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为“三农”把把脉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3-14  互联网

  在今年的“两会”上,“三农”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怎样维护并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如何进一步保障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对国家的农业政策有哪些期望?…… 代表委员们纷纷各抒己见,为“三农”建言献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v\:* o\:* w\:* .shape

 

张宝文委员:坚持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重点

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有13个省,他们同时也是我国的养殖大省,而他们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发达地区的农牧产品消费量大,价格高,而产出地农民收入增长不多。以生猪为例,毛猪收购价与肉产品价格间差距很大,而养猪农民每头猪只能收入200元,猪肉产品的大部分利润为流通环节所得,这就存在一个区域间不平衡的问题。建议加强区域间的统筹规划,由消费地给产出地财政补贴,以解决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带动种粮区、养殖区农民致富。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六大以来,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连续发出五个中央“一号文件”,这些重大理论和政策创新,有力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三农”问题,我谈几点建议:要坚持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重点,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要坚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保障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建设现代农业的不同模式。

 

范小建委员: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扶贫力度

过去五年,贫困人口逐年减少,2007年是减少最多、进展最快的一年。这主要是因为十六大以后贯彻统筹城乡发展,以工补农,以工带农的方针。普遍的经济增长,比较有利的扶贫政策和专项扶贫计划,大大减少了贫困人口。但扶贫问题依然严峻,一是扶贫规模较大,扶贫标准太低;二是贫困程度较深;三是返贫的原因复杂,生态建设的要求、市场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失地问题等复杂因素造成了新的贫困问题;四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必须要解决扶贫的立法问题,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应该有一个法律来管理。科学发展观提出来的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都是单纯依靠市场配置资源所解决不了的,市场自身的缺陷会造成不平衡和不协调,还要通过政府的努力和公共财政的努力去解决这种不平衡不协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还要落实在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建设上。

计划报告中提到耕地保护,有三方面的含义:1.我们18亿总量不能突破;2.占补平衡;3.占优补优,不能占优补劣,尤其是水田的占补平衡,占优补优,非常重要。在耕地保护方面应该讲得更具体一点,出点硬招。关于化解“普九”债务,国家出台了一个办法,谁配套的钱多,中央补得就多。但这应该考虑贫困地区的情况,贫困地区拿不出钱去配套,因此这样的政策不是向贫困地区倾斜,而是向有钱的地方倾斜,所以应该及时调整目前的做法,把对贫困地区的补贴放在首位。关于去年开始试点的农村保险问题,关键在于保什么,这次冰雪灾害损失最大的是舍饲等农业,因此,农业保险应该重点考虑水产、畜牧等相对投入大、风险大的产业。

 

段雄委员:关注农村金融边缘化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变革和金融创新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的金融业飞速发展。但是,就金融发展的地域结构看,城乡发展很不协调且呈加剧之势,金融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农村金融被严重边缘化,抑制现象严重,已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阻碍了“三农”发展,阻碍了城乡和谐。因此解决农村金融边缘化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 农村金融边缘化的主要表现

1.农村金融机构萎缩,加大城乡金融发展的差别。县级金融机构大撤并导致农村金融体系严重萎缩,以致有些贫困地区出现金融真空。1998年以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按机构改革的要求和效益原则,业务重点逐步向大众城市转移,相应撤并了几万个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分支机构。除粮棉油等政策性收购业务放款由农发行承担外,农村的金融供给实际上已由农村信用社一家独自支撑。

2.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三农”建设资金短缺。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的贷款权被上收后,已演变成单纯的存款机构,它们吸收的存款大多通过上存流向城市。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只存不贷,每年倒流城市的资金也有数千亿元。上述两只“漏斗”造成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三农”资金的供求矛盾,破坏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也直接导致当前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

3.农村金融服务弱化,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由于机构缩减,缺乏竞争,农村金融趋于组织单一化、业务商业化和垄断化,金融服务不到位。农村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种类很少。由于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业贷款比率逐年下降。

4.农村保险严重滞后,难以抵御农村“双重风险”。农业作为弱势产业,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农民是弱势群体,其自身抗风险能力很差,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确保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以包括农业保险手段在内方式加以保护。但是,我国的农业保险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期短暂的快速发展后一直停滞不前,严重落后于“三农”对风险控制的需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5.资本市场尚未涉农,影响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资本市场的触角没有延伸到农村,证券公司的营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只有极少数经济发达的县级市设有证券服务部,结果使广大农民不能享受到资本市场发展给人们带来的财富增值效应。县域范围内的企业很难通过直接融资手段筹措资金。

二、消除农村金融边缘化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金融边缘化,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乏力,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振兴农村金融,改变农村金融边缘化的现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构建农村金融多元化组织体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需求是多方面的,单靠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要。当务之急是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培养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促进多种金融机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资金配置中的竞争效率和规模效益。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业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一是创新农村金融政策,放开农村利率市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收益,简化农村金融服务的手段,健全农村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农村。二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农村金融机构也要向农村居民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三是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如助学贷款、劳务输出贷款等都可以向农村居民开放。四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性银行可以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与地方政府、中介组织合作开展金融业务,也可以通过委托农村信用社利用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网络开展信贷业务,占领农村市场。五是支持和鼓励证券公司到县及县以下设立分支机构,以满足城乡居民股票、债券投资的需要。

 

李钺锋委员: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我国粮食总产量2006年已接近5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服务滞后、土地粗放经营、生产成本激增、地方政府轻视等问题依然严重;耕地面积、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土地撂荒和耕作劳动投入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旱涝冰雪灾害频繁;粮食种植技术和产量也较难突破。因此,确保粮食总量基本稳定或持续增长的目标面临严峻挑战。针对我国粮食生产供给的战略安全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转变观念,树立粮食安全国家大战略观。摒弃“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粮食”的政治幼稚观念;摒弃“土地价值最大化”战略短视观念;摒弃“自由市场机制实现自动调节”庸俗经济观念;摒弃“经济发展GDP化”的片面政府治理观念。真正地“始终将农业放在基础性地位”,真正将粮食问题视作国之根本问题,增强粮食安全忧患意识和战略危机感。

未雨绸缪,构建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创新体系。创新耕地管理战略。极力抑制城市和工业无序扩张,确保耕地面积和粮食耕作面积;改变僵化的耕地红线政策,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和地区耕作结构;加快土地流转,支持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经营管理。创新国家粮食储备战略。建立国家集中化、粮食企业集团集中化、粮油大户或合作粮产经济组织分散化的公共战略储备管理制度;建立战略性的重要替代性或非粮油副食品的国家储备制度;纳入农资国家战略储备制度,建立国控的农资集团和合作化的农资供销经济组织。创新农业或粮食科技国家战略。改革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机制,推进农业科技全面进步或重大突破。

全面布局,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举措。参照或比照欧美国家扶持标准,努力体现“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思想,更要明确“服务产业反哺农业”,极力保证农业生产的合理收入,吸引或留住部分青壮年农民和知识农民,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农业或粮食生产发展特别基金,支持建立粮农协会、合作化粮食经济组织和粮农大户。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高效的动植物鲜活食品生产替代性地解决粮食生产增产部分难题,增加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食品整体供给能力。建立粮食和副食品生产的市场供给需求的国家价格指导调整系统,区别性地通过综合性举措,保证生产稳定、持续增长;改革购销体制,疏通购销渠道,健全粮食批发和期货市场;完全主导油料性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种植以及食用油脂的研发生产。

 

北京代表高丽朴、欧阳泽华、冯乐平:农业科研公益性地位需明确

在三农问题方面,建议明确农业科研的公益性地位;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改变农业教育、科研、推广脱节现状;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采取支农资金等多种形式支持和提高农民合作组织化程度;加大对新兴农民的培训;切实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

要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尽快明确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税收政策,研究制定信贷、保险等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取消不合理收费;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风险精神的合作社人才队伍。王云峰代表建议,建立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引导、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河南代表许为钢、张广智:促进小农粮食产业向现代粮食产业转变

扩大农民单位劳动力的种粮规模,促进现有小农生产性质的粮食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的现代粮食产业转变,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发掘土地产量潜能、协调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要求与实现种粮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根本出路。建议国家对粮食生产设立灾害保险,降低农民进行规模化种粮的危险;在良种补贴和种粮补贴的基础上,增设商品粮销售补贴,按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和质量对粮农进行奖励性补贴;继续积极扶持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的建设方面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这几年粮食生产形势很好,但实际工作中还有不少隐忧,最突出的是农民种粮积极性怎样维护好,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怎样调动好,维护好、调动好这两个积极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治本之策。建议,一是加大对河南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进一步强化和扩大惠农政策,尤其是在良种补贴方面,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线的财政奖励制度,以调动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让种粮农民受穷,不能让产粮大县受困。

 

四川代表张作哈:努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要解决好粮食生产当前面临的需求增大、耕地减少、单产提高困难、农民积极性不高、种得越多越吃亏等问题。

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用地;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http://farm.00-net.com/jx/1/2008-3-14/22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