农机行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http://farm.00-net.com/jx/1/2007-12-25/22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