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农机化事业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已经呈现出大发展的新态势。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农机装备工业如何实现振兴,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相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新中国的农机工业和涉农机械制造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农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需求。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国农机工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农机工业的发展登上了一个新起点。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统计,2005年前10个月农机工业总产值已达875.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达843.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8.95%和34.12%,相当于2004年全年的总产值和总销售收入,产销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尽管我国农机工业和涉农机械制造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但与我国农业发展要求和当今农业现代化国家相比,农业装备工业发展水平还是偏低,仍然存在着产品品种少,门类不全,可供用户选择的产品范围窄;生产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成套设备供应能力不足;部分产品技术性能落后,可靠性差;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缺位,自主开发能力弱,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在很多方面仍然不能满足“三农”的需要。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农业装备工业的振兴,已不只事关农业装备行业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三农”问题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及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扶持政策,都为农机化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各级农机部门的努力下,农机化正在成为“三农”工作中的一个新亮点。
当前,对农业装备行业具有强大引导能力的就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两年的运作实践,已经证明了购机补贴政策可以对农业装备工业产生明显的引导作用。日前,财政部长金人庆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2006年,中央财政的支农力度将再度加大,这也预示着中央财政用于购机补贴的资金额度极有可能较去年有大的增长。
如何充分做好购机补贴工作,让补贴资金真正发挥作用,引导农机装备行业的发展,成为摆在各级农机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
作为中国机械工业行业的最高协会组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已经行动起来了,“三农”工作办公室是他们支持“三农”的最新举措。正如于珍会长在文章中所说:“研究提出全行业支持‘三农’的规划建议和工作重点,综合汇总服务“三农”的工作项目和力量”。这是一个行业的集体宣言。
中国工程院2005年初启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其中一个课题便是农业装备的发展战略。目前,项目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农机科研领域的专家们通过对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来关注农业装备行业振兴的最好平台。可以说,院士、专家们也已经行动起来了。
振兴农业装备工业,不只是个别行业、专家或企业的责任,政府也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研究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支持相关部门及企业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以促进整个农业装备行业的健康发展。比如:能否给予农业装备中小企业以一定的税收优惠?能否建立专项资金以扶持农业装备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当然,这个过程中,企业确实应该成为支撑的主体。据人民日报日前消息: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目前,全国71%的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2/3的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活动。而根据国际经验,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应低于销售收入的3%,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要占10%以上。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为“三农”提供更多质优价廉产品,成为企业无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成立“三农”工作办公室,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但我们不希望若干年之后,这间办公室仍然只是一间办公室,或者说仍然只是一个标志。振兴农机装备行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的确需要有组织有规划的进行推进,这就要求这间办公室要切实开展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将各分支领域的力量充分整合起来,实现整个行业的振兴大计。
振兴农业装备工业需要各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见到了一系列的行动,并且相信可以见到更多的行动。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在农机化迎来大发展的前提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农业装备工业一定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伟大的振兴。