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白人朴细解《规划》背后的新闻

网友投稿  2006-10-12  互联网

:杨 杰

v\:* o\:* .shape@font-face @font-face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为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成立了以王智才司长为组长、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以及专家顾问组和起草小组。中国农业大学白人朴教授担任起草小组组长,起草小组经过广泛调研,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对《规划》稿进行了多次讨论,提高了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规划》的形成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规划》,就一些读者关注的话题,记者专程采访了白人朴教授。

 

记  者:《规划》编制的依据是什么?

白人朴:《规划》编制的依据有四: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二是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三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四是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化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将由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是实现质的飞跃的重要机遇期和加速发展期。本《规划》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注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衔接和重现“十五”发展基础及发展的连续性与动态性。因此,是在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求和发展态势基础上编制的,是指导“十一五”期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规划。

记  者:《规划》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末农业机械总动力预期达到8亿千瓦,这个指标是怎么制定出来的?

白人朴:2005年我国农机总动力达到6.85亿千瓦,比2000年增长了30%。“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的增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机化的投入和购机补贴引导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继续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用于补助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农机总动力将会持续增长。但是,由于农用拖拉机的增长主要以大中型拖拉机为主,其单位动力对农业机械化的贡献率将明显上升;小麦已基本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今后的发展重点在更新换代上,单纯性的动力增长将会趋缓;水稻生产机械化和玉米机收将成为“十一五”的亮点,水稻机械化收获和栽植、玉米机械化收获将会有突破性进展;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农用运输机械动力将不会再大幅度上涨;从宏观上,我们将引导农机装备由注重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也就是更加注重质的提高,适当调控发展速度;随着跨区作业的推进,农机作业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已有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部分机具将进入更新高峰期。因此,综合考虑“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方向、农业机械发展的增长点,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与农机产品有效供给能力,预期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将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2010年达到8亿千瓦以上,比2005年增长17%左右,单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机动力用量将比“十五”初降低20%左右,比“十五”末降低10%左右。农机利用率有较大提高。

记  者:《规划》还提出了“十一五”末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这个指标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白人朴:这项指标是根据2005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36%,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国家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工业已有一定基础,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期年均可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提出的,通过努力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还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公布的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数比实际水平数偏小。因为计算机耕水平时,多年来分母的耕地数一直沿用1996年10月31日的普查数130039.2千公顷,而国土资源部公布2005年10月31日普查数,全国耕地面积是18.31亿亩(122066.7千公顷)。用1996年普查的耕地数做分母,算出2005年的机耕水平是50.15%,用2005年普查的耕地数做分母,算出2005年的机耕水平是53.43%,相差3.28个百分点。用新数据算出2005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7.24%,比目前公布的数据高1.3个百分点。考虑到以上因素,从实际出发,“十一五”末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记  者:《规划》提出农业机械化要为全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2010年比2000年翻一番提供支撑,这个目标是如何提出的?

白人朴:这个目标是本《规划》第一次提出的,具有新意,以前的农业机械化规划(计划)没有这个指标。提出这个指标是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体现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这是综合考虑了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十一五”末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与产业结构、从业结构、农业装备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关系,以及“十五”期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状况等多种因素而提出的。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2000年为4059元/人,2005年为6771元/人,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2010年要达到8120元/人以上,是必须实现而且经过努力是可以超额实现的。农业机械化为实现此目标提供支撑,是积极的、符合实际的。

记  者:《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重点,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白人朴: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各地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结合资源优势和农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优质化、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总体战略部署。《规划》根据东部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有条件的农垦地区,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不同的区域特点,从实际出发,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协调发展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各区域的发展导向、重点和总体思路。应该注意的是,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的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建立健全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协调互动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区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全国协调平衡发展的格局。

记  者:《规划》中把项目带动战略作为保障目标实现的主要措施之一,这条措施的现实意义何在?

白人朴:实践证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促进农业机械化经济高效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保障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十五”期间,国家通过实施现代农机装备推进、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农用航空、救灾柴油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一系列重大农业机械化项目,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不仅示范推广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而且拉动了需求,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了兴机富民的目的。“十一五”时期应进一步对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生产结构和地区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机械化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正确履行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职能,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使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形成合力,从农民群众最关心,农业生产需求最迫切,又具备突破或推广条件的项目着手,切实推进农业机械化。“十一五”重点是继续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和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技术项目,加快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重点是抓好水稻主产区的机械化栽植、收获技术的示范推广),扩大实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等。

 



http://farm.00-net.com/jx/1/2006-10-12/22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