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保护性耕作在中国推广应用具备良好条件

网友投稿  2007-11-07  互联网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副司长 刘恒新

v\:* o\:* w\:* .shape

保护性耕作技术进入中国以来,技术不断成熟、效果逐渐显现,加快推广应用的条件越来越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愈来愈重视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将保护性耕作作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一项重要工作,并要求编制《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中将保护性耕作作为治理沙化土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国家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提出要“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业部把“推广保护性耕作”作为为农民办的15件实事之一。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农业部将保护性耕作列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九大行动”的重要内容。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陕西、青海等省、自治区都纷纷出台政府文件支持发展保护性耕作,把保护性耕作纳入促进本省农业发展的议事日程,并制定发展规划。许多项目县政府也出台文件要求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的作用逐步深入人心,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认同和支持,我国保护性耕作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期。

二、技术体系愈来愈完善

经过技术专家的试验和农民的实践,各地总结出了一些较为成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指导技术推广工作。在华北一年两熟区有全程免耕模式和免耕少耕并存模式。夏季小麦收获后,秸秆覆盖地表,根据需要进行深松,免耕播种玉米(或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秋季玉米收获,秸秆粉碎(或直立)覆盖地表,免耕播种小麦(或者带状浅旋播种小麦)。在黄土高原一年一熟区,有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模式(收获后,秸秆覆盖,免耕,休闲,免耕播种下一季作物)、深松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模式(夏季收获后,秸秆覆盖地表,深松,休闲,秋季免耕播种或第二年免耕播种)、小杂粮少免耕播种模式(夏季收获后,秸秆(或留茬)覆盖,免耕,冬休闲,第二年春季免耕播种,夏季收获)、一年两熟地区全程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模式(夏季小麦收获,秸秆覆盖地表,免耕播种玉米,秋季玉米收获,秸秆粉碎(或直接)覆盖地表,免耕播种小麦。全程免耕,而且有秸秆覆盖)。在西北农牧交错区,有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模式、留茬覆盖免耕播种模式、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模式和牧草免(少)耕补播模式。在西部绿洲农业区,有固定道节水灌溉模式、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模式、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轮作模式。在东北高寒垄作区,有秸秆(留茬)覆盖少耕播种和垄作保护性耕作模式。在南方稻田区,有双季稻区早稻(或中稻)、晚稻中的一季或两季免耕栽培的技术模式。在稻麦、稻油、稻薯连作地区,水稻与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中的一季或两季都实施免耕栽培的技术模式。

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还组织专家就保护性耕作病虫害防治、杂草发生规律及综合控制、保护性耕作对地力及作物生长影响机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作物生长调控、水肥耦合与土壤质量等课题进行研究,对应用效果进行连续监测,不断解决推广应用中的问题,为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三、人员能力愈来愈强

农业部成立了由全国知名栽培、土肥、植保、农机、管理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组,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技术推广提供指导,为技术发展开展研究。全国形成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学院等多个研究团队,跟踪世界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研究解决中国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为保护性耕作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的北方15省(区、市)及530个项目县均成立了专家指导组,培训技术推广骨干、培训农民、指导生产一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基层技术推广人员,通过培训和实践,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掌握的越来越准、指导农民的能力越来越强。五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涉及农户200万以上,培训农民超过300万人次。据调查,项目区60%的农户和80%的农机手基本掌握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和关键机具作业规范及使用方法。

经过20多年研究实践和5年的技术推广,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具有较高能力的研究队伍,造就了一支在生产一线的推广队伍,培育了一大批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掌握要点、能操作的农民,为更进一步加大推广的力度准备了良好的资源。

四、机具质量愈来愈高

经过技术引进和科技攻关,我国在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带状粉碎浅旋免耕播种机、垄作玉米免耕播种机、小杂粮免耕播种机等中小型机具研发上取得了进展。农业部先后3次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工作,向社会推荐了10种小麦免耕播种机、19种玉米免耕播种机,支持引导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推广应用。各地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引导机具的研发、改进和生产,重点解决适用于当地农艺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配套问题。

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2006年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的13个省(市、自治区)的95个项目县调查结果表明,各地对在用的免耕播种机整体质量性能评价中,评价为“好(适用)”和“一般(基本适用)”两项之和达到95%以上,对玉米免耕播种机评价为“适用”的占80%,“适用”和“基本适用”两项之和占100%,这说明当前生产使用的免耕播种机基本能够被农机用户认可,基本满足使用要求,机具制约保护性耕作发展的瓶颈开始缓解。

五、社会化服务不断发展

随着技术成熟和市场需求扩大,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许多具有区域特点的保护性耕作作业服务模式,推动了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也为各地建立推广长效机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保护性耕作专业服务组织发展迅速,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服务、租赁服务等方式,开展社会化、市场化作业服务,一方面增加了机具的作业量,增加了机手的效益,另一方面加快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以农机户为作业主体,开展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的运作模式,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内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http://farm.00-net.com/jx/1/2007-11-7/22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