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振奋精神 不断开创新疆农机工作新局面

零零社区网友  2006-08-14  互联网

编者按:  新疆自治区农机工作会议于日前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专程到会作了重要讲话,现将讲话内容全文刊登,希望读者有所借鉴。

同志们:

参加自治区农机工作会议,我感到非常高兴。今天主要是来看望大家,并和同志们共同探讨如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自治区的发展形势好,目标鼓舞人心

刚刚闭幕的“两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总结“十五”、开启“十一五”的重要会议。会上与会代表、委员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十五”期间特别是2005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就我区今后的发展目标、思路和措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普遍感到:这几年,是我区历史上发展与稳定最好的时期,各方面的发展成就令人振奋,今后的发展目标更加鼓舞人心。

200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是我区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一是全区经济发展速度快。2005年生产总值2680亿元,同比增长10.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9.8%,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2亿元,同比增长16.5%,“十五”期间累计完成5032亿元,比前50年的总和还多。三是各族群众得到实惠多。去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75元,人均增收230元。自治区承诺的免征农牧业税、抗震安居、农村安全饮水、“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十件实事全部落实,是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四是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这几年我们牢牢掌握了反对民族分裂、打击“三股势力”的主动权,进一步巩固了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五是大事多、喜事多。在党中央的关心和领导下,我们圆满成功地举办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和中国科协年会、乌洽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向区内外集中鲜明地展示了新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崭新形象。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也凝结着全区农机战线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区农机战线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当前,我区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国家对我区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区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建设的时机已经到来,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日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区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愿望十分强烈,尤其是50周年大庆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鼓舞了斗志、凝聚了民心。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这次“两会”确定了我区“十一五”及今年的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超过10000亿元,较“十五”翻一番;到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使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一个更高、更好的水平。这些目标令人振奋,发展前景非常鼓舞人心。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努力开创2006年及“十一五”工作的新局面。

二、农机部门肩负的责任重,任务光荣而又艰巨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三农”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和任务;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1号文件,全面安排部署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把“三农”作为我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在2003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去年实行了全部免除农牧业税政策,使各族农牧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本月初召开的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又对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

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农业的先进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农机工作,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第一,农机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须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用现代装备改造传统农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农机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积极引进、消化、吸收、运用各种农业生产、加工机械,促进农产品优质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第三,农机化是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积极推广农机节本增效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劳动成本,减少物化投入,使有限的投入产生最佳的生产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第四,农机化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前提。加快推进农机化,大面积推广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先进适用技术,可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地解放农村生产力,使更多的农民从农业、农村中走出来,从事非农产业或到城镇就业,不仅能够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还可造就大批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区农机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准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机部门肩负的重要责任,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为自治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三、要振奋精神,不断开创我区农机工作新局面

积极推进农机化,是一项事关农业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各地及各级农机部门一定要从我区“三农”工作的大局出发,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抓好农机化工作。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及农机部门要深刻认识农业新阶段的特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自觉把农机工作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工作精力、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大对农机化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农机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二)要落实政策。中央在近几年惠农政策好戏连台、强农措施不断加大的基础上,今年又决定出台力度更大、措施更实、“含金量”更高的支农政策,特别是要继续将农机补贴项目列为国家“两减免三补贴”惠农政策,扩大农机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抓好落实,做到政策宣传到位、服务措施到位、监督管理到位,确保补贴实惠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

(三)要强化服务。各级农机部门要立足服务“三农”,紧密结合本地“三农”工作实际,找准农机化发展与建设现代农业的结合点,与农民增收的结合点,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结合点,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结合点,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步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服务工作。

(四)要依法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特别是农机部门要依法履行农机法律、条例赋予的法定职责,加强对农机化市场的监管,建立农机安全管理的有效机制,保障农机作业安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维护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五)要推进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机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各级农机部门要认真研究做好新形势下农机化工作的新举措,制订完善与农机化发展规划相配套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不断创新农机化管理与服务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机化工作水平。

(六)要建好队伍。从培训和教育入手,大力开展对农机工作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在严格执法中提供优质服务,在优质服务中严格执法。要发扬务实之风,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多地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

 

 



http://farm.00-net.com/jx/1/2006-8-14/227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